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_《金剛經》四句偈釋義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_《金剛經》四句偈釋義

時間:2019-05-20 11:11: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一切有為法(1)

提要:

■ 佛弟子要照佛說的法去作觀

■ 佛法重修行,不能成為世間學問

■ 這車破裂得真快呀

■ 對人世間不能有貪戀,要觀苦才修得好

佛弟子要照佛說的法去作觀

今天,在這短短的一個小時裡,咱們講講《金剛經》裡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觀,就是叫我們作觀想。修觀時要端身正坐,金剛結跏,坐好瞭,再修觀。我們修的是止觀法門。修行人靠一天坐兩次修觀,遠遠不夠。佛門的規矩,出傢人一天要修六次定,時間不一定很長,長也可以。我們居士,一天要修六次定是很困難的,我們一天修兩次好像也夠忙瞭,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晚上工作回來,疲勞得很,一坐就要昏沉,打瞌睡。所以,基本上隻有早上一次。難免心理上不太踏實,每天修一次定,短短半小時,乃至一小時,到底行不行啊?其實,我們對佛法的修行,或者作觀,還沒有全面地瞭解。我們這樣盤起腿來修定叫靜中修,我們一醒來到睡著,白天的時間裡,我們都應該作觀想。

佛法重修行,不能成為世間學問

生活中怎麼作觀想呢?要按照佛經的指導去作觀想。一切都離不開佛法,離開瞭佛法,我們等於在搞世間法。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跟世間法也差不多,不過是世間法中多添瞭一門學說叫佛學課,或者叫古代佛教哲學,僅僅是增加一點知識,而跟修行就沒有聯系起來。

我們在理論上懂瞭,思想上受瞭一點啟迪,離修行還差得遠。修行要真實地修,不走彎路,勇猛精進,既要穩又要快。走瞭彎路,那就不快瞭,自己搞一套,那就不穩瞭麼。所以呢,既然是佛弟子,那麼一切的一切都要依照佛的教授教誡去做。

這車破裂得真快呀

佛怎麼教導我們呢?佛跟比丘講的法多,跟居士有時也講,不過以跟比丘講的法為主。居士有的地方可以學,除瞭比丘戒居士不能學。釋迦佛跟出傢的弟子們講:你們在走路的時候,年青美貌的不要看,年老的,生病的,難看的要多看,應該要多體會人生的苦,體會人生的無常,一切都在動蕩變化之中。《阿含經》裡有這麼一件事情,有個修行人,出去的時候看到路上有輛車,等到他回來再經過原來的地方,那輛車已經破裂瞭,他就說瞭一句話:“這輛車破裂得真快呀!”由此可見,任何東西都是靠不住的。

對人世間不能有貪戀,要觀苦才修得好

密勒日巴是白教的一位祖師,當年他辭別瞭母親去修道,跟他母親的苦痛分不開。因為母親要報復,所以叫他去學法修神通。後來密勒日巴修咒放雹造瞭很重的惡業,他的師父瑪爾巴上師是個居士,為瞭消除他的業障,就用種種的苦行磨練他。因為他造過業,如果不消除,難以成就。例如,叫他去蓋房子,說房子蓋好,才傳法給他。房子蓋好,師父又說我不是叫你蓋方房子,我要蓋圓房子。重新拆掉,圓房子蓋好,又說我要的不是一層樓,我要兩層樓。蓋好瞭,又說我要蓋一個像月亮那樣彎彎的房子。蓋瞭拆,拆瞭蓋。密勒日巴一個人背石頭,背得皮肉都爛瞭也沒有退心。後來師母心裡不忍,說:“上師也太沒有慈悲心,你趕快到別的地方去學法吧。”就給他寫瞭信介紹到瑪爾巴上師的大徒弟那裡去學。可是,沒有上師的印章,師母娘就去偷印章,蓋上瞭叫他趕快跑。誰知密勒日巴剛到,後面一匹快馬也趕到瞭,上師的親筆信來瞭,說:“你趕快叫我這個罪孽極大的孩子回來。把你的羊也送到我這兒來。”大師兄跟他說:“沒辦法,師父來信瞭,看樣子你這封信有問題。”就隻好送他回去,把所有的羊趕到上師那裡去,連一隻跛羊,大師兄也背走瞭。這故事告訴修行人,要觀苦才能修得好,對人世間有一點愛好一點貪戀,很難修得好。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一切有為法(2)

