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恢復到兒童的天真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
思想是個人生命自己帶來的,嬰兒腦袋一封瞭頂,開始有意識思想。後天的思想教育越來越“污染”,人年紀大瞭,知識越多瞭,思想“污染”也越多。
我是中國人,我代表的是中國文化,小的時候我們罵這些老頭子,“老奸巨猾”四個字,越老越奸詐,花樣越多,越靠不住。我年輕時也罵這些老前輩,到瞭三十五歲以後,自己承認是老奸巨猾瞭。現在我八九十歲瞭,豈止是老奸巨猾,而且不是東西瞭。這就是思想的頑固,所以人生的經驗越多越頑固,越來越“污染”,要想恢復到兒童時的那個天真活潑,就非常非常難。
真正的修養,是把自己恢復到兒童階段的活潑天真,那就幹凈瞭。如果修養恢復到那個階段,也就不怕衰老,腦筋盡管老化瞭,但是智能和記憶反而恢復得更好。
《莊子諵譁》
一個人,修養到心中沒有雜念,沒有妄念;情是妄情,佛傢叫做妄想,意識沒有這些後天加上的思想,完全恢復到嬰兒清凈無為的狀態,這時生命的功能整個發出來瞭。
《孟子與盡心篇》
一個人很有學問,但往往會自認是飽學之士,看不起別人;其實應該忘瞭自己“有學問”這回事,在街上看見一個推車的、挑菜的,也要謙虛,想到自己還有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可是,一般人連穿一件新衣服都忘不瞭,走在街上,要多拉幾次衣服,似乎怕別人不知道;如果有人贊美他的衣服,他更會沾沾自喜。所以忘瞭自己所擁有的,是很難做到的,如果有權而能夠忘掉,就是保持瞭一分天真、善良與仁慈的童心。這是古代內聖外王的基礎,是中國文化個人基本修養的本份。
所以大傢要特別註意,這句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乃至於出傢當和尚的,本來很平凡,慢慢被人尊稱“師父”,再被尊稱“大法師”或“上師”,這樣對他三叫兩叫,他便自以為是活佛瞭。一般人除夕過年的時候,口袋裡多瞭一些錢,自己就會“抖擻”——炫耀、自滿、自傲——起來,這就是不能“忘錢”。在古代的聖王之中,能有“好善而忘勢”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效法的。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