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萬行大和尚:修行人的通病 

萬行大和尚:修行人的通病 

時間:2019-05-24 16:34: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今天講一講修道人的通病。我們經常聽到說某一位修行人修瞭十多年、幾十年瞭,甚至修瞭一輩子瞭,形成瞭一種習慣:喜歡清靜,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怕人多,怕事多;動不動喜歡說別人的是非,不喜歡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像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修行人身上!

你們是否註意過有一部分修行人,跟社會上的人合不來,跟社會上的人、事、物不能很好地打成一片。性格比較孤僻、思維極端,而且身上的棱角特別多。有時候走路走不通瞭,他寧可不走、寧可往回去,也不願意再想辦法往前走!

你是這種類型的人,你來走修行這條路,當你走不通的時候,你同樣會放棄這條路,會走回頭路。你也不願意想辦法如何去走通這條路。

試問大傢,世界上哪一條路是暢通無阻的呢?哪一條路不是彎彎曲曲的呢?哪一條路不是充滿瞭荊棘、充滿瞭高低不平的呢?如果你在社會上不願意走路,我勸你也不要走學佛這條路!因為最難走的路,就是修道這條路。

但是恰恰相反,雖然說世間上的路要比學佛修道的路容易走,可是我們學佛修道的人哪,卻願意放棄最簡單的路,去走復雜的路。你怕麻煩、喜歡清靜,那你來學佛修道幹什麼呢?難道我們就是僅僅為瞭清靜而來學佛的嗎?

古時候的祖師大德、佛菩薩,他們哪一位的一生是在清靜當中度過的呢?祖師大德的一生是單純的嗎?是清靜的嗎?既然不是單純的,不是清靜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走這條路呢?在社會上做事多單純、多清靜!你就好好打工就行瞭,幹哪行的就安心幹好本職工作就行瞭。學佛修道就不一樣,不僅要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好,還需要在你自己身上不斷地找問題,檢點自己,去適應眾生。

你們天天求佛菩薩,佛菩薩會不會煩呢?佛菩薩又是怎麼來的呢?他們不也是人修成的嗎?如果說佛菩薩,大傢印象不深,我想說六祖惠能,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頭腦裡面印象都非常深。

他是一個普通農民,以打柴為生。他修瞭幾十年大徹大悟以後,當上瞭大和尚。每天成百上千的人圍著他,向他提問題、向他求法,他煩不煩呢?他是不是也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求清靜呢?別說我們這種心態修不成,就算是修成瞭,也是一個無用的人!況且我們以這種心態來修行根本就沒有用。

為什麼佛門裡面要以蓮花來象征修行人呢?這個道理不講大傢也都明白。為什麼不照著蓮花生長的道理去做呢?我們這裡是條件不具備,如果條件具備的話,我看你們都想一個人一個寮房、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打坐的時候,一個人一個山洞!

誰願意大傢在一起共修呢?在座的有願意共修的舉手,誰願意共修?有幾個舉手的,現在就可以給你們授記,不需要將來。你們願意共修的人,說明你們八識心田裡面有菩薩的種子;你們不願意共修、喜歡一個人獨自清修的,說明你們生生世世種的都是羅漢的種子。

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們是屬於不能續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說是沒有用的修行人!因為你不能續佛慧命,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須能夠續佛慧命,讓眾生受益。

為什麼作為一個修行人你討厭人、討厭事、討厭物呢?誰也看不上,就看得上自己;誰都壞,就是我自己好;哪個地方都是骯臟的,就是我自己房間裡幹凈、我的床頭幹凈!

為什麼都想自己搞獨立王國、都喜歡做孤傢寡人呢?喜歡做孤傢寡人還要成什麼佛呢?成佛啊,把自己都失去瞭!自己的一切都交給瞭大傢、都是屬於大傢的瞭。

你不成佛,還是屬於自己,成瞭佛就沒有自己,別人說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說你是黑,你就是黑;說你是白,你就是白。你要是沒有成佛,人傢說你是白,你還可以說你是黑;人傢說你是黑,你可以說你自己是白的。

“佛”是由大傢去評論的,大傢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佛是沒有自我、沒有立場的。因為佛是沒有我執的人,你可以隨便把他比喻成任何一個東西。

學佛的人不要把力量總放在外邊,註意別人。如果你是打著“修行’”的旗號混飯吃的,那就沒有必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可是我看在座的人都想成佛!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呢?眼睛總是盯著別人,註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你是在收集別人的業障!在替別人消業障。

你眼睛看得越多,眼根錄進去的越多;你耳朵聽得越多,耳根錄進去的越多。全部儲存在你的心靈深處,將來你自己受用!