提要:

■ 人世變幻無常,就像天上的白雲

■ 是感情作用使我們投入到喜怒哀樂中去

■ 如今人還是很不幸的呢

■ 不能圓滿因有漏

■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壞空規律裡

人世變幻無常,就像天上的白雲

我們非但要觀自己,一天一天在老起來。年青美貌一到老瞭,臉就難看瞭,走路氣喘瞭,頭發白瞭。一切美好的理想全破滅瞭,走過的道路再也回不去瞭。我們還要觀別人的苦,眾生的苦。我是如此,一切眾生也是如此。人世間的一切變幻無常,就像天上的白雲,一會兒變龍頭,一會兒變狗頭,一會兒成瞭一條尾巴。

是感情作用使我們投入到喜怒哀樂中去

人與人之間相聚,是感情作用使我們投入到喜怒哀樂中去,或者成親傢,或者成冤傢,親傢又會變冤傢,冤傢有時也會變親傢。人與人相聚和分散,就像天上的浮雲那樣,浮雲聚在一起要不瞭多少時間就分散瞭,一分散什麼時候再能重聚,誰也不知道瞭,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情。

如今人還是很不幸的呢

人世間經過多年的奮鬥,為瞭想把人世間搞好。歷史上古今中外為老百姓著想的人是常有的,科學傢創造發明,貢獻人類,教育傢提供瞭種種教育,希望人類平等、友愛、團結,可是現實中還有很多不幸的人,所以我們難免有時候會灰心,老瞭也就算瞭。就像一朵花那樣慢慢地枯萎下去瞭,自己枯萎下去瞭,子孫又跟上來瞭。我們曾經還不是祖父祖母父親媽媽的子孫麼?

不能圓滿因有漏

如今我也到老年瞭,看看自己,想想別人,再體會體會現實生活,這一切的一切,由於世間上的人智慧有限,始終沒有完全解決矛盾。有瞭一個辦法,可是這個辦法到後來又出瞭漏洞瞭,所以叫有漏法。

雖然世間學問是一種智慧,那是有漏的智慧,始終沒有圓滿過,始終沒有協調過。年青時候就聽到國外有改良主義,也不知道哪個時代開始的,到如今經過瞭多少年的改良,究竟改好瞭沒有?如果改來改去還有漏洞。那麼要改到哪一年為止呢?誰也答不出來,這就是世間法。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壞空規律裡

所以世間法又稱為有漏法,又稱為有為法,有作為有造作,可以給人類提供貢獻,可是不徹底不究竟。在智慧不圓滿的基礎上,要想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是不可能的。一切有為,一切造作,它必然有成功的時候,一成功它會存在一個時期。但是,過一個時期它又變化瞭,所以都是在成、住、壞、空的規律裡邊。佛告訴我們要觀察它,要看透它,看透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1)

提要:

■ 夢境隻能給人留下一點回憶

■ 好夢做完做惡夢

夢境隻能給人留下一點回憶

過去如夢,再也回不來瞭。不要說一年前做的夢,我們早就全部忘光瞭,就是昨天晚上的夢,你也抓不住瞭。而且說現在,現在就過去瞭,現在一過去,又像夢境那樣瞭,隻能給人們留下一點回憶,其它什麼都沒有瞭。所以在人們回憶過去的時候,真像是一場夢哦。那麼既然是一場夢,我們為什麼還不從夢中醒來呢?

好夢做完做惡夢

就像我們做瞭個好夢,夢剛醒,自己還以為沒醒,好像這個世界怎麼中斷瞭呢。後來腦子方才醒瞭一點,哦,我可能醒瞭吧。趕快別醒,再睡著,還想回到那個好夢裡去,能回得進去嗎?前面一個好夢,你還想做夢,再睡著做惡夢瞭,所以這就是眾生。人世間的白日夢也是如此,前兩年鴻運高照,一切順利發財啊,兩年一過,情況不對瞭,還拼命地想,我再回過去,再做好夢去。可是回不過去瞭,過去如夢哦!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2)

提要:

■ 現實的一切都在變幻

■ 親人會死亡,良友會別逝

■ 什麼都不屬於我們自己的

■ 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

■ 把一滴水投到大海裡去

■ 脫下的鞋,明天還能穿嗎

■ 子孫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

現實的一切都在變幻

幻呢,現在如幻,現在有是有。佛教不否定現實,佛教承認現實。我們承認現在是有,不過從一切都在變幻來看,現在的一切也要變幻。所以要變幻的東西,就是如幻。

這個幻,並不是玄虛的說法,而是指的一切環境,一切東西都要變化。小時候看的戲,總是那些流落街頭的流浪漢,過去都是揮金如土的公子少爺,全變瞭。沒有一樣東西不變的,就等於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親人會死亡,良友會別逝

有一個信佛的傢庭,兒子也念佛,結婚剛一年生瞭白血病就死瞭。在醫院治療時,他本人雖不知道,可能也估計出來瞭,要我陪他,我隻能每天去。到瞭過年,他的父母跟我說:“太辛苦你瞭,真過意不去,明天大年夜你就別來瞭。”我回傢側身就躺在床上,也太累瞭。一睡著就做瞭一個夢,我接到封信,是“良友別墅”寄來的,我傢以前住在淮海西路,有個很漂亮的別墅,叫“良友別墅”。夢一醒,一想不妙,馬上翻身趕往醫院,為什麼?良友要別逝瞭,好朋友要生離死別瞭。他父母見我大年夜還趕得來,很受感動。唉,沒幾天就死瞭。留下個年青美貌的妻子,才結婚一年,死的那天正是他們結婚的那一天。

什麼都不屬於我們自己的

在他病重時,信佛的朋友怕她受不瞭刺激,想啟發啟發她。有一天指著她床頭一面鏡子問她:“世界上有哪一樣東西是屬於你的啊?例如這面鏡子,好像是屬於你的,不小心一碰,摔在地上就粉碎瞭。”

所以我們也應該這樣想,哪一樣東西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切變幻無常,如夢幻泡影。

生命好比水面上的泡

生命如泡,好比水面上的水泡泡。要不瞭多久,你不碰它,它也要破掉。生命如泡,年青時總覺得日子很長,過瞭五十歲才感覺到日子快瞭。像我現在這樣的年齡,真像古人形容紡紗織佈的梭子那樣快。無論在哪兒,我都有這樣的感覺,睡醒瞭起來,晚上又要躺下去睡,在這個床上,爬起來躺下去爬起來,就是這樣過日子。我想怎麼又要躺下去呢,一天又過去瞭,可真快啊,我們的生命會很快走向死亡。以前有人算命,說我早該死,看樣子都是你們把我拖住瞭,如果你們沒有把我拖住啊,我可能像一朵花那樣隨著我的年齡枯萎。

把一滴水投到大海裡去

有個比喻是非常不錯的,一滴水放在桌子上很容易幹枯,如果把它投入到大海裡去,那麼這個生命就長瞭。人總有一死,在沒死的時候,我們何必把一滴水孤立起來?我們把自己投入到眾生那裡去,念念不忘眾生,還會活得健康一點,活得長壽一點。

脫下的鞋,明天還能穿嗎

舉例子,隨便聊聊。這一次回來,有人說我胖瞭,有人說我瘦瞭,也不知道到底我瘦瞭胖瞭。在上海說我胖瞭,在無錫說我瘦瞭,眼睛也沒神瞭。我可不管,何必想自己想得太多。一方面,我們要準備明天就要死,既然明天就要死,今天趕快把要唸的經唸完它,把要度眾生的事情做完它。準備明天死啊,怎麼明天又沒死,也許明天的明天要死瞭。你們為什麼唸經不好好唸,閑話特別多,心裡打妄想,就因為你們不準備明天死麼。五十歲瞭,六十歲瞭,還以為日子還長呢,生命猶如泡,不要想得太好哦。古來修行人說,今天脫下去的鞋,明天輪得著輪不著你穿還是一個問題呢。我們明白瞭這個道理,並不是使自己更加消極,而是要醒悟到生命有限啊。如果再把生命時光浪費瞭,那麼究竟有多少時間來修行呢。什麼東西都不屬於我,無常一到什麼東西都拿不走,隻有你修行所得的智慧福氣才會跟你走。

