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人間天:如何在稱念聖號的過程中消業?

人間天:如何在稱念聖號的過程中消業?

時間:2019-05-25 15:46: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定業,我們已反復講瞭多次。業,本身沒有褒貶,也不夾藏善惡,即是說業無善無惡。業隻是心念行為釋放後產生的影響,從釋放的角度來說,有三個部分:

一、施加的主體,也就是造作業力的主體;

二、被施加的客體;

三、業的行為的本身。當一個業力形成,不管是心念還是行為,這個業對外會產生影響,同時對內在的自我也會產生影響。

從性質來講,業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三種: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其中無記業就是沒善沒惡的業。業,被我們固化地理解為惡業,但是這隻是業力中較為狹窄的一個部分,因為大眾都如此理解,所以在不做特殊強調的時候,都會把所謂“業”理解為惡業,這是為瞭順應方俗。我們說消業,也是在方俗基礎上探討的。惡業要消,善業也要消,正如我們聽過類似的話:惡緣要消,善緣也要消。再延伸,惡緣是牽引,善緣也是牽引,這就好理解瞭。

業力分內、外業,所以惡業也分為內和外。對外在的惡性影響叫做外業,對內在的惡性影響叫做內業。我們念聖號、讀經消業,到底是消的哪個?又是如何消的?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來探討一下。

一、如何消內業?

先以內惡業來說:內在的惡業是什麼?簡單說是五鈍、五利。

五鈍是貪嗔癡慢疑。《阿含經》中多用嫉妒來代替愚癡,但是人們很難接受愚癡等於嫉妒,最多可以接受嫉妒是愚癡的一個部分,認為它們不是對等關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五鈍在外圍,較容易被發現,而五利不容易被發現,對我們的影響也更迅猛。

五利是身見、邊見、邪見、進取見、戒進取見,邪見裡又分出斷見和常見兩大類主要的邪見。總體來說,這十類都是內在惡業,所以很多時候當一個外在的業力釋放的時候,內在的自身可能已經首當其沖,在我們還不自知時就遭受到如上十類的炮轟洗禮瞭。所以佛教裡用五戒十善來敦促我們看好外在的身口意。當我們對戒條有敏感度瞭,做瞭一個什麼事,就會很快意識到犯瞭某戒瞭;當對外在的戒條有敏感度瞭,做瞭一個事情,馬上知道自己錯瞭,才有可能借助這個水平的自律,觀察到內在業力的奔流釋放。在事情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外在的業力,而不容易看到內在的業力;當我們的敏感度提升,則會慢慢地看到內在的業力。這個是需要鍛煉、保持的,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觸及的。

我們在念經念聖號的過程中,最起碼看守瞭身根和口根,三個外業的根裡就差一個意根瞭,如果意根也看得住,那麼三業不造,這事就挺美的。但怎麼才能做到三業不造呢?這就是念聖號念經的技術活瞭。當我們嘟嘟嘟地掃射經文,身體安止沒有去造作(殺、盜、淫、酒)業力,嘴也被霸占著,沒去造作四大類口業(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餘下的就應該思維怎麼把心貼進去。你貼進經文和聖號,就會讓意根很少亂跑;你帶著意根在經文裡跑,這雖然也是跑,但是沒有惡業被產生和釋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會用心、善用心,那麼在念誦的過程中三業不造,這是真消業,是內業也沒、外業也沒的好辦法。可問題是我們不會用啊!這怎麼弄?

如日前提到九字讀經,就是要去讀懂經文到底說瞭什麼,但答案根本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把心貼進去瞭,最後三業沒造啊!所以就算還不會用九字讀經,就算用得不好,就算用得次序顛倒,你隻要用心去貼進去,就都是消業的過程;再把從經文裡抽取的感受附加在聖號上,這個聖號就不會亂七八糟,不會輕飄飄,而是完全體現瞭我們對經文理解的深度。

一句佛號,萬德萬能啊!如果隻從四個字裡去挖,肯定挖不到萬德和萬能,所以經文是理解聖號的源泉,而聖號直接反饋瞭對經文的理解程度。聖號和經文如此配合地念,這事就有趣瞭。過去說,一個合適的功課設置,必然是要有經文,要有聖號,而且是統一的。比如念《地藏經》,你就念地藏菩薩聖號,因為你從經文裡理解的點滴,可以馬上落實到聖號裡;但如果你念此經,念彼佛,兩者不協調,就算在經文裡有瞭感受,也沒辦法落實在聖號中,這就是瘸腿的玩法。

