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三業】-什麼叫三業

【三業】-什麼叫三業

時間:2019-05-19 23:16: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三業(佛教解釋)

一、身業——身不履邪徑,不染惡習,不任傷生,即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靜。

二、口業——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靜。

三、意業——不貪、不嗔、不癡,則意業清靜。

佛傢指三業中的不正當的具體行為如下: (1). 身之孽業:殺、盜、淫. (2). 口之孽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3). 意之孽業:貪、嗔、癡. 佛傢的戒律就是用來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造惡! 妙法蓮華經較早記載: "爾時一切大眾皆蒙佛授記,舍利弗身口意三業清凈,而生大歡喜..." 密宗的修法三善業所指是: "教人口誦咒,手結印,心作觀,身口意三業相應,自然能使人明心見性。" 佛傢的皈依儀式中有如下發願:(師父說一句,皈依者跟著說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凈化身口意三業。" 拜佛之際,也要求身口意三業清凈。

讀音與類別

讀音:tri^n!I karma^n! 類別:梵語

意思

一、身業——身不履邪徑,不染惡習,不任傷生,即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靜。

三業圖

三業圖

二、口業——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靜。

三、意業——不貪、不嗔、不癡,則意業清靜。

有關書籍

《中阿含經》 《長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 《雜阿含經》 《大乘同性經》《 品類足論》 《發智論》《大毗婆沙論》《成實論》《雜阿毗曇心論》《品類足論》《大毗婆沙論》《雜阿毗曇心論》《瑜伽師地論》《雜集論》《正法念處經》《舍利弗阿毗曇論》《順正理論》《成唯識論》《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雜集論》《大乘義章》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