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今生讀已遲
書到今生讀已遲
作者:杜傑,山東菏澤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天賦從哪裡來
剛開始接觸佛法,我媽給我介紹前生後世、因果輪回的時候,很不服氣,很抵觸。因為<?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後來每次放假,母親都給我準備一些法本和光盤讓我看。她為瞭度化我這個兒子,真是煞費苦心。對此我以前根本就無法理解,現在,我很感恩母親的法佈施,這種大恩大德一輩子都沒法報答。通過學習這些光盤和法本,漸漸地我以往頑固的觀念改變瞭。一個人的時候,就開始思索,思考一些我們司空見慣而又經常被忽視瞭的問題。
比如上午韓梅師姐也提到過的:為什麼有些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當我們初次見到、來到的時候,會感覺如此的熟悉?為什麼會有熟悉的陌生人?
為什麼有的人天生在某些方面,就表現出超於常人的稟賦呢?比如說,有些孩子京劇唱得那麼好,有些人天性中對花鳥蟲魚無比癡迷,有些人則非常喜歡收藏奇石。他們為什麼會有種種愛好?這些所謂的天賦、天性是哪來的呢?為什麼我就沒有這些天賦?
我一直在思索,但還是找不到答案。
2.書到今生讀已遲
大一的時候,跟我媽去瞭東營的菩提小組。在那邊聽瞭一個師兄講法,再看堪佈上師開示的內容,加上個人的一些聞思,我覺得人肯定有前生的。那些天資、天賦還有天才,都是人傢前生修出來的,我得出瞭這麼一個結論。但這僅隻是我個人的見解,用來安慰我自己的。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宋代黃庭堅轉世的公案:黃庭堅因夢訪人,證前世為讀書之女,以至於明代的袁枚有“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感慨。
我明白瞭,到這一輩子再做學問已經晚瞭,應該上輩子就開始做學問。那這下就明白瞭,為什麼高中的時候,我在那兒玩命地學,到最後隻考取瞭菏澤學院,而有些同學則是輕輕松松地考上瞭北大、清華。
3.善用此生好精進
明白瞭有前後世,就不用再痛苦、煩惱瞭。既然上輩子落後瞭,今生就得平心靜氣、努力修行,而且還得真實地把心靜下來。因為心靜不下來你就修不瞭,首先就坐不住,坐一會就想站起來溜達。
一旦談到前後世這個問題,有些人往往會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拿它作今世的幌子,為今生的碌碌無為、放逸當借口。就會說,上輩子我沒有好好修行,所以這輩子就這樣瞭,再怎麼努力也不行。這種觀點就不對瞭,本來上輩子就落後瞭,好不容易今世轉生為人,如果再不好好修行,那下輩子不就更落後,更不堪設想?!
明瞭有來生,這有什麼意義?比如說,富貴的人,如果他知道有來世,就不會耽執於財富、地位、權力、名聲,不會瞧不起那些不如他的眾生,從而增上傲慢心。同樣,貧窮的人,如果明瞭前生來世,因果不爽,就不會怨恨社會不公,怨爹娘沒給他提供好的先天環境,而生嗔恨心。
嗔恨心生起之後,煩惱痛苦也就跟著來瞭。傲慢心生起之後,緊接著就會生起愚癡的心。愚癡和傲慢把自性本來的智慧給遮蔽瞭。人沒瞭智慧,做糊塗事,決定會有痛苦煩惱。
我們這一世的福報是前世修來的,應以慈悲喜舍的心態來對待,最大限度地利益眾生。這樣做,智慧、福德也會同時增上,自他二利同時成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