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白話文_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譯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法界品 成佛之路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1、一青年的參訪者金黃色的夕陽,從娑羅林的一角,斜照大塔寺的紅墻碧瓦。半天的紫霞,半輪淡月,在一縷縷的炊煙中,描出瞭美麗的圖畫。盛極一時的大塔寺,這時候又回復瞭平時的一切,照樣的敲著斷斷續續的晚鐘。山門外有一位十六、七歲的青年,悄悄的立著。他的體格容貌,是那樣的強毅、和藹、英明!一身潔白的衣服,越發顯出他的真誠與純潔,像清水池中的新艷的蓮花!他望著紫霞半月,眺望那大道的盡頭。天色快黑瞭,他還在望著,想著。
孟加拉國灣沿岸的福城,在兩千年前,早已是船舶雲集的通商海口瞭。商業的繁榮,增進瞭居民的財富,福城人真是有福的。城中的首富,是一位著名的出口商,大傢稱他為福德長者。
長者在晚年,得瞭一位愛子,今年已十六歲瞭。孩子誕生的那一天,傢裡又添瞭幾個庫。能相會卜的婆羅門,連忙說:「恭喜長者!恭喜!恭喜!這是嬰兒的福德,發財的吉兆,應該取名叫善財」。善財童子的名字,就這樣的被傳開瞭。
善財長得壯健、活潑、真誠、聰明,長者歡喜得得瞭活寶似的。不過有一件事常使長者耽心,就是他不愛聽「發財」,簡直有點厭惡。他滿意想做一位真理的商人,采集種種善法的財寶,供給那愛好真理的人們。這實在太使老人傢傷心瞭!為瞭這,也曾流過許多眼淚,但有什麼用呢?好在他還年輕,想來加上幾歲年紀,就會漸漸轉變的。
善財在學塾裡讀書,也常去聽哲人們宣講,像大塔寺就是經常來去的。這一次文殊菩薩來宣講,使他發見瞭人生的真義。世間充滿瞭缺陷苦痛,為自我的占有而追求,這努力的代價是什麼?
佛陀是偉大的!聲聞的獨善行,還不夠理想;值得贊美接受而實行的,唯有菩薩的普賢行。這樣,他在大會中站起來,立定成佛的大願,決心學習菩薩的大行,救濟眾生的苦痛,一直到成佛,成佛去救濟眾生。
群眾忙著歡送,善財也跟著歡送。眼看宣講團從大道走去,漸漸的遠瞭,不見瞭。信眾們這才歡天喜地的,也有愁眉苦臉的,忙著趕回傢去。
善財望著大道,開始感到瞭孤獨彷徨。學佛行菩薩道,這不該單是心中的理想,好聽的辭句吧!到底怎麼行呢?……這早晚該回傢瞭!他們不是都走瞭嗎?算盤、戥子、賬簿、金銀、貨物、吃喝、交遊,父母的慈愛,奴婢的尊敬,大人先生們的好意,……忙著為傢庭的財富去經營享受。……不,聚斂做什麼?每年提出一分來佈施,真是自他兩利瞭!……論理,欲樂的享受,是刀頭的蜜,不如閉門學道。不知有沒有享樂的菩薩道?……善財的思潮,浪也似的湧上心來。身旁的一切,什麼都忘瞭。心裡想:宣講團去瞭,回傢吧!……好自欺!菩薩道到底怎麼行呢?他們走瞭,難道就算瞭嗎?為什麼不請教文殊菩薩?他不是還在不遠的前面嗎?……傢庭,財富;文殊,成佛;我有兩個手,卻隻有一顆心,到底要選擇那一樣呢!……大塔寺的晚鐘,喚回瞭亂想中的善財。
善財抬頭一看,哦!金色的陽光,染成瞭華美的紫霞,世間的一切是美麗,是多麼令人陶醉呀!那邊是一縷縷的炊煙,蒙蒙的暮色。不,……是的!金色的光明,華美的紫霞,他們確是在炊煙幕色的黑影中顫動瞭。明凈的淡月,露出瞭笑臉。前面是大道,文殊菩薩們是從此去的。傢呢,向後轉。大塔寺的晚鐘聲,使善財的心潮漸漸的安定瞭。世間充滿瞭黑暗,明月是唯一的安慰!不再作傢庭的囚人,財富的奴隸,踏上月色明凈的大道,見文殊菩薩去。
在明凈的月色中,走瞭三、四點鐘,見前面林子裡,透出一片光明來。善財想,這一定是宣講團的下落處瞭。滿心歡喜的走上去,果然見文殊菩薩在林下經行。明凈的月色,文殊的圓光,照得樹葉也閃閃發光。
文殊菩薩見瞭善財,就說:「善財!發菩提心是難得的!從菩薩大行的學習中,去完成崇高的志願,那是難得的難得!你來瞭,好!善財!你要為大乘佛教的普賢行而努力,你將要和我一樣的被人稱美為永久的童年」!
文殊菩薩的安慰勉勵,使善財充滿瞭喜樂與光明,白天的煩擾疲累,什麼都忘記瞭。行過接足禮,這才合掌說:「聖者!你是知道的,我是三界流轉的苦惱者,與一切眾生同樣的受著世間的束縛。我要解脫,更願意眾生得解脫。聖者!我要知道應該怎樣學菩薩行,修菩薩行,怎樣的去發動、充實、擴大、滿足菩薩的普賢行。聖者!希望你能夠教導我,使我明白大乘普賢行的一切」!
文殊菩薩在平正的大石上坐下來,這才對他說:「廣大的普賢行,不完全是說明的。長篇的理論,精密的方案,常是空虛而形式的。這需要一面學,一面行,在身體力行中,才能得到真實的參學。你想我給你說明一切嗎?
不過,你要學普賢行,我可以教你一個基本方法,就是要從參求善知識著手。要有廣大的無厭足心,求之若渴,不斷的去參訪學習。除瞭明眼的師友,什麼都不能引你走入正道」。
那裡有真善知識可以參訪呢」?善財感到很大的困難說:「聖者!我不是說沒有,是說我沒有辨別的力量,不容易決定他是善、是惡。並且,學行也該有個本末,應從緊要處行去,這還是諸聖者的指導吧」!
文殊菩薩點頭說:「善財!這倒也是真的。你該牢牢的記著:求見善知識,是走上普賢行的不二門。善知識的教誨,要切實去行。此外,要從善知識的學力、德力、實行中,發見他的偉大,去尊敬修學,切不可吹求師友的過失。
參學的目的,是為瞭自己的不能不會,不在這上面著想,卻從不相幹的地方去議論或者不滿老師!這世間能有多少老師值得學呢?總之,不可吹求善知識的過失,這是參訪的第一義。
你現在既還不能辨認,我不妨給你介紹一位。離此地不遠的南方,不是勝樂國嗎?勝樂國的妙峰山中,有一位德雲比丘!你去參訪修學,一定能滿你的願。
善財!去吧!這是半夜瞭,世間的一切,都昏昏的在黑暗中睡著,睡得像死去瞭一樣。去吧!你該走你應走的路瞭!善財!我今天很歡喜,因為你將要與我一樣,被人稱美為永久的童年」!
