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信願法師:就看你有沒有具足信願

信願法師:就看你有沒有具足信願

時間:2019-05-25 14:48:4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如果你還很擔心,現在信願來引用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開示的幾段文。這本書是《印光大師凈土開示》,我在臺灣出版的。裡面有八十四個問答,通通是印光大師所開示的。印光大師對凈土的開示,有許多確實講得非常的好,讓我們瞭解真義之後,內心自在、安心、法喜的稱念。我現在引用幾段文來告訴你印光大師對於念佛的妙法,他告訴我們隻要“一心念佛”,具足往生三法“信、願、行”,就算你沒有念到所謂一心不亂,心中有妄念也不用怕。印光大師的開示你明白義理,你一定會安心念佛。

印光大師在《文鈔》卷一復濮大凡書作這樣的開示:

又無信願,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決不可以此為訓,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凈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業盡情空,證無生忍者,舉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願而不從事,則蕓蕓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而其人猶洋洋得意,以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疑誤眾生之狂言也,哀哉!

印光大師在這一段文跟我們講,念佛的人要註重信願,如果沒有信願,沒有深信切願,縱然念佛念到一心,無量無邊的眾生當中,或許有一個二個往生。但是不可以,以念佛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來教導人。

因為這樣會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凈土的善根。為什麼?底下印光大師講出原因:

因為仗自力念佛,要念到業盡情空,證悟無生法忍,舉世的人,很少有一、二個能做到。換句話說,就是大傢都做不到的意思。假如大傢都依照這樣的開示去行持,不註重信願,註重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那麼蕓蕓眾生就會永居在生死苦海無有出離,這樣就是“斷佛慧命,疑誤眾生”。

這一段話,印光大師講得非常的明白,念佛要註重信願,深信切願。你相不相信有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你相不相信念佛能往生成佛。你深信瞭再來就是要做到切願,真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不要,隻為瞭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做到切願瞭,那往生一定。

所以印光大師,也經常在《文鈔》,引用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所開示的兩句話: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所以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看你有沒有具足信願,有就一定能往生,沒有就不能往生。信願是大傢都可以做得到的。

深信念佛成佛的道理,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你我人人隻要有心,都可以做得到的,但是要念佛念到進入禪定證悟三昧,做到所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或者做到功夫成片,那是很少人能做得到,大部份的人都做不到。

善導大師念佛能念到三昧,你能嗎?法然上人念佛能念到三昧,你能嗎?我們都沒有這個本事,如果我們有這個本事,我們大概就是祖師的身份瞭,我們就不是一個生死凡夫瞭。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法然上人是大勢至菩薩示現,印光大師也是大勢至菩薩示現。這些祖師非等閑之輩,不是凡夫,是佛菩薩來示現。

印光大師在《文鈔》卷一回復永嘉某居士的書信,這樣開示:

凈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

這段話印光大師也講得很好。凈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可以進入大海,就算一杯水也可以進入大海,就算一滴水也可以進入大海,證悟與諸佛一樣的等覺菩薩,尚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算五逆十惡眾生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怎麼可以以念佛一定要念到一心或者念到三昧,而拒絕念佛沒有念到一心,而拒絕念佛沒有念到三昧的人?

也就是說當你念佛,沒有念到進入禪定的時候,阿彌陀佛也一樣能救度得瞭你,你也一樣可以往生。如果你念佛念到沒有妄想,進入禪定那當然最好。但是如果沒有,也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說非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非念到功夫成片,非念到心中沒有妄想,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印光大師說這樣是“自立科條,不依佛說”。這樣是誤解經義,自己另立別說,不是世尊在《阿彌陀經》所說的一心不亂的真正意思。所以我們從印光大師這二段經文的開示就可以知道,念佛縱然心中有妄念,沒有進入禪定也可以往生。

那你要問五逆十惡的人,為什麼也能往生?印光大師在《文鈔》,有跟我們說出原因,印光大師說:

又《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雲: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佛名,滿十聲已,滅罪往生。《龍舒凈土文》中,張善和、張鐘馗等,即是其人。

所以這一段文,印光大師跟我們舉出來,原來《觀經》所說的下品下生的眾生,念佛能夠往生,實在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滅除這一位行者的罪業。所以印光大師舉出《龍舒凈土文》所說的唐朝的張善和、張鐘馗,這是一生造作殺業的人,到瞭臨命終遇到善知識,對他念佛開示,張鐘馗、張善和接受善知識的勸勉,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又說:

即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

原來五逆十惡的人,之所以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在臨終生出怖畏的心,所以至心念佛幾聲,命終的時候決定往生,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廣大,專門以度眾生為事。所以眾生一念的回心轉意,懺悔念佛,阿彌陀佛即加以攝受,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

印光大師跟我們開示的,這些道理跟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講“九品眾生,都是仗佛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同一意思。所以不是因為我們念佛,念得內心清凈、內心禪定瞭,念佛念得非常有功夫,才使得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理我們瞭解,那當然就會安心念佛。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