你今天的種子,就是明天的結果;明天的種子,就是後天的結果;也可以講我們今天的結果,就是昨天的種子。之所以我們現在有這樣的習氣毛病,說明我們前一世就是這種類型,就是這般貨色!你前一世這一堂功課就沒有合格,現在犯的還是同樣的毛病。

如果大傢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不在自己想要的上面下功夫呢?越是不敢接觸社會上的人,越是不會接觸。你不敢、不會,你更會認為自己瞭不得、修行很高。閉起門來都是老大,從來沒有走出去和社會上的人接觸過、較量過,好像跟身邊的幾個人一比,自己覺得素質還很高!

為什麼要跟你身邊的人比呢?為什麼不跟那些高素質的人比呢?如果總跟身邊那些一般的人比,你還有什麼出息呢?為什麼不跟祖師大德比呢?你想要成佛、成菩薩,就應該跟祖師大德比。你們知道為什麼造化在造人的時候,讓我們長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嗎?為什麼長一個嘴巴呢?這些都是禪哪!你們用功的時候應該在這方面參悟一下。

為什麼我不主張一般人出傢呢?凡是出傢的人大都是為瞭貪圖清靜,可是一到佛門裡邊,發現佛門裡是最不清靜的地方!但是你如果好好修行,隻管自己,佛門裡邊又是一個最清靜的地方。

為什麼我前邊說佛門裡邊不是一個清靜的地方呢?因為佛門裡是一個度眾生的地方,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類型的人,都會到廟裡來燒香、拜佛,都會向師父請教,作為一個“師父”,你所接觸的人最復雜,最不單純,如果再加上你本身不單純的話,你在廟裡根本就待不住。

每天來到師父面前的人,都是帶著種種疑問,也可以說是帶著種種病痛來到師父面前。面對他們,師父就是醫生。真正的醫生是佛陀,他不僅能夠醫治你生理上的疾病,更能夠醫治你心理的疾病。我們出傢人就繼承瞭佛陀的這些思想,所以我說一個“師父”,就是一個醫生。

我想大傢都到醫院裡去過,你們是否註意過那些醫生?坐在診室裡每天有很多病人到他面前去詢問病情!如果他喜歡清靜的話,他就不能夠當醫生瞭。合格的醫生什麼環境都能夠適應。人多他能適應,人少他更能適應。當人多的時候,他不會感到繁雜;當人少的時候,他不會感到孤獨。那麼我們一個修行的出傢人也應該是這樣,沒人的時候,耐得瞭孤獨寂寞,有人的時候,必須適應那種嘈雜的環境。

忍受力最差的就是修行人,從社會這個角度來講,有些修行人是失敗者!他在社會上不適應失敗瞭,想跑到另外一個空間,沒料到這個空間比前面那個空間更復雜。可是進瞭第二個空間,已經沒有退路瞭,怎麼辦呢?隻能夠躲在房間裡面,硬著頭皮、盤著腿、誦著不明不白的經文,用不求甚解的心態誦經來打發時間。

一個有勇氣的人,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前進,而且更應該體現在能夠退步、敢走回頭路。你敢出傢,說明你有勇氣,真正的勇氣,還體現在你敢於還俗!當然我不是在這裡主張大傢還俗,我這是在講一個道理。

就我們目前這種心態、這種修行方式,怎麼能夠把自己修好呢?不願意接觸人,不願意接觸事物,怎麼鍛煉自己呢?既然沒有鍛煉自己,那麼智慧怎麼開呢?沒有智慧,你就沒辦法傳播佛法、沒辦法度眾生,說得再現實一點,你自己沒辦法受用。

我們通常說“修行人應該放下”,究竟放下的是什麼呢?你們大傢說一說,應該放下什麼呢?(答:我執)。“我執”又是什麼呢?我還不懂!是不是再細化一些?

修行人就是一個渴望真理的人,既然是渴望真理,那就應該讓自己的身心打開。隻有這樣,真理才能夠進來。而且我們對真理不要形成概念,不要養成我執,你一旦形成瞭概念和我執,外面的真理就進不去瞭!