當我們把聖號經文念到合一的程度,內業裡的五利五鈍哪裡去瞭?或許還在,但是不起作用瞭,這就縛住瞭五利五鈍。各位要知道,能縛住這十個傢夥,這水平就很不一般瞭。方法就那麼簡單,你這樣去做,堅持去做,就有希望達到這個水平;而很多人嘴上說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可是找不到路啊!沒手段,那就根本熄滅不瞭。不去造作僅是不產生新的,雖然和消業關系甚大,但是卻不是直線關系,故有的業力如何消?宿業如何消?這就成瞭一個即使你當下修行很有水平,卻還是要遭受業力回饋的原因:舊業還沒消掉,它就會時不時出來囂張一下,刷一下存在感。

內在的業力止住瞭,就可以討論如何消瞭。懺悔和回向是最常用的兩個方法,還有一個我不常提,是發願對沖,如光目女為母發願,以這個大願的力量來對沖掉些許的業力,這會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但是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環境不大適合發大願,所以我很少提,希望各位安全點。這個發願,並非是幾遍幾部的許願,而是大願!

關於懺悔,可以舉個例子。比如發現自己有瞭一個貪,雖然沒有形成其他的影響,但馬上懺悔自己的這個貪念,對應懺悔越及時效果就越好。就像上網買東西,越及時撤單子,這事越好辦,等快遞小哥到樓下瞭,再想撤單子那就麻煩瞭。

回向這類我們也很少提,因為現在我們多是回向兩種:一是回向三類眾生的小回向;二是回向自己往生極樂的發願、回向念佛法。可是各位也記得,在最初經文讀不下去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做的?先念一萬聲地藏菩薩聖號,回向,用以消除自己學佛的障礙。在《地藏占察經》裡提到的方法是:占察到自己有瞭某業,那麼就念多少聖號回向消除,這個回向就是這樣用的。我們是為瞭這個事情,為瞭消除這個業力而讀誦經文念聖號的,回向自然是為瞭這些事情。

想要這三個消內業的方法有效,肯定要貼合到佛教的教義裡,而不是跑在教義外的懺悔、回向、發願,所以這個消內業是有點細節的東西,因為大傢很多還處在消外業的階段,所以我也沒怎麼提過,至於系統的部分也沒和大傢分享。今天簡單講下,也算是一起學習瞭。

二、如何消外業?

經文聖號是怎麼消外業的?首先我們明白道理瞭,肯定得在自己這有改變,如果自己沒改變,這道理和不知道沒區別,改變就是修啊!修正,把錯誤的地方修改過來,那麼修改到什麼方向,得有正確方向吧!如果沒有正確方向,就沒修可言。古人說不破不立,破是為瞭能再立,如果想立新的東西,就要把老舊的破除,亦如有同修內心裡對佛法的認識很老舊,你想學佛,就要破除掉這些老舊的內容,才能容納接受其他事物。

有瞭正確方向,要對當下的錯誤有認識,如果不認為自己做錯瞭,能改什麼?錯瞭沒?錯在哪裡?怎麼改正?這是一系列的問題。消外在的業力也是這樣。你得承認有業力,可別人一說這是業力,你跳腳罵,“我沒業力,我不用消業”,那就完瞭,這善緣被你報廢瞭,以後人傢也不敢和你說這個瞭。如果不敢說話瞭,這緣分的質量就抽抽瞭,就像我在這,可是有的同修不敢問我,那麼和我不在有什麼區別?這緣分是不是就抽抽瞭?

知道自己哪裡錯、肯改、知道正確方向、並回歸正確路上,這個錯就可以改正瞭。在這過程中,被夾在其中的眾生,看到我們真心改過瞭,會更容易原諒我們。我們低頭認賬瞭,也改過瞭,還差一點就是要彌補傷害,也就是我們說的回向給他,然後超度。如果這一套做得完整,這個外在業力很容易消,對眾生的欠債很容易償還。這是對有針對性的外業眾生而說的,但如果外在的業力沒有一個明確的接受對象,這個業就麻煩瞭。比如現在有人看到便宜瞭就去貪,貪幾十人的好還,但是貪幾百萬人的利益,這賬務就算數字再小也不好還。對消外業來說,尤其是有針對性的眾生,三位配合,效果會非常好。很多同修會用瞭,可以說立竿見影;可能有的同修還不大會,但是要學會去用。

心態強調完瞭,再就是心量的問題瞭。我們常說心量要放大,可是沒有事情的刺激,是很難激發心量的。所以平常的事情是考試,其中很可能是考心量的,如果心量增加瞭,看問題的方法、角度和答案也都會有不同瞭。但是現在我說擴大心量,也是很沒意思的,畢竟現在很多人,還是一個眾生都容不下的心量,還是一點厄逆都容不下的心量。就這種狹隘的心量,想擴大確實是有漫長的路要走的。

人身本酬債,

順逆皆修行,

方寸可納天,

內外業消輕。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