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詞語之往生_往生是什麼意思_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往生,一般是指舍娑婆世界,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凈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凈土門之至要骨目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無量壽經下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觀無量壽經曰:“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往生最殊勝是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極樂凈土是比彌勒凈土更加易修的凈土,具足信、願、行即可往生,永脫六道輪回之苦。上輩觀,又作上品生觀、上輩生想。往生凈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輩,三輩復分上、中、下三品,總為九品。上輩觀即觀上輩徒眾自發三心、修慈心不殺行等、臨終蒙聖眾迎接,及往生後得種種勝益之相。中輩觀,又作中品生觀、中輩生想。即觀中輩徒眾受持五戒八戒、修孝養父母之行等,及感得聖眾迎接而往生等相。下輩觀,又作下品生觀、下輩生想。即觀下輩徒眾雖造作惡業,然臨終遇善知識,而知稱念彌陀名號,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種種勝益之相。
往生的最終目標是令往生者成就佛果,永離諸苦。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本來該來的地方,我們由於生病的緣故,虛弱不堪業力,故流轉至此受苦。佛為度眾生方才來此世界,雖然也會受到業力,但佛功德圓滿,不被業力轉,故稱如來。我們隻有依教修行,爭取早日脫離這業力苦海,才算不虛度日月。往生法門便是以此為首要目標。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大安法師)往生的條件乃是信願持名。尤其是信願。往生就是要你有信心,願意去,其他的可以說無條件。不需要你修多少福報,需要給寺院多少錢供養,需要讀多少經典,需要打坐幾個小時,都沒有這些條件。更談不上要功夫成片,要清凈心,都沒有這些要求。隻要你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無量壽經裡說,乃至十聲,一聲,再進一步說,乃至一念信心歡喜回向都能往生。還有什麼條件?這些都是佛說的,大傢盡管相信而已。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語)。凈業行人往生西方凈土,全仗阿彌陀佛威神願力作為強緣,並不僅從一己功夫上論。西方凈土乃實報莊嚴土。如從通途法門之修因證果來判,靠自力的功夫,不唯凡夫無能生彼,即斷見思惑的阿羅漢也去不瞭。然業力凡夫以深信切願執持名號(此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即以果覺願力加持接引(此為所應之法)。一念感通,彌陀的全體功德便顯現在念佛人的身心,令其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往生安養,速成佛果。是故信願持名乃凈業三資糧。由信啟願,由願導行,由行證所信滿所願。有深信切願,其持名功行,自會如決江河,沛然莫禦。念佛能達到功夫成片,乃至事一心理一心,固是嘉事,能增上往生品位。念佛功淺,心未清凈,然具足信願,亦可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加持,成辦往生大事。是故不必過分執著念佛功夫的高低。念佛法門乃安樂法門,信心建立(信關透過甚難),深知自己已然蒙阿彌陀佛救度,作得生想,慶快平生。孜孜持名念佛,堅固落實信願。凈宗念佛大體即獲,無須尋枝摘葉,自尋困擾,令心不安。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惟賢長老)往生西方,一是憑自力,二是憑願力、彌陀的願力,要自力、他力相結合,這中間有一個條件“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斷不離娑婆”。念不專一不會升西!等於小孩子走路一樣的,你不走,你爹娘硬要把你拉起來走?沒得那回事!所以念要專一;同時“愛不斷不離娑婆”,假如你對人世間還有愛,在死之前呼吸沒有停的時候,這樣愛那樣愛,這樣舍不得,那樣舍不得,那就沒得辦法,還要有出離心。念要專一,口念,心想,耳朵聽,要專一!同時對世間方面要看淡一點,不要那樣舍不得,這樣也舍不得,妻兒子女都留戀,富貴功名也留戀,那就沒有辦法往生,所以“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斷不離娑婆”。
往生極樂之信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沒有信心,那你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緣;既要信自己,又要信他;既要信因果;又要信事理。
1、信——自己
你要信自己一定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你不要看輕自己說:“喔!我造瞭很多罪業,我無法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沒信自己。
你造的罪業多,是嗎?這回你就遇到好機會瞭,可以帶業往生!
但你又要知道,帶業往生是指:帶宿業,不帶新業。宿,就是宿世,前生的、未學佛前的罪業可以帶去;新業,就是將來的罪業。
2、信——他(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在沒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時,發願將來造成一個極樂世界,十方的眾生若願意生到他的國土,不用旁的,隻念他的名號,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上,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用費心
——這是又容易、又簡單、又方便、又圓融,既不費錢,又不費力,可以說這是最高的法門,最無上的法門,隻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信他。
3、信——因果
要信你自己在往昔有善根,才能遇到這種法門;你若沒有善根,就遇不著這念佛法門,也遇不著佛一切的法門。因為你有善根,在往昔種這個善因,所以今生遇到這個凈土法門,而能信、願、持名。
你若不繼續來栽培你這種的善根,你就不會成就將來的菩提果,所以你必須要信因、信果,信你自己在往昔種下這個菩提之因,將來一定會結菩提的果。好像種田,這個種子種到地裡頭,必須要栽培灌溉,它才能生長。
4、信——事理
什麼叫信事?什麼叫信理?你要知道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大因緣,他一定會接我們去成佛,這是事。信理,為什麼說我們和阿彌陀佛有大因緣?若沒有因緣,我們就遇不著這凈土法門。
阿彌陀佛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念佛而成的阿彌陀佛,我們眾生如果能念佛,也可以成阿彌陀佛,這是個理。
有這種理,有這種事,那麼我們依照這個事理去修行,如同《華嚴經》講的“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在自性裡邊來講,我們和阿彌陀佛根本是一個的,所以我們都有成佛的資格。
阿彌陀佛,是眾生心裡邊的阿彌陀佛;那麼眾生,也是阿彌陀佛心裡頭的眾生。因為這種關系,也就有事有理。但是這個道理,你必須要相信,也必須要去實行,不能懶惰;譬如念佛,一天比一天要增加,不是一天比一天要減少。“信”已經講完瞭,再講“願”。
往生極樂之願
什麼叫願?願就是你願意的;你所願意的,你意念所趨,你的心想要怎樣,就發一個願。
這個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過去諸佛和過去的菩薩,都依照這四弘誓願,而證得佛的果位,而行菩薩道;現在的佛菩薩和未來的佛,也都是依照這四弘誓願而修行證果。
但是發願,你要先有這個信心,首先必須要信“有極樂世界”,第二要信“有阿彌陀佛”,第三要信“我和阿彌陀佛一定是有大因緣的,我一定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因為有這三種“信”,然後就可以發願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才說“願生西方凈土中”,我願意生到極樂世界去,不是人傢勉強叫我去的,不是有人來把我牽著去的。
雖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還是要我自己願意去親近阿彌陀佛,願意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願意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要有這種的“願”,然後又要“行”。
往生極樂之行
怎麼樣是行?就是念佛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噢!好像救頭然,好像頭要丟瞭,有人想要把我的頭割去瞭,就要那麼著急地保護自己的頭,不敢懈怠。
念佛就是實行信、願、行,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旅費、資糧;資糧就是旅費,就是所用的錢。到極樂世界,這也好像旅行似的,但是你要有支票,要有錢;這“信、願、行 ”三資糧,就是旅行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