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師:準提法的密因和禪味
唐朝是佛法在中國最光輝燦爛的時代,八大宗派如奇峰競秀,其中中國佛教史上鼎鼎大名的--開元三大士:不空、善無畏、金剛智,陸續由印度來到長安傳承殊勝的密教法門,大興善寺正是一個歷史的指標,準提法也就在這時出現中土。 後來密法傳到瞭惠果阿者黎,他駐錫現在西安的青龍寺,空海和尚渡海來求法,將密法傳回日本,形成後來的東密,而另一系由蓮花生大士從印度傳到西藏的密法,稱為藏密,在時間上比傳到中土系的晚些,隻是密教由印度到中國再到日本,再中國卻沒多久的停留,唯剩下準提法還在民間繼續發揮他的魅力。 事實上,準提法原來也隻在宮廷的王宮貴族間流傳,或者受到皇帝賞識的大臣才有緣得遇,真正普傳到民間,已經遲至明朝瞭。明朝禪宗的憨山大師,還有當時的多位大德就有著述談到準提法。而最為大傢熟知的,流傳最廣,涉及準提法在人生明顯效用大受歡迎的,就是袁瞭凡訓誡兒子的 瞭凡四訓 瞭 。
袁瞭凡受當時禪宗明宿雲谷禪師教導,專持準提咒,力行斷惡修善,留下瞭一則改造命運成功最佳的密宗公案,可惜後來行者大都隻欽羨效法於他造命的功果,而未進一步去開顯準提法原所具備完整的佛法理論體系及實踐門徑,任由其中的準提咒隻成瞭一個宗教神秘口令的運用,而未將中土密宗的體相大大彰顯開來,在世法甚至出世法上更增利益眾生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中國四大名山中,從中國傳播密教的歷史來看,五臺山擁有較殊勝的密法因緣,例如唐時的道殿大師在此以準提法為樞紐,將顯教精意與密教法旨融會起來,著成: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是中國密宗的一塊寶,歷史坊間雖有流通,但少有識其為 中密 的續命者。 準提法的源頭,同其他法門一樣,都來自於--本師 釋迦牟尼佛。佛滅後,佛法逐漸由上座部與大眾部觀點不同的分化,演出各類部派的佛教,且隨著時空的轉移形成瞭多種宗派。由此我們應可發現佛法的包容性很大,盡管發展出來的門類繁多,反而證明瞭其根源的淺能。我們可以說,佛法若是一粒種子,那麼這粒種子的體是無限的,相是無量形式的。
釋迦佛出傢後經六年苦行,後來在菩提樹下,夜賭明星而大徹大悟,這是顯教的說法,禪宗亦如是說。但以密乘觀點,佛是在菩提樹下於他的頂門觀想 LA 字開悟的,隻是他所觀的 LA 字,沒有上面那個圈圈,倒是天繼之星正好補足瞭它。 佛經過瞭長期的苦行,最後喝瞭牧牛女給的乳糜,坐在菩提樹下,天將亮的時候,偶然抬頭看到天際的星星,一下開悟瞭。這可是古來禪宗所有修行公案的第一謎。我們也曾看天上的星星,如何一點悟的感受也沒有?學準提法,其中一大項目就是觀想頂門上有個 LA 放光,這不是有幸與佛同觀,直截瞭當向佛看齊嗎?再者,顯密或者說禪宗對佛的徹悟雖然說法不同,但卻不又太相同瞭嗎?這之間互相參照體會,或可品嘗出顯密,禪密圓通的機趣瞭。
準提法的 LA 字觀,透露瞭密法本來的簡潔處與根源性,中國文化一向尚簡重本,密教的弘傳因他繁復的理事相貌與儀軌程序,在實用上註定瞭他初傳時在中土曇花一現的命運。現在一般學者談密,非東即藏,殊不知唐時的密法花朵雖早已謝去,但其根本不死,以生、圓二次第含攝 LA字觀,金剛念誦和心月輪觀的簡潔但無缺漏的準提法,正是中國密宗?後在蘇的金丹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