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施是什麼意思 - 好處與功德有哪些
佈施,即以福利施與人也,使他人得到利益。不論是用我們的智慧、知識、財力、體力,或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隻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救助,都稱為佈施。佈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佈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佈施有三種,分別為財物佈施、佛法佈施、無畏佈施。財物佈施能使眾生的物質生活改善,佛法佈施能使眾生的精神生活充足,無畏佈施能使眾生鐵肩擔道義,擇善而從,勇猛直前。
(一)財佈施:財有內外兩類:1.若以一切動產、不動產等身體的附屬財物做佈施,這是外財施;2.若以做志願者,以體力、智力、技術、知能乃至用身體生命來佈施,這叫作內財施。
(二)無畏施:協助別人,讓人獲得無威脅、無恐怖的自由,叫作無畏施。學佛的人能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便可給他人五種安全感,例如持殺戒的人,能施予人不被殺害的無畏,因此五戒又被稱為五大佈施。
(三)法施:佈施之中以法施為最上乘。凡是以自己所瞭解的佛法教化眾生,即是行法佈施,但是像四聖諦、八正道等,這些佛法的道理較深奧,諸位不懂沒有關系,隻要懂得因果的道理,把因果的道理告訴人,就是法佈施。或是隻要知道:‘佈施的人有福’、‘慈悲沒有敵人’,把這些話告訴別人,也算是法施。如果都說不出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念‘阿彌陀佛’,念瞭佛以後,有難可避難,有災可消災,有願可以成願。
八種佈施據《菩薩善戒經卷一·序品》載,在傢菩薩行財施與法施;出傢菩薩行筆施、墨施、經施、說法施等四施;而得無生忍之菩薩則具足施、大施、無上施等三施。
《俱舍論·卷十八》舉出八種佈施,即:隨至施、怖畏施、報恩施、求報施、習先施、希天施、要名施、為莊嚴心等施。同書卷十八亦舉出施客人、施行人、施病人、施侍病者、施園林、施常食、隨時施等七種佈施。舊譯華嚴經卷十二‘十無盡藏品’則有修習施、最後難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等十施。
上述乃就佈施行為之內容、態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種種分類方式。又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質為空,不存任何執著,稱為三輪體空、三輪清凈。
佈施的好處佈施不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獲得極大利益。一方面,佈施能幫助我們破除慳吝。凡夫貪著財富,面對需要幫助的人,往往因慳吝而不願施舍。哪怕是平日幾乎用不著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覺得它重要起來。佈施,正是克服慳吝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佈施還能廣種福田,改變貧窮之因。凡夫目光短淺,以為佈施一點,自己就失去一點。殊不知,佈施就像農民播種,每一粒種子,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如果說種田還可能因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減產,但耕種福田卻毫無風險,必能獲利。發心越廣大、越純粹,收獲也就越大。那些在春天舍不得播種的人,秋天能有收獲嗎?他們若知自己因慳吝而錯失良機,必定後悔莫及。不少人一生為貧窮所困,正是因為往昔不願佈施所致,倘若不從現在開始努力改變這一業因,貧窮狀況將難以改變。就像在貧瘠的土地上,無論怎樣努力耕耘,都難有所獲。唯有從改良土壤著手,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說,佈施既能破除貧窮,也能使人生擁有福德。
佈施的功德有哪些?佈施的十大功德《月燈三昧經》雲佈施十種利益:佈施乃破慳貪之前陣,入道之初門。菩薩行能此者,則獲十種利益也:
「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佈施,則慳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復萌動矣。
「舍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佈施,財雖匱乏,而喜舍之心,無有間斷也。
「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生豪富傢」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則當來果報,必生豪富之傢,財寶具足,受用無窮矣。
「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佈施,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惠施,無所慳嫉,則四眾之心,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佈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勝名流佈」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佈施,則人多稱贊,勝妙名聞,流佈遐邇也。
「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佈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相好圓滿之報也。
「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獲聞法要,未嘗遠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