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什麼是恒順眾生,不要錯解瞭恒順眾生
「九者恒順眾生」:這「恒」當一個「常」字講,就是恒常不變;「順」就是依順,依著眾生的境界。眾生都是顛倒的,那麼你是不是恒順眾生的顛倒呢?眾生根本就沒有知識,你順著這些沒有知識的眾生,不也就走到愚癡的路上去瞭嗎?恒順眾生,是順著眾生的習慣,又要把他從逆流中救出來,這叫恒順。怎麼說從逆流裡頭把他救出來呢?因為眾生都是顛倒的,顛倒就是逆流。好像水往東流,你從東往西那麼擺這個船,這就叫逆流。你若是順著眾生就不能成佛,你若是想成佛就不能順眾生。普賢菩薩為什麼又要恒順眾生呢?就是要從逆流中,把眾生順過來,把他們從逆流裡邊救出來,所謂「逆凡夫六塵流,入聖人法性流」,這是恒順眾生。要不然,你順著眾生,他歡喜造業,難道你這個菩薩也要跟著造罪嗎?眾生有一種迷惑,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果報。你也跟著眾生去起惑、造業、受果報?那不也就變成眾生瞭。
恒順眾生,是常常不厭煩地去教化眾生,令眾生反迷歸覺,離開迷途得到覺悟。所以恒順眾生也就是精進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就是不厭煩造罪的眾生。眾生造很多罪業,佛也不厭棄他,不會說:「喔,你這個眾生造這麼多罪業,我不度你囉,由著你墮地獄去!」佛沒有這個心。就是眾生造罪業,佛也對眾生有一種慈悲心、喜舍心,來度這個眾生,這是真正精進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生在山上修佈施精進波羅蜜。有一次,下瞭很多天的大雪,山上一切的東西都被雪給遮蓋上。有一隻母老虎帶著小老虎,出來找吃的東西也找不著。眼看小老虎就要餓死,母老虎也餓得走不動瞭。釋迦牟尼佛看見瞭,心想:「我願把我這個身體佈施給老虎吃,讓它們吃瞭之後,發菩提心,成無上道。」發瞭這個願後,他把衣服往頭上一蒙,就跳到老虎的身邊去,舍身喂老虎瞭。這是佈施波羅蜜,也是精進波羅蜜,也是恒順眾生的一部份。佛恒順眾生是這樣的,我們恒順眾生就要把眾生度過來,不是說:「普賢菩薩說要恒順眾生,有的眾生吃迷魂藥的,我也跟著他吃一點迷魂藥;有的喝迷魂酒的,我也跟著他喝一點迷魂酒;有的做迷魂事的,我也跟著他做一點迷魂事」,這不叫恒順眾生。恒順眾生是把眾生從迷途裡邊拉出來,叫眾生來順我,來跟著我修道,這叫恒順眾生。你不要誤解瞭「恒順眾生」,就跟著眾生跑,跑來跑去,把傢都丟瞭!不知道那個地方是自己的傢鄉瞭。
【2、不要錯解瞭恒順眾生,請看普賢行願品怎麼說】
關於吃素有違緣的問題,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恒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吃肉”。這種說法對嗎?也就是說吃素包括學佛修行有違緣有障礙,特別是遭到傢人的反對時,這是何因果,如何對治?
確實各地都有很多人看過此書後開始斷肉素食,這是明白瞭因果佛理的自然結果。戒殺素食是對一個大乘佛弟子的基本要求,若有人說:“如果堅決不吃肉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恒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吃肉”,這種說法當然不對的。
試想一下,如果此人的父母分別是屠夫、小偷、淫女、騙子,我們是否可以說:
“如果堅決不殺生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這是不孝,學佛人應該恒順眾生,客觀條件不允許時,可以殺生”;
“如果堅決不偷盜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偷盜”;
“如果堅決不邪淫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邪淫”;
“如果堅決不妄語使父母生氣不滿的話......可以妄語”。
這種邏輯豈非荒唐?那麼為什麼這句話錯瞭呢?錯就錯在錯會瞭“恒順眾生”的意思,普賢菩薩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明確告訴我們:“言恒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哦!我們聽瞭普賢菩薩的話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恒順眾生的意思並不是讓我們去隨順眾生的煩惱,跟著眾生一起做錯事,否則豈不是眾生度瞭我們去三惡道,而不是我們度瞭眾生?恒順眾生的意思是讓我們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性“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而不是恒順眾生的錯誤,這樣問題就清楚瞭,當我們吃素包括學佛修行有違緣有障礙,特別是遭到傢人的反對時,這是我們宿世也障礙瞭他人的修行的緣故,我們應該痛切懺悔自己障礙他人修行的罪業,念佛誦經回向給障礙自己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多給他們講述學佛修行素食的好處,就是做到瞭“為作良醫,示其正路,為作光明,令得伏藏”,真正地恒順瞭眾生,這樣的話,你學佛的障礙會很快地得到消除。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