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劉素雲:為什麼要這樣努力地精進?

劉素雲:為什麼要這樣努力地精進?

時間:2019-05-31 17:20: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看下面經文:

【共其怨傢。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癡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一切眾生在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冤傢,不可能沒有債主。因為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裡不知道與多少眾生結下瞭冤仇,也不知道欠瞭多少眾生的債。這些個冤親債主因緣際會時,雖然不認識,也要討債還債。

佛在這裡把這件事情給我們說破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我們這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特別是人事環境,不如意的就更突出一些。

佛是這樣教導我們的,讓我們處處要忍讓,忍讓是還債、是解怨。

這個道理我們可能過去沒聽說過,忍讓是還債,是解怨,不要認真,不要計較。《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麼好執著的!有什麼好計較的!能忍讓,冤傢就化解。

人傢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如果要名兒,名讓給他;要利,把利也給他。要什麼都給他。他要的,我們不要;我們要的,正是他不要的。

我們要什麼?我們要身心清凈,一塵不染。這是我們要的。修道人與世人沒有沖突,彼此能夠相安無事。所以,這些個怨結、債務慢慢地就可以化解瞭,慢慢地就消除掉瞭。

佛又告訴我們,我們修行,念念都要將自己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為什麼天天要回向、念念要回向?還債解怨嘛。這樣菩提道上才能夠一帆風順。回向偈要從心裡發出來,口念沒有用,心、口要相應。

回向偈明明教我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回向偈把冤親都包括在內瞭。

正因為我們要解決這個很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所以才要認真努力地修行。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努力地精進?為瞭報恩、為瞭還債。恩不報、債不還,往生不瞭西方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第58集)劉老師復講於2018年05月19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