善財聽瞭,滿心歡喜的流著熱淚,禮別瞭文殊菩薩,開始他青年佛教的參訪生涯。
2、老實念佛青年佛教的參訪者──善財,接受文殊菩薩的教誨,要去參訪青年佛教,從實習中深入青年佛教的各部門,認識它的各個側面。心裡想,隻要拿出不厭不倦的精神來,多多的去參訪,不但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程,就是佛教的真面目,也不難得一個圓滿的瞭解。
善財這樣想,所以聽瞭文殊菩薩的指導,就立刻向勝樂國妙峰山來。妙峰山是頻阇夜山的一環,在千山萬壑的起伏中,聳立起信智和合的妙峰。妙峰山,其實是雙峰,不過在雙峰的高處,卻合為一山。所以山腰以下,壁立的巖石左右相向,形成天然的山門。
「雙峰接引塵勞侶,一道升登解脫門」,這到瞭青年佛教的山門瞭。善財在妙峰山中,到處去訪問,總是不知德雲比丘的下落。一直到第七日,在高山頂上會見瞭他,他正在緩步經行。
善財恭恭敬敬的過去,行瞭禮,申述自己的來意,末瞭說:「文殊菩薩介紹我來這裡,親近大師,望大師不吝慈悲,多多的開示我」!德雲比丘照樣的緩步經行,慢慢的說:「真難得!你能為瞭菩薩的大行,千山萬水到這裡來!我所知道的,隻是我自己所實行的,就是信眼明凈的普見念佛解脫門。所以我要對你說的,就是你要老實念佛」。
「哦」!善財口裡答應,心裡卻有點希奇。「善財!你不要誤會啦!念是內心的明記不忘,既不在數珠上,也不在口頭上。像我這樣的緩步經行,正念觀察,便是念佛的榜樣。念佛,目的在見佛,這需要有信心,有智慧。有瞭凈信與明慧,才能在正念中明見佛陀的一切。
你知道嗎?信心是誠摯而純潔的,唯有澄凈,才能明徹,明徹才能現見佛陀的一切。穢濁與動搖,智能是絕緣的,這你該是已經聽見過的。有人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確實是至理名言。
我自從深入瞭信智和合的正念,就再也不忘記念佛,念念常見一切佛。諸佛的身相、神通,眾會的莊嚴、佛光、佛壽,佛陀怎樣的適應眾生去成佛、說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歷歷明見,如在眼前一樣。我所知道的就是這樣」。
那時,善財在德雲比丘的背後,照樣的緩步經行,在明凈的正念中,作面見佛陀的體驗。
沉寂瞭許久,善財又請問說:「大師!多謝你的開導!我想菩薩行該是無邊的,不單是念佛一門吧」?
「我也沒有那麼說。一味念佛,那裡就會成佛呢?不過,菩薩初發心學佛,常是動搖而不定的。要達到菩提心的堅固不退,唯有從憶念佛陀的偉大入手。凡是能明見佛陀的,他的信念一定是堅定的,必然的能勇往直前去行菩薩行。念佛是入佛的初門,我的本意是如此。
每一個大乘學者,都應該先從三學中去確立三原則,正信三寶,才能廣行菩薩道。從凈定中做到不離見佛,確樹菩提大願像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此外,還要從明慧中去多聞正法,深入般若;從凈戒中去入眾無礙,養成入世的悲心。
你既然要普遍的深入,那麼就請你穿起草鞋來,再向前參訪去。南方的海門國,有一位智慧如海的海雲比丘,可說是現代唯一的佛學大傢。你向他請教,他一定能使你開發大乘的慧光,滿足你的一切」。
善財聽瞭這番宏論,加上內心的體證,真是感戴到極點。為瞭進一步的參訪,這才禮別瞭德雲比丘,又向南方前進。
3、佛教的名學者海雲比丘,在佛教中並不是生疏的。他獻身學問,專心的深入法句(文字),在佛教思想的研究發揮上,成績卓著,不愧為一代的名學者。
某天上午,善財來參訪他。海雲比丘開瞭窗明幾凈,面臨大海的海藏樓,出來與善財相見。善財敘過瞭久仰德學,專誠參訪的來意以後,接著說:「我是發瞭菩提心的,想深入一切智海。但覺得舍離瞭世間的生死,想不落小乘的蹊徑,行菩提道,入如來地,這似乎頗不容易。關於這些,久仰大師是特有見地的,今天專誠參禮,請求多多的開示」!
海雲比丘微笑說:「我也不過是蠡測之見;但願意把自己的知見,貢獻我佛教的青年。善財!你真的發瞭菩提心嗎」
「是的!大師」
「好!培植深厚的善根,才能發悲智的大心。那我不妨把自己的學歷告訴你」。
說著,把手向東一指說:「看哪!這是汪洋的大海。我在此海門國,十二年中不斷的觀察這大海,觀察它的性質、形態、作用。善財!你會嗎?」
善財慚愧的說:「學人愚昧得很,沒有理會觀海的奧義,望大師明白開示!」
「善財!大乘法確是深隱的。它不容許空談,也不同情守文作解的經師。所以,它是比喻的、象征的、神秘的,它是一幅晝,一首詩。要理解它的真義,得拿出超脫的手眼來,從象征神秘的形式中,體會它平實的中道。」
「哦!那麼大師莫非觀察十二緣起的生死大海嗎?」
海雲比丘點頭說:「對,善財!你是生有慧眼的。我深刻的觀察世間相,觀察它的甚深廣大;從現實的世間,向無限的時空去觀測,隻覺得它漸深漸廣,深廣得不可說。這世間是醜惡的,但也有美善的妙寶。
世間海中有無量眾生的意識流;業浪與愛水,形成色色不同的身相、壽命、族類,色色不同的意識形態。
屬於世間的眾生,住在世間:這其中也有偉大的君子、哲人、英雄。煩惱大雲不斷的流註業雨,彌漫瞭整個世間。這世間,不問它是什麼,它確是無增無減的。我這樣廣泛的觀察,理解世間是十二緣起的因果,叩開瞭緣起法海的大門。
後來,我作進一步的觀察,世間還有比海更廣大,更淵深,更特殊的嗎?