子孫怎能救你出生死苦海呢

忙瞭一輩子,傢產傳給子孫,子孫又怎能救你出生死輪回的苦海呢?而且子孫花費你的傢產,使他更消福氣。那麼既然自己也不需要那麼多的生活費用,又不留給子孫,你忙啥呀?修行人隻要吃口苦飯就可以瞭。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我父親沒有留給我一分錢,你們長大瞭,我也不留給你們一分錢,因為把錢財留給子孫的爸爸不是好爸爸。”我大女兒結婚的時候,我把她交給我的工資再還給她,不過,隻還本金不還利息,利息供養我。我小女兒在四川學佛,我寄去的錢,又給我退回來。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3)

提要:

■ 衣服裡面的白骨

■ 如影隨形,隻有業力跟著你

衣服裡面的白骨

忙來忙去不肯修行,這就是眾生的習氣。過去世善根,現在萌芽瞭,也想修行,卻又要求不高,修這麼一點點就可以瞭。其它時間還是照老習氣辦,走啊走啊樂啊樂,就因沒想到生命如泡。密勒日巴到修行有瞭成就,忽然起瞭一個念頭,想回去看看媽。瑪爾巴上師就跟他說:“你既然起瞭這個念頭,你就下山吧。不過,我們師徒就不能再見面瞭。”後來密勒日巴回到傢,在廚房裡看到媽媽一件衣服,他一提起來裡邊幾根白骨。密勒日巴感觸非常,一不小心手中的缽掉在地上就碎瞭。密勒日巴感嘆的說:“生命就像這隻缽,一掉下去就粉碎。”

如影隨形,隻有業力跟著你

影呢,業如影。業力永遠跟著你走,不論是惡業善業,人死一切帶不去,就是業力帶得去。如影隨形,好像影子跟著形狀那樣。你們看,燈光底下,墻壁上不是有個影子麼,有形總有影子,影子總跟著形的。所以,活著的時候千萬不要造惡業。佛弟子要造好的業,不要造惡的業。造業的人這一輩子瞭不脫,還會帶到下一輩子。你的第八意識裡種子下去瞭,就很難拔得掉。

如夢幻泡影,過去如夢現在如幻生命如泡業力如影。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提要:

■ 生命的短促,如露亦如電

■ 應作如是觀

■ 青春留不住,一切皆無常

■ 要觀苦,觀無常,觀無我

生命的短促,如露亦如電

如露亦如電。清早樹葉青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它就幹瞭。空中的閃電多快啊,一閃就過去瞭,這是比喻生命的短促,比喻世間的變幻無常。

應作如是觀

應作如是觀。佛告訴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生命身體,對於人世間的一切,我們每個佛弟子都應該這樣觀。我們從早上一醒來到晚上睡著瞭這一整天,我們都可以照金剛經這四句偈修觀。如果你得到啟發瞭,那麼無論走到哪兒,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你就抓這個材料來作觀。譬如你們現在聽到時鐘的響聲就可以作如是觀,嘀噠嘀噠,一秒鐘都不停,一出聲音就無常。

青春留不住,一切皆無常

有一次我是這樣作觀的,那可能是七十年代的事。有個年青的女居士,要我到醫院裡去給她媽媽看病,她說:“因為我母親特別想你,希望你去一次,醫生不一定會有意見。”我就去瞭,我坐在她母親床邊,稍微給她按摩一下,她母親很老瞭,牙齒也沒瞭,挺難看的。旁邊坐著她的女兒,隻有二十幾歲,我看看她母親,又看看她的女兒,又看看她母親。我看瞭一會兒明白瞭:從前這個母親就是現在這個女兒,現在這個年青的女兒就是將來這個年老的母親,她母親的當年還不是像現在女兒那樣。青春留不住,一切都無常啊,所以佛就教我們“應作如是觀”。

要觀苦,觀無常,觀無我

一切的觀法中,最最重要的觀就是觀無常,剎那剎那變;觀苦,生老病死;觀無我,自己作不瞭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別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觀,這就是苦、無常,無我,再加個“涅槃寂靜”,就叫四法印。什麼叫法印?像個印章那樣。佛法的印章,苦、無常、無我,就是三個原則。所以這四句偈就是叫我們好好觀苦,觀無常,觀無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麼就講到這兒。

(1996年5月)

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