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金剛經簡介_金剛經的內容介紹_金剛經主要內容

金剛經簡介_金剛經的內容介紹_金剛經主要內容

時間:2019-05-19 22:51:5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

金剛經簡介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金剛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金剛經》是般若經典中很著名的一部,禪宗從六祖慧能開始,就用《金剛經》印證參學者所悟是真是假。禪宗六祖惠能聽瞭《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偈就開悟瞭,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

六祖的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明瞭宇宙的真相。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瞭“離相無住”的道理。

《金剛經》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略解如下:金剛:

世間最堅固的東西,用來比喻永不壞滅的“金剛心”:一切眾生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心。正因為真心永不壞滅,所以才成為輪回三世的主體。

一切萬法必然是“成住壞空”:包括一切有情的色身及覺知心,包括山河大地宇宙萬有,無一不是無常敗壞。故名“虛妄不實”。唯有這個真心,是唯一真實常住之法。十方諸佛合其威神力也不能減損一隻小螞蟻的真心一分一毫。如《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般若諸經所說的“心”,一般是指這個真心而不是眾生能知能覺的意識心。比如:“一切唯心造”,就是說這個真心能生萬法。這個真心,即是禪宗“開悟明心”所明之心,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般若:

般若,直譯為“智慧”,但卻不是世間所說的“聰明伶俐”“博學多聞”“思辨敏捷”,而是專指大乘菩薩經由多生多劫修集福德、定力、慧力,直到因緣具足之時,意識心觸證真心而發起“般若智慧”。

發起般若智慧之後,就能現前觀察到真心的體性,就能懂得《金剛經》裡面貌似矛盾的表述:其實都是在說這個“金剛心”,並非是很多人的誤解:“不過是為瞭讓人破除文字的執著,所以故意摒棄是非人我”。

波羅密:

直譯為“到彼岸”:生死輪回即是此岸,解脫生死名為彼岸。修行佛法,可以到達彼岸。有兩種不同的道路:

一是“二乘解脫道”:滅盡一切法(“一切法”不包含真心,因為一切法都是由真心出生),斷掉再次出生的因,唯餘真心獨存(真心不可壞滅故)。是為“無餘涅盤”。取無餘涅盤,則覺知心永斷不起,因此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涅槃,也不可能再做任何事,所以叫“滅度”。功德是:可以永遠不受生死。

二是“大乘佛菩提道”:發無上菩提心,努力修行直到開悟明心,發起般若智慧,悟後起修無量數劫,直到究竟圓滿的佛地。成佛之後,能夠既處於涅槃,又不妨礙分身無量於無量世界度無量眾生。是為不可思議解脫。

《金剛經》所說,是上述後一種。經名可以直譯為:“觸證金剛心,發起般若智慧,直到究竟圓滿的彼岸”。

如果未證真心,以覺知心對世間萬法的認知來理解《金剛經》,永遠不會懂得其中真義。若是開悟明心成為大乘實義菩薩之後,閱讀《金剛經》就會覺得很親切。

作為凡夫,如果建立這個知見:“般若經典都是圍繞真心宣說”,可能會有個入手處。

舉一例說明:

比如《金剛經》裡面,有一個著名的“三段論”:“如來說@@,即非@@,是名@@”。正所謂:“文字顛倒非破執,實有真義在其中”,其含義是:

如來說@@,即非@@(而是一切萬法的根本:永不壞滅,能生萬法的真實心),隻不過由真心出生的,名字叫做@@的東西。

金剛經經題金剛

種類

1.金剛寶,如菩薩寶冠所莊嚴的。能破一切而不為所壞。

2..世間金剛石之類。世間的金剛,雖不易破壞而還是可壞的。

寓意

玄奘派認為:金剛比喻煩惱,像金剛一樣堅固的煩惱,能被般若所斷除,所以譯為“能斷金剛(的)般若”。

羅什派認為:金剛比喻般若,像金剛一樣堅固的般若,能破壞一切虛狂妄執,而不被妄執所壞。

金剛本有兩類:能破一切而不為所壞的金剛寶,雖堅強而還是可壞的世間金剛石,所以喻般若或喻煩惱,都可通。

般若

三種般若

實相般若:實相指諸法如實相(大乘層面上的“真相”或“本質”),不可以用有無等來敘述,也不可以用彼此、大小等去想像。實相是離一切相(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而無可取著的。因為凡夫的所知所見是被戲論所亂的虛誑妄取相,所以不但不能見如實空相,也不能如實瞭達如幻的行相。大乘佛法宣說,空寂本相和緣起假相,都是如實的。但是並非凡愚的亂相和亂識所得,必須離戲論的虛誑妄取相,而歸於“空無所得”。所以所說的實相側重於如實空性。

觀照般若:觀照即觀察的智慧。佛教認為,世間凡夫的智慧具有高度和帶來便利,但偏於事相且含有雜染,所以並非般若;外道的智慧為邪智邪慧而不得解脫,也不是般若;二乘行者的無我無我所慧能解脫生死,可以稱為般若而並非般若經所說的般若。而離此三種,菩薩大悲相應的平等大慧,才是悲智不二的般若。決非二乘的“偏智偏慧”可比。