那時,隻見海底湧出一莖妙寶蓮華來,華、莖、葉、臺、須,一切都是妙寶的,彌覆瞭整個大海。天、龍、阿修羅(世主)他們,都恭敬的供養贊嘆。蓮華上坐著一位萬德莊嚴的如來」。
善財合掌贊嘆說:「善哉!善哉!太不可思議瞭!這又是什麼意義?」
「這自然是大有道理的。緣起相海,是甚深難測的,但還有甚深更甚深,難測更難測的緣起空寂性呢!性空是緣起內在的實性,唯有徹底的深觀緣起海,才能洞見它。你以為這是沉空滯寂嗎?不是的,凡是能廣觀世間相的,沒有不同情世間;深入緣起性空的,沒有不齊死生、等染凈。聲聞行者不能廣觀緣起,卻想深入,這自然是不堪潮流的沖蕩,淺嘗而沉沒瞭。廣觀世間相而深入的,才能不舍世間,又不為世間所拘,開放出大乘的行華。
菩薩是不離世間的,卻不屬世間;這像蓮華生長於淤泥中,卻凈潔得可愛。所以,隻要多多的為眾生著想,深深的體解性空,就不難從空出假,實行普賢的大行瞭。
表像菩薩凈行的蓮華,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善財說:「怕是海底本來就有的!」
「不!這是反緣起的邪見,蓮華是如來無上善根所起的。如來是諸法的如義,通達性空如如,正見性空的如幻緣起,如夢如幻的清凈業力,發生菩薩的行華。大行的凈業,不能離開空慧,所以是無諍法門所莊嚴,無為法門所印定的。
為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而行無邊的大行,這就是蓮華的遍覆世間大海瞭。不論從宗教的或者政治的觀點去看,唯有這樣的佛弟子,才能受世主們的敬信贊仰。等到菩薩的因華成熟,自然就成為萬德莊嚴的佛果瞭。」
善財深切的理解說:「大師的深見,學人得益不淺!現實的世間,拘戀不得確也遠離不得。不從緣起法海門中作深廣的觀察,不隨波逐浪(凡夫),就是沉沒(聲聞)。就是想截流徑渡,總不免有心無力。」
海雲比丘說:「善財!還有啦!蓮臺上的如來,伸出右手來摩我的頂,給我說普眼解脫經。」
「善哉!善哉!徹見遍一切一味的性空,引發大乘的行果,佛陀的一切知見,都流入大師的心海而頂戴受持瞭!」
「是的!我確是深刻而詳備的領解瞭。普眼經的妙用,可以約略說一點:普眼悟入的空性,是如來境界,與三世諸佛同一鼻孔出氣。悟瞭這,在實行上能引發菩薩的大行;在理論上能闡明諸佛的妙法。它是遍入一切法門的,所以性空能總攝法門的一切。它能凈化國土;能摧破外道的邪論;能叫一切眾生得快樂;能照著眾生所行的,看他們根性的好尚,適應他們,開示他們。
這普眼解脫門,簡直是深廣無邊。我用瞭千二百年的時間,受持、讀誦、憶念、觀察,但也沒有究盡。明白點說:在性空的見地上,圓攝一切,就是資以為生的事業,也不離佛法。總之,眾生無邊,眾生的根性好尚無邊,適應而融攝他們的佛法,自然也是無邊。」
「哦!這不怕邪正雜亂嗎?像支那的孔、墨、老、莊,印度的婆羅門,或者數論、勝論,如果佛法去適應它、融攝它,廣大是廣大瞭,可不免有點不純粹」。
「善財!你所憂慮的是對的。但這是神化瞭的俗人所能瞭解的嗎?這像小孩不肯吃藥,把藥和在糖果裡一樣。既然是適應根性的,自然要分別個根本與枝末,常軌與變例:自然要從形式的底裡,把握它的真義。庸俗的佛教者,不但在支那是多少儒道化的,印度是尤其神化。如能立足在悲慧的大本上,為實而行方便,那不但印度與支那,就是歐風、美雨,也未嘗不光華燦爛,莊嚴著法界的一角」。
「這樣,大師的佛法,是不限於佛說的瞭」。
「沒有的事。什麼是佛說?不違反佛教真義的一切微妙善語,無不是佛法。所以本人每天的工作,是把從佛領受來的無量法門,一一的深入它;凡是與某一法門相順的,就把它攝取過來,加以分門別類的研究。不盡不實的,刪修它,使成為明凈的佛法。演繹引申它的真義,在適應根性的要求下,不斷的推陳出新。
善財!我不但做這體會闡發的工作,並且每天為人演說,顯示它的真義,使它發揚光大起來。常常與人辯論,成立佛法的正義。因此,世間眾生來我這裡問法的,我都能適應他,引導他深入普眼法門「善財!你今天來瞭,該不會空費草鞋錢嗎」!
「大師的開示,我是依教奉行的。不離見佛與多聞正法,我總算明白瞭。但關於入眾無礙,還請你慈悲開示」!
海雲比丘擺手說:「不行!我隻能宣說我所瞭解的。入眾,這實在是個難題,讓我想想看。有瞭,離此地六十由旬的南方海岸國,善住比丘在那邊弘法,他倒是難入而能入的。請吧!你還是向他參訪去」!
善財站起來告辭,海雲比丘一直送下樓來,目送這位青年參訪者的向前邁進。
4、入眾無礙善財走瞭約合千二百華裡的遠道,才到瞭海岸國。在路上,專心憶念海雲大師的開示,作普遍而深刻的體察。起初,打聽海岸國的路向,一般人都說不知道。好容易問著一位青年,才知海岸國就是楞伽(難往難入)道頭,是海舶來往愣伽的渡頭。
楞伽,是現在的錫蘭。在當時,遠隔風濤萬頃的海洋,說它難往難入,倒也並非過甚其辭。自從善住比丘到這裡來弘揚大法,引導眾生渡過深廣莫測的苦海,同登彼岸。大眾感戴他的恩德,特地改名為海岸國。這是新近的事,難怪老前輩有些茫然瞭。
善財到瞭海岸國,逢人便問善住比丘的住處,大傢都說:「大師是無所住的」。善財想:大概善住大師是沒有固定住址的,「水邊林下,隨遇而安」。一天晚上,空中忽然光明普照。善財抬頭一看,隻見一位儀態萬方的比丘,在虛空中來往經行。多少天、龍、夜叉們,圍繞他,供養贊嘆他。這不是善住比丘是誰?
善財一眼看透瞭善住境界,不覺歡喜合掌的贊嘆:「善哉!善哉!佛子是應該住於無住的,這真是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瞭」!
他又向善住比丘說:「大師!我是善財,我是發瞭菩提心而想進修菩薩行的。海雲大師叫我來這裡,敬請大師的慈訓。大師!菩薩要怎樣,才能不離三寶?不離大願久行去利濟眾生?像凈化世界,圓見佛陀,不住生死而願意為眾生受生死,這要怎樣才能做到」?
