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獨尊湛現:修行要抓住 重點,這就是捷徑

獨尊湛現:修行要抓住 重點,這就是捷徑

時間:2019-05-29 20:33:5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阿彌陀佛,大傢好。

佛法中主要的說明,就是影子與本體。何為影像,何為本體?

本體,就是經典中常講的法性,佛法,真如,自性,妙心,能量等這些種種的不同名詞。

它是無相的,不然《心經》裡面怎麼能稱為它是空性呢?空不是代表不存在。

“空”,是對“有”而言。空的作用是無窮。

昨天提到,空能生萬物,其實呢萬物,事相都是一個影像而已,生滅無常。

影像生與滅,它也需要一個環節:緣。萬事萬物的生與滅,它都是離不開這個“緣”字。

說到這個“緣”,是極其復雜。所以佛在經典裡提到瞭,十二因緣,四諦,五蘊,六根,六塵,十支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緣,就是條件。

其實呢這些條件,都是意識的造作, 就是說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意識。

大傢要知道,佛性也好,如來也好,自性也好,它是《心經》裡面所講的,它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

他的作用就是“意識”,所有的事相都是由這個意識在演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猶如車輛雖然是金屬的性質,有這個金屬的性質,通過技術人員(緣)的程序,造作各種的車輛。

在操作車間也是離不開這個“緣”,沒有這個緣來操作,車輛也不起作用。也就是說佛性,如來,空性,他要是離開這個緣,也是失去瞭作用。

關於十二因緣,大傢瞭解一下其它的資料就可以瞭,我就不詳細地講述。

那些都是屬於樹葉,樹枝,要想把這顆大樹放倒,斷除,就應該從根部下手,這樣比較直接。如果先從樹葉,樹枝去弄,這就得浪費時間瞭。

修行,修行,主要的就是修正自己的歪曲的心態,不是修正行為。

行為是建立在心態、念頭、意識之上。

行為是通過身體,身體就是工具,由心態來掌控。

要覺悟自心,修正自心,然後要安住自心

提到安住我要說明一下,其實這個意識就是妄念,這個妄念就是佛性的作用, 既然這樣,說明佛性的作用不能斷除,斷除作用佛性就失去作用,沒有任何意義瞭。

再有,修行不是放棄,而是內心對事相在造作中不執著瞭,對影像的取舍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心態沒有任何的束縛,這就是心靈的解脫。

不然我們把事相當成實有,被影像束縛,情執,愛,恨,怨,惱,怒,對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就是說對所有的事相的執著,分別,妄想,這都是多餘的。

這都是過往煙雲,曇花一現。不能像猴子那樣愚癡,思維越敏捷的人就越愚癡,認為水中撈月,鏡中有花。

在修學的過程中,鍛煉把自己心態靜止,要從這個“靜”的基礎再過度“凈”。這是一個程序,不是說一靜到底,這是屬於放棄。

什麼是放下?真正的放下是提起來,要做到心能轉物,而不是被物轉。

好瞭,阿彌陀佛,釋桑吉。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