文字般若:指佛所說的言教的表顯形式。凡能表顯意義,或正或反以使人理解的,都是文字相。筆墨所寫,口頭所說,以及做手勢,捉鼻子、豎拂、擎拳等,都屬於文字。

名字由來

般若是梵語的音譯,本來是世間舊有的名詞,是指向智慧而言的。大乘佛教所講的是“正覺現證”的“實相”,認為世間“般若”一詞的名義不能恰當定義和概括。但是化導眾生又不得不利用世間的文字語言,這需要利用“觀慧”作為方便從而達到“如實證知”的目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還是采用瞭“般若”一詞。但是佛法不承認“般若”一詞完備概括瞭佛法,而隻把“般若”作為權宜。針對這點《大智度論》說:“般若定實相,智慧淺薄,不可以稱。”

作用

三乘所共:般若觀慧可以作為解脫生死的工具。而“空無我慧”被認為是解脫道的唯一觀慧。

菩薩不共:菩薩不但以空慧得解脫,還以大悲的“無所得慧”為大方便,策導普度眾生的萬行事業,莊嚴無上的佛果。

證真實以脫生死,是三乘般若所共的;導萬行以入智海,是菩薩般若的不共妙用。"

歸屬

菩薩不共:般若隻屬於大乘菩薩,是佛為教化菩薩所說。

三乘所共:佛為瞭熏陶密化二乘,也讓他們旁聽。從實相和觀慧角度上,佛經說三乘都應學般若。

般若是在三乘中是通教的,但隻為菩薩。所以般若在一切大乘經中,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波羅蜜

義解

梵語波羅蜜,譯為到彼岸,簡譯為度。佛法以河流兩岸為喻,一邊是痛苦輪回的“此岸”,另一邊是涅槃菩提的“彼岸”。佛法幫助眾生由“此岸”到達“彼岸”,是為度眾生。波羅蜜(度)指的是從此到彼的修學過程,不是已經到瞭。凡可以使得出生死到菩提的,都為波羅蜜。

種類

"佛法中談到解除苦厄的方法,即關於改造錯誤欲見的方法,六波羅蜜為主要。六波羅蜜多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前五種波羅蜜,對於苦痛根源的愛見,是不能徹底解決的。般若譯為智慧,智慧對於錯誤的見解可得到糾正,五種波羅蜜也可以得到正當的指導。經上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並以種種功德稱揚贊嘆。

佛經中或說六波羅蜜,或說十波羅蜜,但真實的波羅蜜隻有般若,其他的是“假名波羅蜜”。因為沒有空慧策導的佈施是一種不清凈的佈施,所以並非是有助成就菩提的波羅蜜。另外,大乘佛教也同樣不承認聲聞乘法為波羅蜜。因為聲聞乘法並不具備“究盡諸法實相,圓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所以不名為波羅蜜。"

義解

梵語修多羅,譯為經。本義是線,線有貫穿和攝持不令散失的作用 。如來隨機說法,後來由結集者編集起來,佛法才能流傳到至今。就像線一樣貫穿不散,所以叫修多羅。中文的“經”字,本來也是線,如織佈有經線緯線。後人以古代有價值的典籍為經,漸漸附以可依可法的尊貴意思,所以佛典也譯之為經。

金剛經多版本譯者經名譯者 朝代 所屬宗派大正藏·般若部中位置《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鳩摩羅什姚秦中觀派第八部·第二三五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菩提流支元魏唯識派第八部·第二三六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南朝唯識派第八部·第二三七卷《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達摩笈多隋唯識派第八部·第二三八卷《大般若波羅蜜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玄奘唐唯識派第七部·第二二零卷《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義凈唐唯識派第八部·第二三九卷金剛經的歷代論、註、疏名稱譯者朝代大正藏中位置《金剛般若論》佚名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0卷A《金剛般若論》達摩笈多隋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0卷B《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菩提流支元魏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1卷《金剛仙論》菩提流支元魏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2卷《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義凈唐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3卷《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義凈唐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4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地婆訶羅唐釋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五部·第1515卷《金剛般若經疏》智顗隋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698卷《金剛般若疏》吉藏隋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699卷《金剛般若經贊述》窺基唐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0卷《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宗密唐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1卷《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子璇宋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2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宗泐、王汜明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3卷《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智儼唐經疏部·第三十三部·第1704卷《金剛般若論會釋》窺基唐律疏部·論疏部·第四十部·第1816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開題》空海日本第五十七部·第2201卷金剛經講解名稱作者名稱作者金剛經講義吳潤江金剛經的秘密昌樂法師金剛經研究沈傢楨金剛經講話星雲大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解張秉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略述徐恒志更多金剛經講解金剛經入門知識名稱作者名稱作者金剛經全·文及譯文未知金剛經註音未知《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金剛經》精義惟賢長老金剛經的作用沈傢楨如何背誦金剛經未知更多金剛經入門知識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