發發頭條歡迎您
遇害無怨,孝養無違
時間:2019-05-24 11:29:2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宋朝的張菊花七歲時就被後母暗地賣到范尚書的傢中。後母騙著張菊花的父親說:「我們的女兒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瞭?」
父親聽到女兒失蹤的消息,哭得雙眼都瞎瞭。
過瞭幾年,張菊花和她的父親,恰巧在金姓的傢裡碰見,父女兩個人抱著痛哭一場。於是張菊花便辭別主人,跟著父親回傢。
父親要把後母趕出去,張菊花說:「如果母親不這麼做,我便不能跨進富貴人傢的傢中,這樣說來,她已經對我有大恩德瞭,又何必怨恨呢?況且我一回來,母親就走瞭,我怎麼會安心呢?」
父親聽張菊花這麼說,隻好作罷。
後來,父親年紀老瞭,沒有兒子,傢境又更加窮困。父親逝世後,張菊花侍奉後母非常孝順。後母不能行動,張菊花背著她行走。等到後母死瞭,張菊花才到富人的傢裡做工。她是忠心、勤勉、和氣、儉省,樣樣齊全的人。
張菊花為人幫傭時,諄諄勉勵女仆們要盡責和勤勞,如果對方不采納或加以辱罵,她便立刻道謝而且不再計較。遇到辛勞煩苦的事情,她總是以身作則。別人送她錢財、剪刀或衣服,她必一再推辭,不得已才接受。縱使一小塊佈料或木材,她都不敢隨便丟棄。對於年幼的女仆,她常為她們梳頭、化妝或縫紉,並且把她們當做自己親生的女兒那樣看待。她的德行真是不可勝數。(《古八德全書》第五十七頁)
閱讀全文
上壹篇:揭秘生活中的因果:因果的社會意義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