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多少年來,對於釋迦牟尼佛不接受人傢供養道場,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接受?

凈土法門:多少年來,對於釋迦牟尼佛不接受人傢供養道場,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接受?

時間:2019-05-27 08:38: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摘自凈土法門老法師《2014大經科註》第227集 2015年8月4日

我這多少年來,對於釋迦牟尼佛不接受人傢供養道場,我很納悶:為什麼不接受?現在完全明白瞭,道場是累贅,道場是叫人心生欲望。人傢到這出傢來幹什麼?看到這裡很大、很舒服,比我傢裡好,他為這個來出傢的,他不是為道;他是為廟來出傢的,這就錯瞭,他在這個地方為瞭滿足他的貪欲,那無所不為就造業瞭,這就不好瞭。

我們今天看到道場一些問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高明,不要道場。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這是近代人,是我們上兩輩的人,這民國初年的。他教我們小道場、小茅蓬,標準是茅蓬是土墻,上面蓋茅草,真的是茅屋,住眾不要超過二十人,好!為什麼?開銷少。有二、三個護法就夠瞭,照顧你就夠瞭。如果是在鄉下,鄉下土地面積多,種幾畝地、種菜,種糧食,有這些就夠用瞭。五畝之地就可以養活一傢瞭,道場能夠有十畝地的話,這二十個出傢人生活不成問題瞭。這個方法還是好,我們還是值得提倡。

道場建大瞭開銷大,天天沒有心在道上,心都牽掛著,到哪裡去找錢來維護道場,要找錢就得要巴結有錢的人,有錢有勢,就得巴結這些人。道沒瞭,道顛倒瞭,這錯誤。

所以佛菩薩確實一切這些做法都給我們後人留下最好的榜樣,我們向他們學習才能有成就,不能像現在,走向奢侈、走向豪華,這個不可以。所以我活得比較自在。同年的人有人很衰老瞭,大多數都走瞭,什麼原因?他們煩惱多,操心的事情多,我沒煩惱,不操心,幹什麼事情都是緣分,緣分好,沒障礙。對眾生有利益、有好處,我就會去做;如果沒有緣分,我才不去找這個緣分,不找事,所以就無事。無事是最好,少事不如無事,這個道理要懂。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你這個心情多舒暢!所以法喜充滿。就這麼個道理。經書去讀,一遍比一遍歡喜,遍遍都有悟處,讀有悟處,講有悟處,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也有悟處,所以就無量的歡喜。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