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證嚴法師:氣柔心細不戰而勝

證嚴法師:氣柔心細不戰而勝

時間:2019-05-28 10:36: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周朝時代有一位專門養鬥雞的人叫做紀渻子。“鬥雞”,顧名思義,那種雞是好鬥成性的;兩隻雞對立時,一隻稍微一動,另一隻就立即反應,於是兩隻雞就沖突起來,彼此攻擊,有時鬥得鮮血淋漓,遍體鱗傷,雞毛拔光瞭,它們還是不甘罷休,到最後通常是兩敗俱傷,甚至必須有一方死亡。

周宣王很喜歡看鬥雞,這位紀渻子專門為他飼養鬥雞。有一天,有人從外面買來一隻很強壯的鬥雞,周宣王很高興的把它交給紀渻子,過瞭幾天,周宣王就問道∶“幾天前買回來的鬥雞,你把它訓練得怎樣瞭?可以上場去比鬥瞭嗎?”

紀渻子說∶“還不可以,因為這隻雞血氣方剛,鬥志高昂,還不宜上場。”

再過幾天,周宣王又問同樣的問題,紀渻子的回答仍是∶“還不能上場,因它一看到其他雞的影子,就會沖動,所以還不能上場。”

又過瞭多天,周宣王再問,這次紀渻子說∶“可以瞭,因為它看到其他的鬥雞,聽到它們的聲音時一動也不動,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動,就像是隻木雞一樣,所以可以上場瞭!”

諸位聽這個故事會覺得很奇怪吧!爭鬥不就是要血氣方剛、鬥志高昂才鬥得贏嗎?平常人都以為是這樣;但深入其中的道理後,就不認為是如此;如紀渻子他認為這隻鬥雞雖然很強壯,鬥志很高昂,但如果一點風吹草動就先主動攻擊,那它必敗無疑。因此,使它的鬥志收斂於心,才可讓它下場爭鬥。

後來這隻訓練後的鬥雞果然一上場就穩穩的站立,即使其他的雞到瞭她的身邊百般挑釁,它還是像隻木雞一樣處處不動,隻以眼睛註視著對方,對方就會產生莫測高深的畏懼,自然的後退,不敢攻擊。萬物眾生也有這種心理戰術,能不鬥而勝,連禽類都講究心理的運用,何況是人呢?

人,一定要有這分不瞋的涵養,不可動不動就心浮氣躁,以為別人都在與你做對。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待人,不要有“我如果不跟他鬥鬥看,他還以為我很傻”的想法,有句話說“大智若愚”,不要怕人傢笑你傻,要擔心的是人傢說你太聰明,太聰明就是狡猾,“聰明”不是好聽的話。如果人傢說∶“他怎麼那麼傻,任人傢欺侮,一點也不在乎!”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就是成功瞭。

近來,每次看電視新聞,就教人觸目驚心,從最高的議事殿堂,以至社會群眾皆以暴力做訴求,用拳打腳踢來解決問題。原本可以是很美好的人生,為何卻變成互相爭鬥的情形?這都出於不肯忍讓而起的爭鬥之心啊!

前面也說過“見好不求難”,經濟富裕者還要追求更多的財富,地位崇高者還要追求更高的權勢,所以才會起這番爭鬥混亂的場面。我們每一個人若能盡本分,以佛心為己心,哪還會有什麼爭端?學佛的人,就是要做到“被辱不瞋”——被人侮辱而不發脾氣;才是真功夫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