善住比丘在空中,望著善財說:「是的,你是善財。你不是窺見瞭善住境界嗎?可惜你隻得一半,不然你的疑問是多餘瞭。你看我!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一語一默,一動一靜,一來一去,一行一止,什麼都如法如律。你該知道,唯有清凈律儀,才能與大眾無礙相處,教化利濟他們」。
善財說:「那麼,大師!聲聞行者的戒律,該是入眾無礙的不二門瞭」。
「這倒也不見得。他們隻是拘泥小節,不能體大思精,不能深入緣起的空性,所以觸處成礙。他們的大眾無礙,隻限於出傢僧團,不能與一切眾生打成一片。不能適應時空的演變,不能下順眾生,是一礙。不能心無所住,不是著在涅槃上,就是在違順憂喜中過活,不能上契正法,又是一礙。
障礙重重,那裡說得上清凈無礙?你看我,來往經行,一切都不離性空。你沒聽說過嗎?以無所得,得無所礙。我在律儀門中徹見性空,所以得到瞭究竟無礙解脫門。不但洞見性空,於心無礙;更能知一切眾生,與一切眾生無礙。無礙的慧光,能知一切眾生的心行;知他們的死生;知他們過去的經歷,未來的前途,現在的事業;知他們的語言差別;知他們的根性。我能無礙的知道他,所以能無礙的適應他。應答辨的答辨,應教化的教化,應到那裡去的就去那裡,從沒有不合時機的。應作的就作,應止的就止,做到自他無礙,佛法常住,這不是無住中住立一切嗎?
做到從心所欲的恰好,這不是神通妙用嗎?菩薩在無可住中安身立命,發生無作神通。神通是般若的妙用天然,來去出入,無不是神通妙用。我有瞭無作神通,所以念念不離虛空。
在自利方面,到一切世界去供佛聽法。在利他方面,一切眾生來見我的,我都使他們住在這無礙解脫門中,決定成佛。你不要以為困難,因為我能見他們的優勝與劣點,苦痛與快樂;我就先參加到他們裡面去,形式上與他們同化。這樣的走入大眾中去,結果是他們受我的感化,反而同我一樣瞭。我隻能知道這無礙法門,上順諸佛的正法,下順眾生的機感。
至於大菩薩們的大悲戒,波羅蜜戒等,非我所知,我怎麼能說?你還是另訪高明吧!達裡鼻茶國的彌伽先生,是我的好友,你去看看他的作風看」!空中的光明,忽然消逝,善住比丘也不知所在瞭。
善財靜立瞭許久,不得已又要前進瞭。
5、語言學者達裡鼻茶國,是達裡鼻茶民族組成的。在善財南參時,正值國力隆盛的時代,文化經濟都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首都自在城,富樂繁榮到極點。為瞭政治經濟等原因,不同種族的人,都到自在城來。南印的語言,本來復雜得很;在當時,梵語還不大流行。所以彼此相見,常常弄得面紅耳赤,互不相知。
善住比丘介紹的彌伽先生,便是適應時代的一位語言學者。他懂得天語(梵語)、鬼語(上座部就是用這種語言的)等一切族類的語言,在自在城裡教授語言學。他是以梵語為本而綜貫一切方言的,所以他不用梵文學者的摩多體文,唱道四十二字母的字輪。他在語言的傳授中,表揚大乘佛教。他的語言學社,在市中心區,附設在一傢市肆的後進。他按時講解,不收學費,來學的著實不少。
善財離瞭海岸國,一直到達裡鼻茶來,訪問到附設語言學社的市肆中。彌伽先生正在講座上宣講,善財就雜在大眾中聽。臨瞭,上前去禮足,簡單的報告瞭學歷,就提出些問題來。問題中,除瞭平等清凈菩提心的保持,不感勞厭的大悲力的生長而外,特別側重在一切法的總持上。簡單說,菩薩要到世間去教化眾生,那就不能不註意──破除自己的愚癡僻見,無礙辯才,記憶力,一切族類的語言,決瞭諸法的實義等問題。
彌伽先生聽善財說是發瞭菩提心的,就立刻站起來,離開講座,五體投地的向善財敬禮,把名貴的香華,散在善財的身上,並且一迭連聲的稱贊他。善財見他如此,連忙還禮。
彌伽先生在大眾中不斷的贊嘆:「如有能發菩提心的,那就是續佛慧命,不斷佛種瞭!嚴凈國土,成熟眾生,這都從菩提心來。瞭達一切法,信解業力,實行,大願,從離欲到智能明凈到解脫,這在發瞭菩提心的人,必然要成就,可說等於成就。
所以發瞭菩提心的菩薩,就是初發心不久,也為一切賢聖與世主們的護持稱嘆。這因為不但他自己的德學可敬,他現在或將來,必能使一切眾生舍離惡趣,使人類遠離眾難,解決貧窮,享受天人的快樂。使他們親近善知識,聽法,發菩提心,成為超人的菩薩。
善財!菩薩為一切眾生所作的事業,是難得的,難遇難見的,他是眾生的父母,是眾生的拯救者依止者。已發菩提心的人,應怎樣的自尊自強,感覺自己責任的重大!一般人遇見菩薩,應怎樣的尊敬他,重視他」?彌伽先生的一番贊嘆,大大的加強瞭善財的菩提心與大悲力。
他又說:「善財!說到普入一切法的總持,你可以留心觀察」!隻見他把口一張,吐出種種的光明,光明中來瞭一切世界的眾生。
善財心想:「彌伽先生的號召力,著實不小」!
彌伽見有緣的眾生來瞭,就給他們分別解說輪字莊嚴經,這是他的精心傑作。輪字經中,探討一切語言的根本音,分為從阿到荼的四十二字(字母),此外無非四十二字的支流。根本字的結合,孳生一切的語言文字,所以叫字輪。因字的結合而有語言,因語言的詮表而有名,因名而有所詮的義。眾生因長久而復雜的嬗變,成為種種慣習的名義,覺得彼此間格格不通。
如果直探根本音韻而洞察他變化的法則,那就不難觸類旁通的持簡馭繁,獲得增強記憶、辨才、通曉各種方言的能力。同時,一般眾生因語言的不同,影響他思想生活的不同而引起隔礙固執,循名執實的倒見,也不難一掃而空,轉入大同平等無礙的大乘。
當時大眾聽瞭,都直接間接的不退菩提,成為大乘佛教行者。彌伽這才重升講座,對善財說:「我成就瞭妙音解脫門,能分別一切眾生的語言,你方才看見的就是。我把語言作佛事看,在語言中化眾生。語言境界,可說是深廣如海。
大菩薩們能從語言學的深入中,瞭解眾生的種種想(表像力);經比較聯合抽象的種種施設;制為種種的名號;名號的結合,成為種種語言。語言中有種種顯瞭或深密的含義,在句義的解說上,句法組成的次第上,都深入徹底。這些,我也不能徹瞭。我看,你應當貫徹初衷,再到諸方參學去」!
善財禮謝說;「聖者的意見,我誠意的接受。此後,我一定要深入文字語言的底裡,也一定要貫徹參訪無厭的本衷」!
