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如何大發“七聖財”?

如何大發“七聖財”?

時間:2019-05-25 19:24:1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如何大發“七聖財”? 

新春期間,親朋好友見面總互道恭禧發財。而佛門中人,互道的則是恭禧發七聖財。此財非彼財。有瞭佛法之七聖財,不隻現世得利益,將來亦靠它超凡入聖,永離苦海。七聖財是哪七種呢?

第一是“信財”。就是有瞭信受正法的財富。因為佛法是佛陀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瞭生脫死的方法,能夠信受三寶,凈心不疑,必能趨吉避兇,蒙佛護念。信有如雙手,人一走進佛陀之寶山中,就能夠自由自在的采取寶物。有瞭信,就能夠增長一切的善法,除滅所有的疑惑。所以信是學佛人的第一財富。

第二是“戒財”。戒財就是謹守佛陀戒律的財富。戒是清涼劑,有瞭戒就能防非止惡。有瞭戒是進趣佛道的要具。有瞭戒則德熏四方,其香無比。有瞭戒,必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有瞭戒,則止惡之念,恒存不失,它是善法的梯楷。戒是學佛人的第二財富。

第三是“聞財”。聞財就是有能夠聽聞正法的財富。佛法難聞是四難之一,能夠聽聞瞭義之佛法,就有瞭得度的因緣,是十分殊勝的財富。聞法是聞於心,不是聞於耳。當今之人,福報極淺,一打開收音機,電視機,所收聞到的不是誨淫就是誨盜,聽聞這些迷惑顛倒的音聲,怎會證道,遠離苦果呢?所以學佛人要有聽聞正法的財富。

第四是“慚財”。慚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深加反省,一旦有瞭過錯,馬上生出羞恥心,力誓改過。常言:“不怕念起,隻怕覺遲”。能夠時時覺察自己的過失,就是有向聖之心,這樣離道自然不遠。所以學佛人須有慚財。

第五是“愧財”。愧是能夠檢省自己那些事愧對瞭別人,而發露懺悔。時時替別人設想,是菩薩度眾的悲心。能夠徹底掃除內心之貢高我慢,心存恭敬,永不造愧人惡事,這樣心中有所覺悟,則光明在望。這是學佛人必須有的財富。

第六是“舍財”。舍就是能夠舍離一切,而心無染著。世俗人被財、色、名、食、睡所牽絆,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輪回不息。修行人能夠舍離這些貪戀,萬緣放下,所謂放下佈袋,何等自在。有瞭舍的境界,內心一片平等,毫無執著。這就是學佛最好的財富。

第七是“慧財”。慧就是具有通達事理,決斷疑念的能力。有瞭慧,就能生道,就能夠斷除煩惱,光明無量。它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境界。但必須前面六財先具足,才能得到這個慧財。

以上是佛陀教導眾生追求的七聖財。這是真正永不失落,不會造成副作用的財富。世間人因財多而遭殺身之禍,或煩惱無邊的甚多。而七聖財是出世間的財寶,隻要努力行一分,就得一分的實益,它令修行人身心安樂,智能通達。願蓮友們人人發此聖財,獲得真正吉祥如意,步步邁向聖人境界。

補白:聽法須觀心,書寫須解義。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