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子”中秀才
“呆子”中秀才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渡過的。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匱乏,平時沒有什麼故事書、小說之類的東西可供消遣,茶餘飯後就常聽老人講故事。祖父在年幼時上過兩年私塾,後因生活所迫參加農業勞動,學業中斷瞭。縱然如此,在當時的鄉下人看來卻已是很瞭不起瞭,因為若非傢中稍有餘資,子弟絕無入學識字的機會。祖父有機會識得些許文字,加之記憶力又很好,生活經歷又較一般人豐富曲折,所以很會講故事。我在童年時就常聽他講故事,好多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經很模糊瞭,但其中一節關於“呆子中秀才“的故事卻印象頗深,今天特意拿出來和大傢一起分享。
這則故事發生在前清時期,主人公是距我們村東八裡的王漢莊人氏,其姓名已不可考,我們且稱他為“呆子”。此人生性愚魯,但因傢境殷實且為獨子,父母溺愛有加,年紀雖已經很長瞭,並沒有像平常農傢子弟那樣從事農業勞動,而是仍混跡於私塾坊中,與年紀小自己很多的小學童整天嬉戲玩耍。至於學業卻是糟糕得一塌糊塗,先生為此深感不安,多次致意其傢人與其空耗錢糧,不如令其歸傢習一技之長,以便作將來安身立命之資。其父不以為意,先生隻好作罷,任其在塾中廝混。
某年,陽高縣中令治下學童應秀才試。先生囑諸學童回傢告與父母,若傢中財力允許將於某月某日赴陽高縣城考試。呆子見先生不囑自己一言,急問先生:
“老師,前幾番考試您老說我學業不成不能應考,現在我已讀瞭這許多時的書,本次秀才總能穩穩到手。先生為何不將我帶去,讓我也顯顯手段,中個秀才回來,從今後也好讓父母在眾鄉鄰面前揚眉吐氣地做人。”
先生略一思忖,道:“你既有此一說,我也就不再瞞你。你的才資不足以承聖人之言,在塾中廝混至今日全賴父母之賜。不如就此輟學回傢,學一技之長,將來也好奉養父母。”
愚生聽先生此言,又思及平日裡眾學童、鄉鄰的戲弄,反道越要下定決心去考個秀才。先生此番若再不帶我去,我就回傢稟明父母一個人去。於是拿定主意回到傢中向父母言明。卻不料父母也不許去,呆子見此情景不覺呆性大發,在傢中廝鬧不休。父母對此愚兒溺愛有加,豈忍心讓他這樣的作踐自己。於是就打點行裝,多給盤纏,千叮嚀萬囑咐,無論中與不中都要早日歸傢。
此時先生與塾中眾學童早已上路,呆子於是一人在後急追,一路行來卻未見眾人的影子。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呆子錯過瞭宿頭心中不覺慌亂,因為那時入夜常有兇猛野獸出沒,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又往前趕瞭一陣,隱隱看見前方燈火隱現,走近才發現是十餘人傢的一個小村莊,鄉民大多已睡下,隻有一戶人傢點著燈火。於是呆子壯著膽子去敲門,敲瞭許久主人才出來開門。呆子上前說道:
“大哥啊,我是川下王漢莊的學童,今天去陽高城考試。第一次出門不懂打尖住店的事情,能否在你傢裡借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決不給你多添麻煩。”
那開門的漢子躊躇瞭好一陣子,說瞭些傢中有大事不便留客的話。呆子一再央求,隻住一晚決不添任何麻煩,請大哥行個方便。漢子過意不去,囑咐他隻可住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要向人說起。
呆子於是歡天喜地地進瞭屋,打開行李就睡下瞭。也不知過瞭多久,聽到外邊有扣門聲,說話聲,女子、小兒的啜泣、討價還價聲,心中雖好奇,但主人囑咐卻也不敢違拗,隻好閉眼假寐。
隻聽得有人說“三更半夜”“怎麼辦”“哪裡找”之類的話。過不多時,聲音小瞭許多。過瞭一會兒,聽到有腳步聲在他的臥室門口停瞭下來,似乎是躊躇瞭一番,“當當當”的響起瞭敲門聲:
“趕考的先生,打擾瞭!請起來說話!”呆子聽得東傢的聲音,不敢怠慢,連忙答道:
“主人莫急,說話就起來,請稍等!”雖滿腹狐疑,卻不敢出言相問。不一會兒,收拾停當,開門請主人進屋。
“先生打擾瞭,”主人說,“我有一事相求,望先生相助!”
“好說,好說,但說無妨。”
“深更半夜打擾先生,請先生多多包涵。先生且隨我來!”
呆子隨著主人來到堂屋,卻見有許多人:正中一張老舊的八仙桌,圍坐瞭三五個男子,此刻目光都齊刷刷的射向瞭他;門口一位滿面戚容的青年婦人與幾個孩子偎在一起,並沒有抬頭;男主人到瞭這裡隻是靠墻角蹲瞭下去,把玩著旱煙鬥悶不作聲。呆子見這陣勢也不敢隨便說話。
過瞭好一會兒,隻見八仙桌上一個中人模樣的人說道:“先生來瞭,我們就立約吧!先生請來這裡坐!”說話間,眾人為呆子挪出瞭一個好位子。呆子稀裡胡塗坐在位子上,也不知立什麼約。眾人這時已經為他準備好瞭筆墨紙硯,有人把一支禿頭毛筆塞到他手裡。
這時中人又轉向主人,道:“某某,你可想好瞭嗎?今日一旦約成,你的老婆孩子從此就再也不隨你姓瞭!”
