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聖嚴法師:相愛的人為何還要相“殺”?

聖嚴法師:相愛的人為何還要相“殺”?

時間:2019-05-25 13:57: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問:為什麼相愛的人,反而會相互傷害?

答:人的恩怨瞋愛都是並行的;如果隻有愛,沒有其他的情緒,就不是普通人瞭。一般的人,愈是對愛的執著太深、太強,就會愈希望對方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變成自己夢想中的那個人;

但是,自己卻不一定會變成對方夢想中的人,隻會單方向地要求對方服從自己的理想。隻有單純的愛而沒有沖突、沒有恨,這樣的愛,大概是少數;或者,隻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能夠有這種不求回報的愛。

在男女關系中,有愛、有恨,就算是愛的時候,為對方無條件犧牲的人,都不見得是真正地為瞭對方著想,反而是一種“投資”;也就是說,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對方的愛,換取什麼呢?

換取對方言語上的承諾、安慰,或者具體行動的展現。

舉例來說,對方接受瞭你的愛,就該拿什麼回報呢?一聲謝謝,或是行動上與你配合,聽從你的意願;或是以身體作為回報。這樣有條件、要求回報的愛,都是愛得太辛苦;有瞭期待,也就難免沖突,當對方的表現不如你的期待,難免抱怨或責怪,也就會互相傷害。

這樣有所求的愛,引來的痛苦,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比如嫉妒、疑心、占有心,想要占有對方的一切:人、時間、行動,甚至是對方的思想,“一切以我為中心”或是“隻能依照我的方式,不能有別的想法”。這樣,被愛的人會快樂嗎?

這樣的愛,是禁錮的愛。輕微些的,希望對方重視自己,所以付出愛,期待著愛的回報,可能雙方相安無事。但是,兩個成長背景、性格、教育程度都有差異的人,怎麼可能事事相同?

因此,為瞭討對方歡心,所以要施恩於他,送禮物、邀約出遊、投其所好,滿足對方的需求。有位先生在婚前為瞭展現愛意,告訴女朋友:“婚後傢事都由我來做,你不必動手。”結婚之後,丈夫要上班又要做傢事,太太果真一動也不動。丈夫開始抱怨,太太說:誰叫你以前這樣承諾呢?現在一定是你不愛我瞭。兩人於是變成怨偶。

明明相愛,但要求對方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對方做不到,愛也就打瞭折扣,或者互相傷害。如果對愛付出,而沒有任何條件,也不求回報,還能夠相互包容,這樣的愛,才能不受傷害。

 

閱讀全文
上壹篇:欣賞使人變美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