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南懷瑾老師的“三碗面”
時間:2019-05-28 08:42:5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南師是一個極重“禮”的人。即便是尋常的人情世故,他也一定人鄉隨俗,註重禮尚往來,絕無半點托大。每年的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鎮上照例會給太湖大學堂送去一些普通的節禮,以表達我們對老先生的敬意。每次,一定會收到大學堂的還禮。有時甚至會先收到大學堂的節禮,而讓我們感覺被動和失禮。
他常常會用杜月笙的“三碗面”(情面、場面、臉面)的故事,來形容中國人對人情世故的看重。而這恰也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用南師的話說,最欠不得的是人情債。我想,這大概也是他經常要躲開人群,不願意過節慶生的一個原因吧。
平日裡,南師訪客眾多,少不得迎來送往,這些對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其實是一件很累人的差事。但隻要見瞭,南師必定抖擻精神,無絲毫怠慢之意。用他的話說,自己是在做一個“陪說話、陪吃飯、陪照相”的“三陪”老人,可憐得很。
詩書傳傢是盛世,禮崩樂壞是亂世。孔子正因為身處亂世,才會著《春秋》、訂《禮》《樂》、說《周易》,其目的,就是為瞭教化人心,回歸傳統。
南師平時常用朱柏廬的《朱子治傢格言》教育大傢:“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註重培養良好的修身齊傢的觀念,是做人的根本。他是時時處處在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體現著傳統文化的精髓要旨。
——《說不盡的南懷瑾》
閱讀全文
上壹篇: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慈悲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