聽到此處,呆子方知是寫賣妻兒的契約,心中大驚!心中暗暗忖道:“破人夫妻,拆散骨肉是大損陰德的事情,我一個清白人豈可助紂為虐,寫這等骯臟契子!”可轉念以一想:“若不寫這一紙契約,主人定不依我,到時要趕我出去,這黑天半夜、野獸出沒,我到哪裡安身。”
呆子這裡正胡思亂想,那廂主人傢卻說道:“隻管讓先生寫來,我甘心將妻子、兒女折與某人抵賭債……”言下卻已是嗚嗚咽咽,言語不成樣子瞭。那邊的妻兒早已抱作一團,嚎啕不已。這時燈火黯然,悲聲一片,睹之者無不悲傷垂淚。
呆子這裡又想:“真是太可憐瞭!主傢好賭破傢雖然可恨,可這索債的人也太可恨,將他妻兒這樣生生奪去,心腸也太狠毒瞭些!我不如問問他,欠下多少賭債。”
“大傢不要著急,此事需慎重。我且問問各位,主傢欠錢幾許?”
其中一人答銀錢多少多少。
呆子又問道:“若主傢將這許多銀兩填還,是不是妻兒可保齊全。”
“那是自然!這天下有欠債還錢的道理,如今他拿不出錢來才將妻兒來抵債。若是能將銀錢拿來,我等又何須如此大費周章。隻是怕他今日拿不出錢來,妻兒隻能隨我等去瞭。”
“我看今日之事不至於如此。諸位請稍候。”
隻見呆子折回臥房,將一個包袱拿來,自顧自的打開。隻因他心思簡單,見事情不堪,隻想著幫人傢保全妻兒,將父母交代的財不可露白的囑咐早拋到九霄雲外去瞭。從中取出銀兩,交與索債之人。債主見此光景,也不好再相逼迫,與中人悻悻而去。
主人一傢得此意外周濟,自是千恩成謝。呆子在錢財上從不在意,平空折去這許多錢財也不民為意。隻是覺得一路辛勞,又折騰這半宿,困倦難當,也不懂得與人客套,回到臥房倒頭便睡。
睡去不知多久,在迷蒙間見一須發皆白的老者推門進來,呆子忙起身讓坐。老者自敘是此傢翁,特來謝先生今日義舉,全我傢兒孫之德。又說已身曾於何年何月中秀才,當時試卷尚在,請先生斧正。說完將一篇麻紙書就的文章放於呆子的枕側,倏然不見瞭。呆子不覺一驚,睜開眼睛四外看去,才知道是一場夢,這時天已蒙蒙亮瞭。呆子惦記老者放在枕邊的那張卷子,扭頭去找時哪裡有卷子的影子。心中不免有些難過,暗道自己想秀才的功名快入魔怔瞭,又想到自己平時在書坊之中種種境況,想來這秀才恐是無望瞭。
正胡思亂想,卻聽得頭頂上的天棚嘩啦啦一陣亂想,似有耗子在上邊作祟,掉下些許塵土在頭臉瞭,呆子暗叫“倒黴”,還沒等他爬起來拂去,一件更大的什物忽忽悠悠地從天棚上掉瞭下來,落在他的枕邊。原來是天棚年久失修,不知是何時糊上去補窟窿的一張麻紙脫落瞭下來,呆子拿起來準備隨手丟掉,猛然發現上邊寫滿瞭蠅頭小楷,不覺多看瞭幾眼。呆子雖然平時呆頭呆腦,可在塾中日久,還是識得不少字,赫然發現這是一張秀才考試的卷子,雖然年深日久污穢不堪,呆子卻象發現瞭寶貝一樣高興。又想起夢中老者叮囑當“牢牢記在心間”的話,越發寶貝地不得瞭,於是仔細在身邊藏好,準備記熟瞭去應考。
不多時天色大亮,呆子起來洗漱完畢。主人一傢早就預備下瞭可口早飯,呆子昨日趕路辛苦,加之半宿忙亂,早就餓得前心貼後肚瞭,也不和主人傢客氣端起飯碗吃瞭個肚子溜圓。用罷早飯,和主人閑聊,問起傢裡老人時卻說已過世多年,生前是個秀才,在鄉裡很受眾人擁戴。呆子心裡越發的驚異。
飯後不顧主人一傢殷情挽留,執意去陽高城尋找眾師友。盤旋瞭幾日,到瞭考期進場應考,發現正是當日從天棚落下的題目。呆子早已記得爛熟,下筆如有神助,到瞭發榜之日,同去的一幹人眾,偏偏隻有呆子一人考中。眾人都沉詫異,呆子才同眾人說起當日之事。
呆子因有全人夫妻、兒女,延其子嗣的功德,以下下之質得中秀才,不能不說是上天福善禍淫的具體體現。我們現代人自認為比古人聰明,如果學一學呆子的“呆氣”,沒準也會時來運轉,得到從天上掉下的一個大餡餅。
-
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