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誦準提咒_準提咒的念誦方法_南懷瑾準提咒念誦方法
我們生命本身就有氣,故調整自己的氣,然後一口氣、一口氣地唸,心氣合一的唸。當然,有許多人把它當成練氣功,這也不錯呀!你的身體至少越唸咒、越修行,精神越來越好。千萬不要在喉嚨上面叫。亂叫、幹叫,把喉嚨叫啞瞭。我們這裡很多同學過去唸經,幹什麼喉嚨搞啞瞭?後來才懂得一口氣、一口氣唸。“嗡嘛呢叭咪吽”,一句連一句,中間不要呼吸,實際上你舌頭、嘴巴在動,舌頭在發音,無形中身體內部也在呼吸。要知道,人的呼吸是全身毛孔都在呼吸。隻要活著的人,不僅鼻子在呼吸;不過鼻子的呼吸最明顯而已。所以你唸咒子“嗡嘛呢叭咪吽”這六字真言,唸的時候一句接一句,中間不要呼吸,這就叫一口氣。唸到這一口氣曉得接不上,連小腹都癟起來,到最後,你讓它松下來,嘴巴閉著不要吸氣,它自然在吸氣。我們身體像個皮帶一樣,你把皮帶裡頭這一股氣統統癟出,把它癟完瞭,把皮帶一放松?
你們看過喂奶沒有?小孩子喂奶,那個尼龍奶瓶把水都捏出來,空氣癟完瞭,不是扁瞭嗎?一放松,怎麼樣?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瞭,這是最自然的氣功,身體就調整好瞭。
就這樣唸,你等這一口氣唸完瞭,嘴巴閉著不要特別呼吸(你加一點也沒有關系,不過有時候需要自然些),你就靜下來瞭,這個時候心裡頭一點雜想妄念都沒有,至少很少。為什麼很少?因為連呼吸都來不及,沒有時間亂想瞭,快要斷氣瞭,哪有時間想呀!所以這是最好的修行法門。你這個時候沒有雜念,呼吸充滿瞭,再開始唸,又是一口氣慢慢再來。“嗡嘛呢叭咪吽”隻能唸十句就沒有氣瞭,或者唸三句就沒有氣瞭,或者有些人唸二十句才沒有氣,慢慢越來越增強,練到以後“氣滿不思食”,不想吃飯瞭,並不是胃有毛病;元氣充滿的人,吃與不吃都一樣的。吃也可以,多吃、不吃也可以,好久不吃、個半月不吃也沒有關系。要吃,吃它一大堆也沒有關系。
曉得一口氣、一口氣的唸,這是初步,將來再進步還有很多的方法,這是真正的修持。所以,修密法是一切的“有”法,修“有”。我現在講瞭半天,元氣都沒有瞭,道傢的術語“開口神氣散”,氣就比較不容易凝聚,但是給諸位來個共修,瞭解這個咒語的唸法,一口氣、一口氣的,尤其身體不好的人特別註意啊,你不一定跟到那麼長,中間短一點,你就休息。懂得這個原理,慢慢這樣唸下去。生命---我們這個生命就是一個元氣,元氣完瞭就死亡。元氣不是空氣,而是生命本能。
所以,一口氣、一口氣唸,自己本能的氣來唸。宏忍、聶程明,你們現在開始(唸誦)。我們唸的時候都攝六根,眼睛開閉沒有關系,但是眼神要收回來,收回到自己內在,乃至收回到後腦,收回到與虛空合一。這是簡單的講,詳細的有很多方法。我們就唸“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師領眾唸誦)。頭要正,不要低下來,耳朵不要聽外面,回過來聽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聽自己唸誦的聲音。(師領眾唸誦約八分鐘後,說:“靜下”)就是這樣,此心不動,越定久越好。念頭動瞭,就默唸“嗡嘛呢叭咪吽”,繼續這樣的唸。我們因為時間的問題,隻做這麼一次的示范,由這一點深入進去就會有所成就、有所感應。當咒語唸到這裡,一口氣停瞭,這個時候雜念妄想沒有,心如止水這個境界,如果有,越定久越好。所謂定得好,自性清凈的境相,就是清凈的現量境相有少分的現前,這個很好。
這樣一口氣一口氣念,同你練九節佛風一樣。念到後來連肚皮都癟進去瞭,沒有瞭,還在念;最後放松,自然吸氣,充滿瞭再開始念,比你練九節佛風,什麼氣功都有效。身體、精神越來越健旺,乃至兩腿坐不住,氣脈念好瞭,一直念到下面氣通瞭,自然經過屁股那裡,一路一路都會自己震開瞭,到瞭大腿、膝蓋、足底心,連十個足趾頭都在發樂。氣通瞭,一身都暖和瞭,甚至想脫衣服才好哩!而最後連所穿的衣服都沒有感覺,也沒有身體的感覺,完全在一片音聲海中,音聲海是什麼?--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後法界同聲,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與我合一的心海中...
要知道這樣一口氣、一囗氣的念誦,嘴巴不會發乾的,稍微有點感冒,這樣一念,出身汗就好瞭,都化掉瞭。精神不好的,待精氣神一充滿,當然好瞭。乃至腸胃不通也會走通瞭,心臟不好也會打通瞭,肺部不清也能清理瞭,這些都是附帶的功能,目的不在醫病...
道傢的莊子也曾經說過:“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為止,得道的人卻從腳底心發出來。你不要說丹田在人的肚臍下一寸三分,誰去量過?是有這個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那裡?這些我都講瞭,但你們不要去管它,不要著這個相,氣自然通瞭,充滿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