善財在彌伽先生那裡,得到瞭舉薦的善知識,才辭別瞭出來。
6、自凈其心是真佛教彌伽先生介紹善財去見解脫長者,善財卻不急急的去尋求解脫。一路上遊方觀化,思惟善知識的教授,大大開發瞭無礙的慧光。這樣不住的遊行瞭十二年,才在住林國會見瞭解脫長者。
一見面,善財心裡充滿瞭難得的欣幸,有說不出的快慰。行瞭禮,說:「聖者!我是發瞭菩提心的。我渴仰佛陀的圓滿莊嚴,想悟解佛陀的正法,與一切菩薩同心同德,我是專為此事而來的。聽說長者能用種種的方便,闡述自己所得的法門,使聽眾們的內心,也能破除迷倒,拔出猶疑的毒箭,照明陰闇的稠林;把內心洗得潔白清凈,棄舍諂曲心,斷絕生死心,在無明的執著處、染愛的系縛處,把自心解脫過來,轉向佛境,住在大慈大悲中修習菩薩行。這凈治內心的煩惱稠林,安住慈悲的解脫,願聖者慈悲教導我」!
解脫長者笑瞭說:「此是住林國,我就是解脫。這一切本地風光,還不夠明白嗎?哦!你是專求佛境的,我可以從此引導你,你看著吧」!
那時,解脫長者就入起定來。變瞭,變瞭,隻見解脫長者成為微妙的清凈身,身上表現瞭佛國的一切。見化主如來,在種種世界,示現瞭在兜率天、兜率宮歿、住胎、誕生、在宮中、出傢、往菩提場、破魔、成佛、請轉*輪、轉*輪、般涅槃、分舍利、起塔廟等佛事。所化的眾生,有種種的族類、欲望、事業、語言、根性、煩惱習氣。所化的地點,有微小的,也有廣大無限的。
如來用瞭種種的神通、言辭、音聲、辨才,作大師子吼,為眾生說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在解脫長者的身上,清凈無礙,卻又毫不雜亂。善財都看得明白,聽得清楚。解脫長者出瞭定,回復他的本來面目,對善財說:「我所契入的,叫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我體驗瞭我外無佛,萬佛皆備於我。我在定中,要見佛,就隨意能見十方十佛剎微塵數的佛國眾會。關於這,我好好的參究過一番。十方如來到這裡來嗎?我去嗎?不,如來並不來此間,我也並不往那邊去。這樣,我徹悟瞭能見的心,所見的佛,都是如夢、如影像、如幻、如空谷的回響,一切都是虛妄無實的緣起,本來解脫。
我更瞭解,一切是無自性的緣起,沒有常恒的、堅固的,有什麼樣的因緣,就有什麼樣的成果。像心中充滿瞭雜染的煩惱,就現起雜染的一切;凈化瞭自心的煩惱稠林,就顯現不思議的佛境。這雜染與清凈,也就在此中得瞭個消息」。
善財聽瞭說:「聖者!我想:心是真實的、常住的、清凈的,它就是佛。隻為瞭雜染的翳障,佛才轉為眾生。一旦凈除瞭虛妄不實的煩惱,眾生心就是佛,與一切佛無礙。所以要成佛,該從凈除自心的煩惱著手。聖者!我這樣理解,該不會錯誤吧」?
解脫長者說:「自凈其心,是真(諸)佛教,結論倒差不多,可是見解上還有很大的距離。最好,請你把心見、佛見放下來。我說:心是夢幻非實的,佛也是夢幻而非實的。諸佛從心想生,你以為心想是什麼?如來說得明白:心起想則癡,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堅固,(諸佛)常立在於念。以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
你要知道:無想念的真解脫,本來如此,沒有佛可見可求,沒有眾生可化。但愚癡的眾生會不得,菩薩要解脫,也要眾生解脫,這才巧用幻化無實的想心,覺悟幻化非實的眾生。直入無想無念的解脫還不難,菩薩偏要不礙解脫,從自己幻心的巧用中,修行佛法,嚴凈佛剎,教化眾生,立願成佛。要入這樣的不思議解脫,才真是難得。但這也還是由於自心具有高深的智慧,瞭達一切法的實相。
善財!要得自凈其心的不思議解脫,不但是深觀性空,應該行善事去扶助自心的脆弱;用法水潤澤自心的枯槁;用誠信、勇進、正念、不亂、智能去凈化自心,強化自心,使自心光明化;用佛陀的自在、平等、無畏力,發展自心。多多造作清凈的因緣,成就福德智能的如來莊嚴。
我的解脫觀是這樣,諸大菩薩當然還有深妙的。從這裡向南方去,到閻浮提畔的摩利伽羅國,那裡有海幢比丘在弘揚佛教,你去問他去」。
善財接受瞭解脫長者的教導,生起無限的感激。善知識是我的慈母,他使我舍離一切的無益;是我的慈父,使我出生一切的善法!善財悲泣流淚,辭別瞭南行。
7、理想的人生摩利伽羅國在南閻浮提的南端,就是現在南印的馬都拉,也有譯作摩利矩吒的。善財來瞭以後,就各處去訪問海幢比丘。知道他的人,都稱贊他,說他從海樣的大悲方便中,豎起眾生仰望的高幢。善財求見的心,格外真切瞭!
往來尋訪,在一個經行的廣場上遇見他,但他並沒有經行,卻在身心寂然的坐禪。善財在旁邊細細的觀察,見他在寂然不動的三昧中,流出利益眾生的凡夫、聖人,表現瞭現實人生的崇高目標。
見他的兩足,流出無數的長者、居士、婆羅門;從事農、工、商、學的事業,生產一切衣服、飲食、珍寶、莊嚴品,總之增加生活福樂的資具。救護貧窮者,安慰苦惱者,使他們消除衣食的憂愁,充滿歡喜心,走上菩提大道。
他的雙膝,流出瞭無數的剎帝利、婆羅門:從事政治、教育,用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訓導眾生,叫他們離惡行善。
他的腰間,流出無數的仙人(宗教師):說清凈梵行的戒學,說諸法無自性的智學,說世間言論規則的論理學,使眾生們生長善根。
他的兩肋,流出無數的龍王、龍女:他們富有藝術的天才,白雲、綺霞,點綴瞭虛空,把佛陀的道場,佈置得美麗莊嚴。
他的胸卍字,流出無數的阿修羅王:他是著名的魔術傢,因他的幻力,地震、海嘯、山崩,使眾生們感覺自己的脆弱渺小,因此放棄憍慢心、怒害心,不再鬥諍而和樂共存瞭。無常與苦難的警覺,眾生們不但滅除罪惡,還厭怖生死而出離它。有的還要自度度人,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去成佛。
他的背上,流出無數出世的聲聞、緣覺:適應背佛的小乘根性,說無我,說無常,說不凈,慈悲,緣起,說無所有;但那過於獨善而僻居寂靜處的,也為他說立願饒益一切眾生。
