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給自己的心放個小假

給自己的心放個小假

時間:2019-05-19 22:59:2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給自己的心放個小假

“春到人間草木知。3月的春風,吹軟瞭柳條,吹綠瞭小草,吹開瞭百花,也吹暖瞭邢臺大開元寺安蓮池內的一池春水,池內的魚兒也因瞭春水的漣漪而歡快的遊來遊去。大開元寺2月28日至3月3日舉辦的今年首期三日禪修活動,讓來自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湖北等地的60餘名參加禪修者,體悟到不負春光,為心靈放個“小假”的喜悅。”

減壓:從心開始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在這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寸金光陰裡,暫別塵世煩勞,走進中興祖庭的禪堂,靜默、打坐、參禪、經行……

放下內心的壓力、疑惑、紛爭、是非,為這個飽受各種心緒糾結沖擊的“煩心、凡心”,找一個安詳清凈的地方安放、撫慰、舒緩、釋放、賦能,然後帶著一顆健康能抗擊各種壓力的堅強之心,投入到大千世界中去,完成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大開元寺從去年4月開始舉辦每月“禪三”活動的初心和使命。

“新的一年又開始瞭,明媚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又到瞭。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的生計、計劃、理想、向往,落實,安排,在春天開始的時候規劃是最重要的,要有一個好的開端。”本寺方丈明憨大和尚在三日禪修禪堂隨眾打坐開示時,這樣表示瞭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重要性。

在明憨大和尚看來,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計”是什麼呢?他認為,“一要計的正確,二在落實的過程中要有智慧、方便。這個計的準確就是我們的願,願是要正確的,而落實起來,要有智慧和方便做支撐,然後才能做好世間的事情。”

“今年是剛剛過瞭春節和元宵節後的第一次禪修,有這麼多的同修、朋友來參加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清凈、升華、安詳和健康,然後再落實到我們在世間要做的各種具體事情上。通過打坐禪修這種特殊方式,調柔我們的身心,打開智慧,以此把身邊具體的工作、生活等做得更好更優秀。”

此次三日禪修活動的一大特點是“隻管打坐,安住當下”。明憨大和尚認為,“由於隻有短短的3天時間,我們就隻管打坐,利用3天時間做一個無心道人、無事貴人,也就是隻管打坐,安住當下。”

賦能:安住當下

一項活動能否長久的堅持下去?效果如何?這是由多種條件因素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因緣和合”。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大背景下,惟有人的內心難以從容應對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隨之而來的各種由就業、住房、教育、婚戀、健康、養老、職場發展而引發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不適感等不良情緒問題層出不窮。

因此,有效地為各類人群心理減壓去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發揮佛教特有的調適身心,化解煩惱的優勢,也是踐行佛教融入社會,不離世間覺的具體體現,以此為社會盡力盡責。儒、釋、道三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即所謂的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

“佛教是治心的,心是我們的主體。按佛教的說法,稱為體、相、用。體,本體,那就是我們這個心;相,就是這個本質的東西展現出來的相狀,作為人來講,那就是我們的身體,想做的各種事情,這就是我們本體的性能;用,就是通過身體完成它的作用。”明憨大和尚進一步開示稱,“大傢來到寺院裡禪修做什麼呢?就是來強化我們的心力,以此更好地落實在身上去做事。從佛教的體、相、用來講,我們更好更清晰地認識我們的體,然後來落實到我們的相。德、智、體等方面好瞭,無論是在哪個行業,再來落實我們想要做的各種具體事情。”

從這個角度而言,佛教的治心對現代社會的人緩解焦慮、減輕內心壓力、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心是根本,那麼怎樣治理、管理、凈化提升這個心呢?明憨大和尚通過介紹禪宗二祖“立雪斷臂”的公案,開示瞭“心瞭不可得、猶如虛空、無邊無際、無形無相、無喜無憂”的境界和狀態。

“我們也來安心、安身,安事。我們這個心安嗎?我們坐在這裡無事,無事是貴人,別的不管,隻管打坐,安住當下,前不思,後不思,禪堂以外的事情都不思。不思是讓你體會你這個心,如果你能安靜下來,確實能體會到你這個心像我們揣摩的二祖那個狀態,你的心瞭不可得啊,不可得就是不在內,不在外,沒有中間,猶如虛空,遍滿法界,無邊無相,無喜無憂。我們要能體會到那個狀態,那就是我們的心。”

明憨大和尚進一步對禪修學員進行開示,“那個心就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倉庫,也是寶庫。再進一步揣摩,心這個大寶庫,是個大寶藏,這個寶藏裡邊有慈悲喜舍,有佈施愛語,有利行同事,有佈施持戒,有忍辱精進,有禪定智慧。”

“在日常中,人們通常不去體會這個心,而以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去分別這個東西不好,那個東西喜歡。錢多瞭好,當官瞭好,到國外遛一圈更好,讓這個心雜亂無章。雜亂的心就是自私,思惡,占便宜,心態暴躁,難以安靜,不能回到本心這個倉庫裡邊來,而茫然、愚癡、自私。”明憨大和尚指出瞭世人散亂之心的禍患。

探寶:安心之計

如何安心、對治自私的心呢?“我們要用自己內心的寶庫,以我為中心的心,就行佈施; 愛占便宜,愛投機取巧,就用寶庫裡邊的持戒來對治;愛急躁,像猴子一樣,心猿意馬,朝三暮四,對一件事情隻有3分鐘的熱度,就用禪定來對治。茫然沒有智慧,對待一件事情,像沒頭的蒼蠅一樣,自己想起來怎麼辦就怎麼辦,想不起來別人說怎麼辦你就怎麼辦,沒有自己的智慧,沒有自己真實的分析,茫然從事,這就表明我們沒有智慧。”

明憨大和尚認為這個安瞭的心有無邊的能量。“我們自己心的問題解決後,就等於我們身體的問題解決瞭,然後就要來做事,心安,身安,事才安,我們要以這樣的狀態來做事,那才是真正的做事。佛法的一些理念跟世間是相通的,通過透過這個問題來提升我們的心,心安;強化我們的身,身安;來優化我們做得的事,事安。”

盡管打坐隻有短短3天,轉瞬即逝,但從連續幾日的密集禪修和明憨大和尚的開示中,找到瞭認識自心的下手處。雖然隻是打開瞭心門的一條縫隙,但知道並瞭解瞭這個本有的寶藏就是我們自己的心。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隻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知道瞭回傢的路,隻待今後在識心、安心、安身的路上走下去,堅持下去。此心有依,歸傢有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