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蔡禮旭:領導者應有的特質修養—尊賢

蔡禮旭:領導者應有的特質修養—尊賢

時間:2019-05-31 20:37: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尊賢”,尊重有智慧的人。我們看每一個朝代開國要興盛,都是因為有尊賢。我們看商湯用伊尹,文王用薑太公,大舜用皋陶,都是尊重賢德。因為有賢德的人在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跟他一樣對國傢、對社會有使命感的人,都能夠招感來瞭。但是假如沒有“尊賢”,用瞭一個魏忠賢會怎麼樣?魏忠賢你們不認識啊?明朝的九千歲,一個太監,皇帝是萬歲,他自號九千歲,真是荒唐,是吧?可是你看就一個人在那裡禍國殃民,整個國傢基本上是毀掉瞭。“尊賢”重要,你假如沒“尊賢”,反而用瞭壞人、小人,就完蛋瞭。所以之前也跟大傢提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這是一個興衰的關鍵擺在第二位,可是說實在的,沒有“修身”,他就不可能“尊賢”瞭。

再來,你領導人要以身作則,所以他必須要表演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是一個很好的傢庭榜樣,那底下的人效仿他。今天假如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對傢庭不負責任,每天在外面喝得爛醉,還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地方糜爛,你說他底下的員工能帶得好嗎?不可能,那就跟著他墮落瞭。所以對員工很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領導者真正是一個幸福的傢庭,讓員工不隻在工作上效法你,還在他的傢庭,還在他的人生觀當中能受到我們的影響,那這樣的領導者心胸就非常寬大瞭。他不是把員工當作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他是把他當親人一樣愛護,在工作當中引導他、提升他,在傢庭生活當中給他做好的示范。所以就像《孝經》裡面說的“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這個領導者真的就像父母一樣的在愛護底下的人。

南京李慕松總裁,菲尼克斯的總裁。他自己安排員工禮拜六、禮拜天到廬江參加課程,而且是他自己親自開車載著員工來參與課程。後來我們瞭解到為什麼他親自開車呢?因為他想到,這個開車的同仁他也需要休息,他也有傢庭,體恤備至。他親自開車,他已經快七十歲的人瞭,不過他看起來很年輕,看起來像六十歲而已瞭,都快七十歲的人,身體也很好。所以為什麼他身體很好?“仁者壽”,仁慈的人長壽,每一個為人著想的念頭還沒有付諸行動,首先這個仁慈的思想,就已經熏陶、滋潤瞭自己的身心八十兆的細胞瞭。所以叫利人絕對利己,這是真理啊!

結果他就是希望員工能接受老祖宗這些教誨,讓他傢庭能幸福,這個是真正做到瞭以親人、父母的心對待員工。可是他的員工剛去的時候還想:這個李總可能是帶我們去洗腦,回來好好效忠他。所以大傢以後幫助人,在這個時代一定要修一個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你為人傢好,人傢不能理解,甚至於還罵你,還污辱你,你都能心平氣和,不生氣、不計較,還是一往如前地幫助他,這才叫君子。所以這個“人不知而不慍”,要到這個份上。你幫他他都毀謗你,甚至還要打你,你都不跟他計較,這個才叫真心,真心不會變。人傢一生氣瞭,人傢口氣一不好瞭,你馬上就翻臉瞭,那就不叫君子,也不叫修養瞭。而且這個時代,真的,當你對人傢好,人傢反而懷疑你,你更不應該難過。為什麼?更應該要憐憫這個世間,缺乏瞭倫理道德教育太久瞭。人現在都不敢相信有人會無私地付出,他沒辦法信任瞭,你說人可不可憐?對啊。這個“如得其情,哀矜勿喜”,憐憫這個世間目前人的心理狀況都來不及瞭,還有時間跟他對立,跟他計較,那是我們自己瞋恨心在作用瞭。你說每一個孩子都是這麼信任他的親人,怎麼我們活瞭越來越大瞭都不敢相信人瞭?你看這個心境不就在這個社會當中一直在扭曲瞭嘛。

所以我剛到海口去的時候,我們送書給他們分享,很多去聽課的人都在那裡想:今天已經第三次瞭,怎麼這個蔡某某還沒拿書出來賣呢?然後有一些傢長都跑去看看我們這個中心到底在幹什麼,那時候在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然後到我們的辦公室繞瞭好幾圈,終於坐下來瞭,倒一杯茶給他喝,他喝瞭一口,第一句話:你的錢從哪裡來的?所以人好像都特別註意錢這個問題,但是經典不是這麼教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怎麼我們一考慮事情都從末上去考慮呢?是吧?我們做的好事,一定有很多善心的人一起來護持,一起來護念。

所以這個社會功利太利害瞭,我們已經習慣好像做什麼事都是要有目的、要有條件,反而面對別人沒有條件的付出,我們是誠惶誠恐。但是我們要瞭解,古代的社會都是道義的社會,甚至於是三五十年前,那種道義人情味處處可見,這個唯利是圖是最近這二三十年搞的。我們小時候的記憶,爺爺奶奶鄰居煮一鍋茶,放在路邊專門給趕路的人喝的,哪有談什麼條件的道理,都是體恤別人辛苦。有時候看那個路人趕得接近吃飯時間瞭,很辛苦,大熱天的,坐在那休息,“欸,來我傢吃頓飯吧。”這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

有一個女士她很有愛心,她就說到,都受她奶奶影響。奶奶小的時候,不是,她小的時候,奶奶煮茶供養給這些路人喝。第一次的時候,她們這些小孩在旁邊看著,哎喲,奶奶怎麼拿出茶要給人傢喝。然後幾個小朋友就躲在那個大樹後面,看看有沒有人喝。結果當第一個路人喝下第一杯水,這所有的小孩都是孫子輩的,高興地跑回傢裡去,給她奶奶報告:奶奶,有人喝瞭,有人喝瞭。你看這些小孩高不高興?很歡喜,這叫天性啊!誰教她給人喝水要高興?又沒人教她高興,她會怎麼自己高興?這仁愛心是人本有的。而當她在那裡很歡喜的時候,那一顆仁愛的存心就種到她孫子的心田裡面去瞭。所以“福田心耕”啊!她的這個孫女,福報也很大,生意做得不錯,都跟她的心量有關系。

而且她還提到一點讓我非常感動。她說她奶奶出殯,幾個叔叔伯伯包含她的父親,給她奶奶扛棺木。結果那個棺木有一個規定,不管這個規定好不好我們暫且不論,就是這個棺木隻要往前走瞭就不能往後退,可能就是希望母親走得好,怎麼可以往後退呢?結果剛好棺木進去的時候沒問題,出來的時候可能那個扛的東西,它的體積,那個橫向面積大瞭,結果要過的時候,門卡住瞭,沒辦法出去。這些長輩們連想都沒有想,馬上拿著鐵錘就把門給敲掉。那個瞬間那個念,我自己聽著這個故事,我說,她的孩子、她的孫子,當下在那一個現場都震撼瞭一輩子,沒有辦法忘懷。就是那種心裡隻有自己的母親,隻有自己的奶奶,哪還有想到門,一個磚塊多少錢啊!就全部趕緊把它打掉,趕緊把母親,因為那時候都看時辰啊,趕緊送出去,不敢耽擱時間。所以這個孝心、仁愛心那是最好的傢道瞭。

所以確實古代的人,包含有傳統文化修養的人,都能以對親人的心,來對待一切的社會大眾,包含自己的同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