就像你們修凈土的,認為凈土法門最好,就把其它所有的法門都給否認瞭。你隻要認為一個法門“好”,也就意味著你把其它所有的法門都給否認瞭、推翻瞭。認為一個“壞”,就樹立瞭一個“好”,而好與壞,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評論的,很少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

如果你真的認為凈土法門好,那說明你在凈土法門上會用功瞭。凈土法門是在心態上用功,既然你在心態上會用功瞭,為什麼你這顆心就不會在禪宗上用功呢?同樣,你真的對禪宗會用功瞭,為什麼對凈土法門會不感興趣、不認可、不會用功呢?這就說明你哪一個法門都不會用功!也沒有認識透。不論是過去的法門,還是現在的法門,都是需要在心態上下功夫的。

有的人一旦拜瞭這個師父,就說這個師父最好,把其餘所有的師父說得一文錢不值,全都否認瞭。既然是你那個法門好,你那個師父好,你修行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沒進步呢?你可能會說:自己根性差、沒有好好用功。既然是這樣,再好的師父、再壞的師父,對你而言都沒有用!都拿你沒辦法,因為你自己差、根基不行。那你還選擇師父、選擇法門幹什麼呢?睡不著覺,總是怪枕頭。

修行人如果不把自己養成的固有成見放棄的話,新的智慧,新的知識,永遠進不去,因為你內在已經形成瞭概念,形成瞭我執。一個勤奮好學,渴望進步的人,他內在是沒有我執的。隻有當內在沒有我執的時候,外面的智慧才能進去。

修行人的我執最大,實際上大傢形成的“我執”,嚴格來講,還算不上“我執”,隻能叫做邪知邪見!如果不把過去原有的成見放棄,是沒辦法往前邁步的。

既然學佛是想成佛,想要往生西方凈土,那就應該把我們過去做人所養成的習氣毛病和種種成見全部粉碎掉。對紅塵的執著和留戀,必須放棄,才能夠往生到西方凈土。

你如果留戀自己的傢鄉,你就無法成就,死瞭以後還會投胎到你的傢鄉去做人。你是湖北人,對湖北留戀,你死瞭會回到湖北投生;你是黑龍江人,你對黑龍江留戀,死瞭還到黑龍江去;你是廣東人,對廣東留戀,死瞭還做廣東的陰魂,還到廣東去投胎受生。

真正的修行人是沒有老鄉觀念、沒有傢鄉觀念的;有老鄉觀念、傢鄉觀念,你修瞭一輩子,最後還回到你老傢去吧!

如果你活著的時候,對你那一百平方米的房屋執著,死瞭以後,還做個陰魂不散的“護屋神”,成為一個孤魂野鬼,在空中看守著你那一套小房屋。如果你對你住過的寺廟執著留戀,你死後也變作孤魂,在那個寺廟的上空轉來轉去,做那個寺廟的護法。要不然就是再投胎,還到那個寺院出傢當和尚。

一個修行人任何概念都不能有,一有概念,就是你投胎受生的方向!如果現在不能夠解脫,你什麼時候能夠解脫?你到哪裡能夠解脫?你到現在都不能夠放下,什麼時候能夠放下?為什麼凈土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西方凈土“有則實有,去則實不去”。這是什麼意思?既然西方凈土實實在在有,為什麼又去不瞭呢?這個問題今天在這裡不給你們解答。

既然西方凈土有,為什麼還不能夠去?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不能夠解脫,那就意味著這個心靈沒有解脫,即使是阿彌陀佛把你接到極樂世界去,你還是會以一顆凡夫的心,去破壞極樂世界、擾亂極樂世界,你還是不能夠適應極樂世界,還是會墮落下來返回人間,做你的凡夫俗子!就如同你是一個東北人,不能夠適應廣東炎熱的氣候,我把你帶到廣東來,你還是要回去,回到你的東北去住那種你已經適應瞭的環境。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任何環境都能適應。你如果在這裡不能適應,你到哪裡都不能適應。因為你有一顆不能適應的心,到哪裡都不適應!到瞭極樂世界更不能適應。極樂世界住滿瞭佛菩薩,一個挨一個的佛菩薩,比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還要多。娑婆世界的地球上有多少人呢?都知道有五十億人口,你在五十億人口的地球上都受不瞭,覺得很煩惱,你到極樂世界去,還不早就變成焦灰瞭?不早就被自己的煩惱燒焦瞭?

“極樂世界”,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嗎?應該講有多少“佛”瞭。雖然極樂世界有許多不是究竟的佛,但都已經入佛位瞭。極樂世界的佛,是用“無量”來計算的,你們說有多少?那個地方你們說熱不熱鬧?在那裡能夠清靜嗎?你在你寺廟裡面還能保持一個人一個房間,有時候兩個人一個房間;你在你傢裡能夠一個人一個房間。你到極樂世界去看一看,我看大傢還是不要成佛、不要到極樂世界去瞭,就在娑婆世界,在你自己的傢裡,那個兩室一廳,你一個人一個房間,吃飯的時候,一張大桌子就坐兩個人,如果你是個孤傢寡人的話,就一個人,多清靜啊!