他的肩上,流出無數的夜叉、羅剎:看起來,他們是恐怖的,其實是世間的保護者。他們守護善人、賢人、聖人;守護佛陀與道場;守護世間的可憐者,使他們離卻怖畏、疾病、苦惱、過惡、災橫。
他的腹部,流出無數的緊那羅王、幹闥婆王:他們是著名的樂師,歌奏出百千的妙樂。樂音中,贊嘆諸法的實性、佛陀、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他們把佛陀化世與古人守護佛教的史跡,佛陀的妙法,都一一的歌舞出來。
他的口中,流出無數的轉輪王:他開發寶藏,救濟一切貧乏者,所以民眾不偷盜;解放宮中的釆女,使男女得所,所以不邪淫;發揚仁慈的思想,仁民愛物,所以不斷生命;教導民眾不說誑;不挑撥離間;不惡口罵詈;也不說無益而動人邪思的巧言;教他們節貪欲;除忿怒;發揚因緣的真義,破除世俗的邪見。用這樣的十善,去教化他的臣民。
他的兩目,流出無數的日天:把生命、喜樂、熱烈的光明,照破惡趣的苦痛,世間的黑暗層,眾生的愚昧,心中陰闇的稠林,使世界美化、凈化又光明化。
他的眉間,流出無數的帝釋(天主):他警覺一切天神,你們別錯會瞭!天國不是永生,是無常的幻滅。這唯有福德力,智慧力,正直的愛樂力,深徹的意志力,正念力,菩提心力,才是唯一的依怙者。他也贊嘆三寶,制止修羅殘酷的戰爭,魔王的搗亂。
他的額上,流出無數的梵天(世界的創造者):他為瞭世界的罪惡苦痛而焦慮,誠懇的請佛說法。
他的頭上流出無數的菩薩: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
他的頂上,流出無數的如來:適應種種不同的眾生,說種種法門。像這樣流出的一切,遍滿瞭一切世界,作成辦一切眾生的事業。
善財觀察這不思議的利益眾生方便,專志一心的觀察,不斷而深刻的體會。一直過瞭六月又六日,海幢比丘才慢慢的出定。霎時間,利益眾生的事業也不見瞭。
善財歡喜的贊嘆:「大師!這境界是多麼深廣無量!他使一切眾生出三途,離八難。他敞開瞭人天的大道,享受人天的欲樂禪樂,增長世間的有為樂。他使眾生超出有海;叫他們發菩提心,修福智的資糧行,生長大悲力、大願力,一直到成佛。大師!這不是我所能贊嘆的,這叫什麼法門呢」?
「這叫普莊嚴清凈解脫門。這三昧境界,實在是廣大無量!一切世界,一切佛,一切眾生,這一切的一切,如果能深入此中,什麼都通達無礙。
不過善財!你也不要估價得太高瞭!菩薩的偉大還多著呢!離此不遠的南方,休舍優婆夷在海潮區的普莊嚴園佈教,你可以到那邊去,請問他怎樣學菩薩行,怎樣修菩薩道。我想,你一定要大有所得。去!再見吧」!
善財聽瞭,歡喜踴躍的告辭南行。
8、悲海情潮海潮處,在摩利伽羅之南,是個濱海的區域,隔著保克海峽,與楞伽島相望。為瞭瞭解佛教,實行佛教,善財又不辭跋涉到這裡來。熱辣辣而多少帶點涼意的海風,不斷的吹著,掀天撼地的狂潮在怒吼。「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狂潮不已的沖動,吞沒瞭一切,也攝受瞭一切。風聲與潮音的交響,世間是雄偉而和諧!善財在這裡,獨往獨來的洞觀一切,沒入這一切中;他沒入一切的底裡,體驗一切的秘密。
優婆夷是佛教的在傢女弟子;休舍(希望)是無限的情潮:大乘佛教的聖者,到底希望些什麼?這確是值得參究的問題。善財這樣一邊想,一邊走,漸漸的到達瞭普莊嚴園。園在一帶平坦廣闊的高地上,四周繞著眾寶垣墻。
善財從空敞的園門進去,隻見一行行的寶樹,妙華盛開;氛氳的香氣,從微風中送過來。微風掠過樹枝,發出悠揚美妙的音樂。林子裡到處是池沼,滿滿的八功德水,又芬香,又清澈,連池底的金沙與錯落的寶珠,都明白可見。戲水的鳧、雁、孔雀、鴛鴦,悠然自得的在池中遊戲;有時,也偶然的唱一曲「定水湛然滿,浴此無垢人」的雅歌。池側有七寶階道,上去有欄桿;欄桿外,寶樹間張起瞭寶網與寶帳,這是澡浴者的休息處。此外,種寶蓮華的陂池,也著實不少。
園中有不少堂閣,都非常的富麗堂皇,尤其是莊嚴幢宮──休舍優婆夷的住宅。海藏寶平鋪的地面上,立著琉璃柱,蓋上閻浮檀金的黃瓦。宮中射出摩尼的光明,光中充滿瞭妙香;香、光莊嚴瞭普莊嚴園的一切。善財抬起頭來,見虛空中來去的雲霞,是香、華,是瓔珞、寶鬘,兩旁像禮敬的天子、天女,中間是遠來聽法的菩薩。善財走進瞭莊嚴幢宮,見無量的寶華座,陳列在寶光妙香與悠揚的音樂中。
中間,休舍優婆夷坐在真金座上。她戴著珠網冠、金釧、師子寶的耳璫,紺青色的長發,散散的垂在背後。身上披瞭摩尼的瓔珞寶網。這裡,聚集瞭無量大眾,都是從各方來親近她的。
善財上前去行禮,照例的敍述自己的來意:「聖者!我已發瞭無上菩提心,可還不知應該怎樣學菩薩行,怎樣修菩薩道。聽說聖者能善巧的教誨,特地過來親近,希望你肯指示我」!
休舍優婆夷望著善財說:「你就是善財嗎?前幾天文殊菩薩來這裡,他還提起你呢!善財!我得瞭離憂安隱幢解脫門,我達觀世間的一切。凡是來這裡見我色相的,聽我音聲的,紀念我的,或者與我同居共住的,給我服事的,都不會空過。他們一切的病苦除滅瞭,煩惱遠離瞭,進入無礙的清凈。我增長他們的善根,引他們走入功德之門。你想!那些不種善根的,不近善友的,不蒙佛力護念的,他們能來這裡親近我嗎?
善財!我告訴你:我這裡,十方諸佛經常來說法;我常常見佛聞法,與一切菩薩共住。我澡浴三寶的光明,得不思議的解脫。我不知什麼是值得憂慮怖畏的!這宮中的大眾,與我同行同住的;其它隻要加入普莊嚴園的,都是不退大菩提的聖者」。
善財見聞瞭這一切離憂法門,不覺坦然安樂說:「聖者!這是何等微妙不思議呀!聖者!你有這樣功德,從發菩提心到現在,有幾久瞭」?
「這不成問題」。休舍優婆夷直率的說:「我記得,從燃燈佛推上起,我在三十六恒沙佛的法會中聞法修學;再向前,我也記不得這許多。總之,菩薩上求下化的慈悲大願,是無量的;從大慈悲願門去修行,也不能用時間記算它;因修行而產生的三昧力,總持力,智力,通力,辯才力,感得的清凈身,都不可限量。發心所引起的一切,是那樣無量,你想能有最初發心的限量嗎」?
