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佛教詞語之回向_佛教回向是什麼意思_怎樣回向

佛教詞語之回向_佛教回向是什麼意思_怎樣回向

時間:2019-05-20 10:35:1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回向】佛教回向是什麼意思?怎樣回向?

回向是什麼意思?如何回向?

回向的意思

回向,梵語(parinama),即將我們自己所做的善行功德回轉給法界眾生。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於他者,回向於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於佛道也。造瞭善業之後要回向到隨順於佛法的自利利他的方向,否則就容易隨著煩惱習氣而流散。

在佛教的道場裡,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後,必定要“回向”;偶而信徒傢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後也都要“回向”。回向可以回向給眾生,同時回向給自己的親人、冤親債主等。功德不是有限的物質,具有排他性,而是像火光一樣,一個火把可以點燃千千萬萬的燈,自身的光明卻不會有絲毫損減,點的燈越多,光明越大。回向給他人,好比他人雖然在黑暗中,可是我們可以利用鏡子的反射,使之也接受到陽光。

關於回向,有很多說法,譬如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別人,別人的冤親債主會跑到自己身上去;功德分給別人瞭,自己就不夠瞭等等,這都是錯誤的。把功德回向給別人,也是破除慳貪的一種修行,心越廣大,功德就越大。一切善行都可以回向,如果造瞭善業不回向,就好比月光族,也賺瞭一些錢,可是作用不大。回向能夠把功德收攏、聚焦、穩固、放大,若不回向,所造的業是散亂零落的,沒有清晰的歸向,利益不大。所以回向非常重要。

回向的種類

依佛法而言,‘回向’可分為六種:即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回有向空、回近向遠。

1、回自向他

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隻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念念‘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瞭。

3、回因向果

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4、回小向大

我給你一塊面包,我給你一包餅幹,雖然隻是小小的佈施,但是當我給你的時候,我心裡在回向:我願這塊面包、這包餅幹,能讓天下的人解除饑餓之苦,獲得溫飽。本來隻是一塊小小的面包,經過我這一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獲得這個功德,這是多麼奇妙的真理。

5、回有向空

回向一定都有一個目標,你有目標,都是有限的,你能從有限變為無限,就是“回有向空”。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大,就是“空”。虛空能包容萬有;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歸無形、有為歸無為”,回向的心理,等同虛空,等同法界。

6、回近向遠

我現在做的好事,我把他回向到未來才享用,就好像我現在讀書,為瞭將來聰明能幹,報效國傢;我今生的善行,不一定隻在今生受益,也能儲存到來生受用。所謂“心能轉境”,你心中有這種意願,必定能得到回響。

如何回向?

回向有總別二種,回向給一切有情皆成佛道為總回向,回向給自己現世的善願為個別回向。做瞭一切善事都應當回向,先總回向,再個別回向,每次回向都可以包括二者。回向文和回向偈的格式有很多種,可以選擇自己最相應的一種。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

最常使用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西方凈土的偈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總之,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回向眾生或回向理體,並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們實應將我們所修的佈施、誦經、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統統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期與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