有些人動不動怕麻煩,動不動嫌事情雜、嫌人多,那你還學佛幹什麼?心不安定啊,幹什麼、到哪裡都不安定。你們是否想過?走遍大江南北都有人,走遍大江南北都有白天黑夜,都會有溫度、天氣的變化,都要與人接觸,都要做事。你是人就得做事!佛每天要度眾生、要去替眾生背業障,不也是在幹活麼?你隻有在不停地付出當中、不停地檢點當中、不停地反省當中,才能夠不斷地進步!也意味著你在不停地修行。

我經常搞不懂一個問題,為什麼學佛的人多數都是喜歡清靜、清閑?想清靜、清閑,你還學什麼佛呢?還修什麼道呢?學佛是多忙的人!每天在外面做有形有相的工作,還要在自己內心裡面做無形無相的工作。不僅要除掉外面的雜草、荊棘,還要除掉內心的雜草、荊棘,晝夜六時都是在不停地忙碌之中!

如果你是一個世俗的人,你隻要除掉外面的雜草、荊棘就足夠瞭,根本不需要除掉內心的雜草、荊棘。為什麼過去的人把修行人稱作人天師表?因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是一個完美的人。一個完美的人,就是我們中國民間所說的“神”,也就是佛瞭。

躲煩惱、怕復雜,還做人幹什麼呢?即使你變成一棵樹,不願意把自己的根延伸到四面八方,你這棵樹也長不大。樹的根晝夜六時不停地往四面八方伸,才能夠促使自己不斷地成長。作為草木都是這樣,我們作為人有什麼理由不在環境上下功夫呢?我們修行就是應該在環境上面修,你離開瞭環境、躲避瞭環境,你怎麼修呢?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身上有點錢去買棟別墅,跑到大山裡面去承包個果園,躲起來清靜,你認為這是修煉嗎?

一個修行人是修在社會中、修在人群中。你是有煩惱的人,你必須要在煩惱中才能把你的煩惱給斷除掉。煩惱不是在清靜中斷,而是在煩惱中斷。修行最高的成就不是戒、定、慧,而是妙用!你沒有妙用,你的戒、定、慧都不正確,也都不究竟!如果你修得瞭究竟的戒、定、慧,為什麼沒有妙用呢?如果是有妙用,為什麼還要躲避環境、喜歡清靜呢?

東華禪寺現在是沒條件,我想有一天會有這個條件:我計劃建一座“千佛堂”,也就是建一棟大樓。每個房間裡面安排十個人住,凡是真渴望修行的人,先在這裡面住上三個月。每個房間十個人,住三個月,你如果在這個房間裡面不能適應,在我面前就甭提修行!你連你身邊的十個人都不能適應,都容納不下,你還想開悟成佛、想度眾生,那不是自己騙自己嗎?那不叫打妄語嗎?如果你適應瞭十個人的房間,我再給你安排一個人的房間。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要經得起熱鬧,也經得起孤獨寂寞,什麼樣的環境都能適應。

眼不住色,耳不住聲,外面的聲色怎麼能影響你呢?還要往哪裡躲呢?你之所以躲避,那說明你“貪”,貪什麼呢?貪聲、貪色、貪味道,這不正是證明你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嗎?可是又想表明自己是個修行人。沒有定力,又修不進去,隻能硬著頭皮,一會兒是個修行人,一會兒又是個凡夫躲起來。為什麼沒有這個膽量去面對環境呢?中國有句俗話:“少見多怪”。見多瞭你就不會“怪”瞭,你“少見”,一定會是“多怪”;“多怪”一定會是“少見”!你眼睛貪色,說明你見的色少瞭,天天見色你就不貪瞭;你天天聽到聲音,耳朵就不會貪聲音瞭;天天聞到氣味,你的鼻根就不會貪到氣味上去瞭。

環境你是沒有辦法躲避的,因為不管你走到哪裡,都會出現同樣的環境。你必須要學會關掉內心的六根,學會超越,才勉強談得上是個修行人,進一步才能夠入道。在娑婆世界你不適應,到瞭極樂世界會更不適應;在娑婆世界你放不下,到瞭極樂世界你更放不下。那裡美好的物質、美好的景象,比娑婆世界不知道好多少億倍!讀過《彌陀經》的人都知道,極樂世界是“黃金鋪地”,那才真正讓你養成貪心、養成執著心哪!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傢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傢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傢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

 

閱讀全文
上壹篇:小因得大果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