善財說:「聖者!是的!我的疑問,確乎是多餘的。這像大海的波浪,是無限不已的波動,追問它最初的波動,豈不太傻瞭!聖者!我相信你是快要成佛的;你自然知道,還要經過幾久,就要證得無上菩提呢」?這一問,休舍優婆夷與在座的大眾都笑瞭。
善財!「這還是不成問題!不論是眾生識海的愛浪,菩薩智海的願浪,同樣是無限而不已的沖動。向前推,既不能得發心的始量,向後望,能有成佛的終量嗎?你莫把菩薩發心的心量局狹瞭?發心的願望,是教化一切眾生,嚴凈一切國土。為瞭滿足這樣的大願,所以要遍往一切佛國,供養一切佛,參加一切法會,護持一切佛教;所以要知一切世界的成壞;要知一切眾生的心,根性,往業與現行:要滅盡一切眾生的煩惱,習氣。
菩薩無限而不已的願望,為瞭一切的一切。所以,如果一切世界的嚴凈完成,一切眾生的解脫完成,我的願望或者可以滿足瞭。但是,你想我願望的一切,這一切有限有量嗎?從事無限世間的凈化,無量眾生的解放,我的心整個在這點上,不舍世間的眾生,直到無盡的永遠。我希望如此,你說我考慮成佛的日子嗎?
為一切眾生而大願不已,精進不已,我從世界與眾生中,獲得無上的安慰。這是離憂安隱幢的真諦,那些急求自證者,是怎樣的熱惱憂怖啊!
善財!海潮處的佛教,是力的,狂熱的,你可以多多去參訪!在離此不遠的南方,那羅素有毘目瞿沙仙人,伊沙那聚落有勝熱婆羅門,他們的作風與我不同,但同樣代表佛教的真諦。好在相去不遠,天氣還早,你今天就過去吧」!
善財接受瞭她的指示,依依不舍的告辭出來。
9、沖破時空的限礙善財從普莊嚴園出來,看看天色還早,就直向那羅素(不懶惰)地方來。轉過一個山坡,見山坳裡茂林修竹,華香鳥語,好一個清涼自在的世界!樵夫們指點說:「毘目瞿沙師徒門,在那右邊的栴檀林裡」。
善財就穿過竹園,向栴檀林來。隻見毘目瞿沙仙人,三十上下年紀,頭上結瞭丫髻,穿著樹皮衣,坐在青綠的草座上。他的學徒們,有著鹿皮衣的,有著樹皮衣的,也有編草為衣的。一個個頭挽環髻,在他的身前身後,坐著走著。善財恭敬的過去參禮
毘目仙人望著他的徒眾說:「難得!難得!這位遍參諸方的童子,已發瞭菩提心。他要予一切眾生以無畏,要深入佛海;光耀智能的朗月,照明世間的黑暗,消滅他的毒熱」。
仙眾們聽瞭,非常的欽佩善財,大傢把香華散在他身上,向他致敬說:「可愛的童子!可敬的童子!我們敬祝你前途的光明。你必然要救護一切眾生!你是福德山,智能山,也是明凈的智日。我們相信,福德與智慧,必將因你而普及到世間」!
毘目瞿沙在旁說:「是的!你們的敬贊是對的。凡是發心的聖者,他必然要圓凈佛道」。善財在禮拜的時候,受到仙眾們的敬贊,也沒有否認,隻是感覺自己責任的無限。他用微笑敬答仙眾們的好意,用誠敬謙和向毘目瞿沙請教。
毘目瞿沙說;「我得瞭無勝幢解脫門,你要瞭解它,請把右手伸出來」!
仙人用右手緊握善財的右手,剎那間,善財自覺力量充滿瞭身心。覺得自己已到瞭十方十佛剎微塵數的世界,見佛剎、眾會、佛陀的莊嚴;見佛陀適應眾生而說法,一字一句都受持不忘。善財又自覺在這一一世界的一一佛會中,或是一日夜,或是半月一月,百年千年,或是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在那裡見佛、聞法、修學。
善財深入瞭無勝幢解脫,不再為悠久的時間,廣大的空間所脅制,獲得普攝諸方與三世無盡的慧光。他金剛一樣的堅固不拔,粉碎一切的障礙。智慧的一切明凈(普莊嚴),引出無限的精進,體現凈化一切又融攝一切的如空的佛智。
仙人把手一放,善財立刻見自己還是舊樣的善財,還在那羅素的林中。仙人笑問道:「善財!你還記得嗎」?
善財禮謝說:「這是聖者的慈悲,是聖者勝過一切,一切不能勝過的大力」!
「善財!我所證知的,就是這突破時空限礙的精勤。你的前程無限,你該不斷的前進」!
善財參過那羅素,又向伊沙那聚落來。
10、烽火連天善財在路上,聽說伊沙那(長直)的形勢不大安定,現在正陷在狂熱的騷動中。一住直前的長期苦幹,從路人的表情看起來,著實有點憂慮。善財呢,為瞭菩薩行的修學,顧不得它是否在騷動,為什麼騷動,決意向伊沙那來。
問起勝熱婆羅門,知道他就在不遠的前方。善財翻過瞭東南大山,隻見勝熱在不顧一切苦痛中修行。假如說苦幹,這是苦幹的榜樣瞭。滿山滿谷的大火,前方後方,南方北方,延長擴大起來,成為嚴密而猛烈的火網。大火中白刃相接,築成劍樹與刀山的高峰。勝熱與他的同行者,踏上高峻的刀山,跳入火網去。刀山與火網,似乎是他們的安慰。
善財一見,不覺有點戰栗,遠遠的贊嘆下拜。勝熱見瞭善財,不息的揮手狂呼:「童子!來!你說;菩薩有隔岸觀火的嗎?來!你要學菩薩行,修菩薩道,這不難;你能踏上刀山,向大火直跳,我保證能滿足你的一切。站得遠遠的敬禮,這有什麼相幹?你是菩薩,是童子,那麼來!快來!快來」!
這時,善財不免狐疑而躊躇瞭。人身難得,見佛聞法得善知識的指導,是難而又難。登刀山,入火聚,這不會喪失生命嗎?沒有這人身,憑什麼修行度眾生!這怕是魔化的惡知識,是反佛教者,他將引導我走上毀滅,走入惡道,障礙我的修學。善財這麼一想,不覺渾身戰抖,準備立刻退下來。
「善財!善財!你千萬不要那樣想」!善財一怔,抬頭見雲霞繚繞的虛空中,十千梵天在呼喚他。
「善財!這是聖者的金剛般若光;他堅強而勇猛的精進,從沒有後退。他要消滅世間的一切貪欲、邪見,解脫老死的怖畏。你認為人身難得:這自然是難得的。但生命是無限的無限;在生命洪流中,這渺小的一生,算得什麼!你太為這一生打算瞭!你不要狐疑,我們,你該是知道的。我們自以為是自在者,是世間的創造者,應該支配世間,是世間的最優勝者。但是勝熱婆羅門的苦行,刀山火光震動瞭我們,使我們憂慮驚惶,寢食不安,拜倒在勝熱的跟前。
他呵責我們:你們憑什麼創造世界,支配世界?他滅除我們的邪見狂慢,教我們在大慈悲的廣大心中,發菩提心。你想:他是魔化的惡知識嗎」?
