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蔡禮旭:學問的次第

蔡禮旭:學問的次第

時間:2019-05-31 14:35: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學問的次第

蔡禮旭老師

 

我們剛剛提到一個人要下對決定、下對抉擇,必須要有正確的判斷力。你要下對抉擇,你才能夠把你的孩子教好,到底要教什麼東西,你就要判斷,而這個判斷力來自於你的理智跟你的智慧,你要有智慧就必須學習經典,因為聖賢人的智慧就在經典之中。所以現在很多的傢長也開始重視孩子的德行教育,透過聖賢經典希望把他的孩子教好。當父母有這一份心想去做,就開始讓孩子讀很多經典,讀瞭一年,讀瞭兩年,效果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傢長就想是不是經典的教誨沒有用。很多人在反省一些結果的時候,常常都會想到不是自己錯,是誰錯瞭?聖賢人錯瞭,是老師錯瞭,是很多很多外在的因素錯瞭,都會怪到外面去。

因為很多的傢長讓孩子讀經之後,就帶著他到處表演,“來,兒子,背《論語》第一章給你的伯伯聽”,又帶去“背《老子》第一章給你的阿姨聽”,其實聖賢經典最重要的不是拿來背,而是拿來做的,要立身行道。所以父母的認知不對,效果一定很有限。我有一個外甥女,剛好她的外婆就是我的阿姨,學瞭不少英文單字,有一天就把她帶到我們傢來,剛好我父母都在,我們三個人坐在那。小女孩進來之後,她的外婆就說瞭,“來來來,我們來念英文給這些長輩聽。請問蘋果怎麼講?”孩子很有自信的說“apple”。“雨傘怎麼講?”她說“umbrella”。問瞭好幾個都沒把她考倒。後來這個女孩突然反問她的外婆,“外婆,書本怎麼講?”這個外婆沒有準備,說“我怎麼可能知道?”小女孩說瞭,“外婆,妳怎麼這麼白癡!”學問的次第沒有搞清楚,學識愈高愈傲慢。所以中國老祖宗教誨在“大學”裡面說“知所先後”,你先後順序搞錯瞭就顛倒瞭。

請問是先學做人還是先學知識技能?一定要把做人的根基紮穩瞭,他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才懂得孝順父母,才懂得奉獻社會。結果我們現在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把做人忽略掉瞭,所以現在的孩子就愈來愈難教。所以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慢慢要去理解到,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很清楚,聖賢教育應該怎麼樣去教導,聖賢教育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你都瞭解瞭,你才會起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沒有信心,什麼都做不起來。

 恭摘自講座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編號52-114-02)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4-10-20

感恩老師!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