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太上感應篇(第九十三集)

凈土法門:太上感應篇(第九十三集)

時間:2019-05-27 17:40: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太上感應篇(第九十三集)1999/9/5新加坡凈宗學會檔名:19-12-093

諸位同學,大傢好。《感應篇》第三十七節,說惡報的總綱:

【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這一句我們已經講過兩次,義理兩個字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做人應該要明瞭,修行證果,永遠沒有違背,可以說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源,深廣無盡。如果是『非義』、『背理』,這就是眾惡之源。太上在此地特別提醒我們。這兩個字認識愈深刻,在佛法裡面講,品位就愈高,這兩個字認識到究竟圓滿,就是如來果地。所以什麼是義、什麼是理,一定要搞清楚。末後註解的結論四句話結得好,「惟於義理,見得精熟,故守之循之,出於自然」。前面兩句是對於義理的認知,後兩句是對於義理的實踐,現在講落實,所以做得那麼自然。為什麼佛菩薩、聖賢人做得那麼自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隨順義理?無非是認得透徹。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違背義理,對這兩個字認識不清楚、認識不夠透徹,毛病發生在此地。接著底下一句:

【以惡為能。】

我們決定不可以輕看這一句,為什麼?這一句正是我們自己的毛病。惡的范圍太大瞭、太廣瞭。佛法對於善惡的標準,為什麼定在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為別人是善,為什麼用這個標準?世間人聽到疑惑,哪一個人不為自己?為自己這算錯瞭嗎?每一個人都認為為自己是對的,特別是現代社會裡面還有隱私權,處處要講求怎樣保護自己,不受別人的傷害,法律也保障。為什麼佛說這是惡?佛的標準、用意我們要懂得,世間法的標準是不出輪回、不出三界,佛法的標準是教我們瞭生死、脫輪回、出三界。三界六道的業因是什麼?就是我執。我們要瞭解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定這個標準是正確的。

佛將這些因素歸為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現在用這個話來說大傢好懂,佛經裡面的術語是無明、見思、塵沙煩惱,無明就是妄想,塵沙是分別,見思是執著。這三種煩惱你都具足,這就是六道眾生。執著裡面最嚴重的就是我,起心動念都是我,我這個執著是萬惡之源。所以今天『以惡為能』,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是的,一點都不錯,自以為是,自以為能。哪一天覺悟瞭,放棄我執,不再執著我,不再執著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能夠為一切眾生,這是善。所以佛講貪瞋癡是三毒煩惱,反過來無貪、無瞋、無癡,這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從無貪、無瞋、無癡生起的。佛這才說得清楚、說得明白,真正為我們解決瞭問題。我們自己要明瞭,總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

佛教給弟子們,至少每天要做早晚課,早晚課的意思我們也說瞭很多遍,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檢討、懺悔,改過自新。天天懺悔,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叫真修行,我們戒定慧三學才能夠增上。義理見得愈透徹,你放下的就愈多,放下自私自利,這個人才叫始覺,你開始覺悟,從這個基礎上要不斷的向上提升。要以大乘菩薩果位來說,始覺是初信位的菩薩,往上去還有五十二個階級,這才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然後你才曉得,我們佛傢講見道,什麼是道?用這個地方的話來說,義理就是道。見得愈透徹你的品位就愈高,從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覺、到妙覺,圓滿瞭。諸位想想看,這是不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點都沒錯。

這個地方的註解也註得很好,說「此四字,乃千萬世大大小小惡人受病之根也,故列於諸惡之首」。這話講得好,一點都不錯,六道眾生哪個不是「以惡為能」?誰覺悟瞭?誰回頭瞭?古時候讀聖賢書、讀佛書,這才開悟,開悟就是對這樁事情總算是明白瞭一、二分。現代人不讀聖賢書,也不講求佛法,這個病根以前已經養成習慣,像吸毒一樣,他已經上癮,沒有法子斷掉。這個時候怎麼辦?佛菩薩慈悲,所以今天挽救世道人心,教導人明瞭義理,勸導人斷惡修善,隻有靠宗教教育。社會教育已經不講這個,似乎已經不可能瞭,隻有靠宗教教育來彌補。

這一次我在澳洲,聽到澳洲同修們告訴我,澳洲政府已經有法律規定,學生在學校念書,小學生,有二、三個人信一種不同的宗教,學生傢長就可以向學校要求,請宗教傳教師為這幾個小孩上課。他們現在已經考慮到瞭,宗教教育從什麼地方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從小學開始,瞭不起,真正覺悟瞭。所以他們要求我們,幫助他們編小朋友的宗教教學的教材,我們將這個訊息帶回來。現在他們在小學裡面上的課,是臺灣印的有一本《釋迦牟尼佛傳記》,用這個做教科書。幼稚園小朋友要用的教材要以圖畫為主,文字愈少愈好,對幼稚園小朋友展開教育。

今天在外國,我相信澳洲受英國人的影響,他們已經想到瞭,道德的教育要從小教起。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宗教課程,你是信仰哪個宗教,就可以請宗教裡面的傳教師來給你上課。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值得我們贊嘆的,也值得我們普遍去宣揚,人傢這個好處我們要學習。我們中國是個佛教的國傢,現在還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外國基督教的國傢、天主教的國傢,他們已經想到這個問題。而且心量大,能包容,無論哪一個宗教,不管你信什麼宗教,你都可以要求學校去請傳教師來上課。並不局限於多數的學生,不局限,二、三個學生就可以要求學校請老師上課。如果這個學校裡面,學生當中有幾個是學佛的,傢裡是學佛的,傢長就可以請法師去給這些學生上課。我們看到瞭、聽到瞭,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

下一個世紀,國力的增長、國力的強大,不在科技,在道德。科學技術再發達,工商業再發達,道德沒有瞭,人與人之間愛心沒有瞭,一切的交往都以利害做標準,有利的就是朋友,沒有利的就是敵人,這還得瞭嗎?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動亂?這個國傢充滿瞭危機,危機不是從外面來的,危機是在內部。所以世間有這些高度智慧的人,志士仁人,看到這個問題結癥之所在,以宗教教學來彌補,來培養道德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漢武帝正式以孔孟思想做為國傢教育的方針,這個政策一直到滿清都沒有改變,足足推行瞭兩千年。一直到民國,一昧向西方學習,把古聖先賢的教誨舍棄掉,我們國傢近百年來遭受這麼大的苦難,要知道苦難的根源從哪來的?我們把祖宗的成法舍棄掉,所以才遭難。日本人那麼個小國傢,能夠在世界上稱為一等強國,靠什麼?靠中國儒傢的教育。我們丟掉瞭,他們在奉行,他們保持不失,一方面來學西洋的科學技術,所以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西方人對它望塵莫及。我們有真的好東西,現在西方人發現,他們采取,他們學習,我們如果還不覺悟,還不能迎頭趕上,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他們都起來瞭,我們中國又衰落下去。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希望我們大傢都有警覺心。

讀瞭《感應篇》,要像讀佛經一樣,要深解義趣,要認真的反省,把我們一切不能修善、不能開悟、不能成就的根源找出來,然後把它改正過來,這叫從根本修。《感應篇》每一句都有許多的事例,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行持上,舉出許多例子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給我們學習。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覺、哪些是迷,我們都得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後斷惡修善,才不至於變成一句空話。認真去做,才得到真實殊勝的功德利益。註解裡面也舉瞭很多例子,我們不能夠細講,總得舉出幾條,使我們讀瞭之後心裡面感覺得很踏實。想想,「以惡為能」,我在什麼地方、哪些事情裡面觸犯瞭。今天時間到瞭,我們就講到此地。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