梵天還在勸導,魔王也在虛空中出現瞭。「善財!你不該懷疑善知識!你可以想我們,障礙他人的解脫自在;凡是要超出我統治的,我就千方百計的障礙他。威脅引誘,唱道和平正義而又為自我的權益而戰。總之,隸屬我的,就是善,是自在,解脫,就是真理。
但是,婆羅門的苦行,刀兵的火光,使我們的一切,就是崇高的宮殿,尊貴的王冠,也黯淡無色而搖動瞭。我們開始醒悟,不再樂著統治世間的自由,到婆羅門那裡去請教。從此,我們不再障礙他人的進步為善,發菩提心。這樣的善知識,你是可以毀謗的嗎」?
他化自在天與化樂天,也在空中高呼:「我們利用他人而得的自在,物質的欲樂,是怎樣的虛偽!唯有勝熱婆羅門戰火的光明,使我們走上真自由,真喜樂」。
兜率天也在月光下出來瞭:「善財哪!聖者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落在自我的解脫中,狗咬枯骨,自以為少欲知足;受瞭虛誑知足的蒙蔽,不再為無限的光明而努力。勝熱的苦行,拯救瞭我們,擊破我們的懈怠。我們走出自己的殿堂來,不再想須臾茍且。我們從勝熱那裡,瞭解少欲知足的真諦,獲得無限的歡喜」。
東方的空中,三十三天與他的眷屬也向善財說:「善財!我們敢憑自己的經驗向你作見證。我們生在天朝,從來天國的榮華,使我們憍慢放逸,沈迷在金粉的欲樂中。連釋迦佛的教授,也大半遺忘,很少能把它放在心上。阿修羅不斷的侵略,不得已高唱和平,文飾自己的懦弱。我們快要從天上落在地上,虧瞭勝熱婆羅門的苦行──刀、火,才恍然警覺。我們不敢樂著天國的五欲,接受他的指導。一切在無常演變中,過去的光榮,瞬息的過去,未來的需要現在來創造。我們舍離自我的欲樂、憍慢、放逸,在不斷的恐怖中,堅固我們的菩提心」。三十三天在勸告善財時,把許多曼陀羅華,華雨繽紛的散在勝熱的身上。
虛空中,隱隱的神鬼都現出身來。海國的龍王,好作空中襲擊的迦樓羅,醉心音樂與跳舞的幹闥婆、緊那羅,一個個的忠告善財。天色忽然黯淡瞭,龐大的醜類,身長八萬四千由旬的阿修羅,從東洋大海站起來,一手摸著太陽,發出呀呀的怪聲:「善財!他是否魔化的惡知識,我把自己的一切告訴你,你可以自己考慮。我們住在東洋,雖然與天朝有著姻戚的關系,但猜疑憍慢,無限的貪欲,促我們經常向天國進攻,想掠奪占有天宮的一切。有時,損兵折將,戰戰兢兢的躲在藕絲孔裡;有時,美女成為天宮的舞女。但野心不死的我們,還是不斷的向天朝騷擾。自從勝熱婆羅門的苦行,扇起熊熊的戰火,火光震動瞭我們的老傢。大海狂嘯瞭,大地震動瞭,我們自負的力量,什麼也不再存在,我們覺悟而懺悔瞭!舍離瞭憍慢、放逸、諂詐、虛誑,從勝熱婆羅門的教誨中,獲得佛陀利他的十力」。
那時,山谷中,樹林中,虛空中,一群群的夜叉、羅剎、鳩盤茶,他們都現身說法:「善財!刀山,大火,是反佛教的嗎?你想:我們從前,假借天帝的意旨,吸人的血,吃人的肉,不要說脂膏,有時連枯骨也要吃。世間咒詛我們,怨恨我們,我們反引以為憍傲。勝熱的刀鋒戰火,消滅瞭我們的鬼性,我們高呼聖者慈悲!我們是願意懺悔的。我們生起慈愍心,對眾生不再敢惱害。懺悔過去的一切,成為佛化的新人」。
空中又有天人在歌唱,他們禮敬勝熱婆羅門,歡喜中流著熱淚:「聖者!過去我們過的是什麼生活?阿鼻等八大地獄中,受赤火的焚燒;八寒地獄中,受狂風、大雪、堅冰的酷虐。我們是餓鬼,貧窮困苦,一切都不是我們所能享受的。我們是畜生,無條件的忍受他們的宰割。唯有聖者刀山火網的光明,解放我們,使我們的痛苦休息。我們真誠的感戴你,信仰你,服從你。現在,我們是從地獄的底層生在天上,享受天堂的幸福。我們知道你的恩德,願意永遠的瞻仰贊嘆你!從你修學佛法,發大菩提心」。
香華堆滿瞭刀山火焰,歌音充滿瞭虛空。勝熱婆羅門照樣的登刀山,入火坑,善財卻慚愧無地而懺悔瞭。他向聖者作禮說:「聖者!我是童子,我是幼稚愚癡。我懷疑你,心中誹謗你,這一切的錯誤,願聖者容許我的悔過」!
勝熱說:「是的,善財!你真是童子,幼稚愚癡。你應隨順善知識的教誨,一切無疑。應當懺悔。佛法中,有罪當懺悔,懺悔則安樂」。
善財聽瞭,從歡喜中湧出無畏的精進,大踏步的走上刀山,投入火網中去。一到中間,接觸瞭火光,不覺說:「奇哉!奇哉!刀山與火聚,竟是這樣的安樂」!
勝熱說:「這是你自己所證得的。在不礙性空的般若中,為解脫眾生的苦痛,上刀山,入火聚,才是菩薩的快樂自在,這是我的無盡輪解脫門。大菩薩的大精進,還多得很,我也不明白,你該再向南方前進。師子奮迅城的慈行童女,你可以參訪去」!
善財感激善知識的開示,熱淚橫流的別瞭出來。回望伊沙那的火光,似乎比方才更旺盛瞭。
33、一片贊佛聲菩提場中的普賢菩薩,是廣大行願的實現者。在他清凈的心華中,正見瞭佛陀的真實。一種正覺的同情,從心的深處浮現,充滿瞭一切法界。無限的崇仰敬愛,使他與同行同願的普賢行者,唱出無盡的妙音,頌贊佛陀的真實,一直到未來:「清凈妙法身,三界無倫匹!超出諸世間,有無不可說。無依非不住,不去非不至;夢境如空華,我觀佛如是。佛海摩尼寶,隨應而差別,非色非非色,似現無所得。一切難為喻,喻所不能及!虛空或可量,難盡佛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