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

第三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聽佛偈

時間:2019-05-20 11:33:1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話說妙莊王在先聽說又生瞭一個小女兒,心中老大有些不高興,及至聽得生時有許多異兆,想起寶德後懷孕時的夢境,暗想這孩子遮莫有些來歷,心中才寬慰瞭不少,就挨著妙字的排行,替他取名叫妙善。朝野的臣民,聞知國王又新添瞭一位公主,人傢都歡欣鼓舞,開起慶祝的大典來。妙莊王就在宮中大宴群臣三日,在這三天裡面,興林國中端的舉國如狂,到處懸燈結彩,演劇開筵,喜氣沖天,歡聲雷動,好一派升平氣象。本來百姓在承平豐稔之餘,又逢到如此喜慶之事,自然值得快樂瞭。閑言休表,再說妙莊王在宮廷歡宴的第三天,命宮女將妙善公主抱到殿上,與群臣相見。不料這小孩子在宮中倒也無事,一到殿上,見瞭群臣酒醺肉炙的情形,馬上放聲大哭起來,再也休想住口,連乳她都沒用,鬧得乳娘慌瞭手腳,群臣停瞭杯箸,妙莊王滿腹不快。正在此時,忽有黃門上殿奏說:‘門外有一位龍鐘老叟,說他有物獻與公主,求見我王。’妙莊王便命宣到殿上,隻見那老者仙風道骨,品貌不凡,妙莊王便向他問道:‘老人傢你姓什名誰?何方人氏?今天到此有什麼事情?快快從實說來。’老人道:‘我王且休問老拙姓名來歷,先把我今天來此的原因,講給我王知曉。老拙聞說我王新添瞭一位妙善三公主,大宴群臣,故而特地趕來,一則替我王道賀,二來要將這公主的來歷告知我王。須知這位公主是慈航降生,來救世間萬劫。我王不要小看瞭這位公主,她會將現在人王的國傢,將來化作佛王的國傢哩!’妙莊王聽瞭這一番玄妙的話,不覺哈哈大笑道:‘看不出你偌大年紀,倒會胡說打謊,那慈航大士,不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清福,倒肯重墮塵劫,托生這裡來,做個凡夫俗子,這豈不是情理以外的事?還說什麼人王國佛王國哩!根本就是你這老頭兒編的謊言,你想騙得信孤傢麼?’老人道:‘我王有所不知?佛門之內,雖大都是抱出世觀的,但也未始沒有抱入世觀的,慈航大士因為看瞭世人塵劫深重,苦厄難消,故發瞭尋聲救苦的宏願,今番投胎人世,豈是偶然!老拙何人,敢在我王面前打謊?此事委實是真。’妙莊王又道:‘就算老兒的話有些來歷,縱使慈航大士發願入世救劫,也該化作男身,不合投生一個女兒,這也出於常情之外啊?我終有點不信。’老者聞說,連稱‘善哉善哉!此中因緣,豈能一一向我王說明?不信隻管由你不信,但到將來,終有分曉的一天,如今老拙也正不必分辨。’正在說話之時,那位抱在懷中的妙善公主,哭得益發厲害瞭。妙莊王聽瞭小兒的哭聲,不覺心頭一動,接著向老者道:‘如此說來,你這位老人傢,既然知道此兒宿世之因,想來是個有道之人,現在這小兒如此狂啼大哭,究竟是為瞭些什麼?你可知道不知道?’老者打個哈哈道:‘知道知道!一切前因後果,無有不知道。公主的哭啊,這就叫做大悲!公主因為見我王為瞭她誕生,大開筵席,不知共殘殺瞭多少牛羊雞豕,蝦蟹禽魚,傷瞭許多生命,供人傢口腹之惠,增自己無窮之孽,因此大大不忍,故而啼哭不住。況且大悲的主旨,不僅限於人類,凡是有生機之物,一概包括在內,就是一草一木,也同樣的慈愍,又何況牛羊禽魚的生命呢?’妙莊王道:‘既然如此,你老人傢可有什麼方法,使這孩子住哭嗎?’老者道:‘有有有,待老拙念一偈,她聽瞭,自然不會哭。’他於是便走到妙善公主身旁,用手摩看她頂門,喃喃的念道:

‘莫要哭,莫要哭,莫要哭昏瞭神,閉塞瞭聰明,莫要忘瞭你大慈的宏願,入世的婆心,須識有三千浩劫,須由你去度,三千善事待你去行,莫要哭,聽梵音。’

說也奇怪,那老者如此一念,那妙善公主果然像懂得的一般,豎著耳朵聽,睜著眼睛向老者看瞭一看,已理會得他的意思,立刻就止瞭哭,兩隻小眼晴,卻釘住瞭老者。這麼以來,把妙莊王與合殿群臣驚異得面面相歔,嘖嘖稱奇。正在此際,忽聽得老者說道:‘如今公主哭是止瞭,老拙也不能在此久留,就此告辭瞭。’說罷,向妙莊王打瞭一個躬,兩袖一揮,清風起處,逕自揚長下殿而去。看他腰輕腳穩,健步如飛,不像是老人的行動,妙莊王到此,知道他是一個有道高人,失之交臂,豈不可惜?便吩咐值殿侍衛,快去追趕,將老人請回,說孤傢還有事要請求指教,務必請他回轉,但是要善言相請,不可鹵莽得罪於他。侍衛領命而去,直到朝門,已不見老人蹤影。於是人傢乘著快馬,分東南西北四路出發追尋,可是尋遍瞭六街三市,終究沒有老者的影子。向眾百姓問問罷,他們又都處身在狂歡極樂的環境中,忙著飲宴取樂,誰也沒有留心什嬤老者不老者,因此也問不出一個究竟來。那一班侍衛弄得沒有法子想,隻得再向四處尋訪瞭一番,依然不見,隻好回宮覆命。妙莊王向群臣道:‘分明看那老者走的,隻一瞬之間,就命他們去追,如何就會不見,難道那老者竟會插翅飛去不成?’群臣個個驚異,大臣婆優門奏道:‘臣想今天百姓慶祝,六街三市,熱鬧異常,老者又健步如飛,當他闖出朝門,混在人叢之中,自然一時不易一尋覓,若著侍衛逐戶挨傢的尋訪去,定有老者的著落。’話聲未絕,早有左相阿那羅接著奏道:‘使不得!使不得!今天百姓正自歡歡喜喜的慶祝盛典,若挨傢逐戶的搜尋老者,豈不打斷瞭他們的高興,擾亂瞭大典?照老臣,看來,那老者決非等閑之輩,隻聽他剛才一番議論,和來去的行動,就可以知其大概,他既不肯少留,尋訪也終於沒有,不如任他去罷。我看此位老者,多半是佛祖現身點化哩!你道他如何指說老者是佛祖呢?’原來這位年高有德的阿那羅丞相,卻是深信佛法的,故無論何事,都會拿佛法來解釋的。再說妙莊王一聽瞭阿那羅的那一番說話,又將頃間之事,仔細思忖瞭一番,不覺也有些將信將疑,說道:‘倘果如賢卿所言,難得佛祖降臨,十分有幸,隻可惜肉眼凡夫,當面竟識不破,不然,多多請求佛祖指點,豈不是好!偏又當面錯過這種良機,不曾求到一點半點的指示,真是可惜。這算來都是孤傢德薄所致,如今也沒得說瞭。’當下阿那羅丞相又不免用言語,將妙莊王安慰瞭一番,君臣又暢飲瞭一番,方才歡然而散。不過那佛祖顯化的一番情事,從此就傳遍瞭民間,大傢都當一件奇事宣揚,幾乎街談巷議,沒一個不拿此來做談助。本來這興林國的百姓,根本早被佛教所化,大部份都已傾信佛祖的,另外一小部份雖非傾誠相信,但腦海裡也一般的有佛祖的印象存留著。故一聞此事,都認起真來,還加上許多推測和許多附會,鬧得滿城風雨,通國皆知,好像釋迦牟尼佛祖竟坐瞭興林國的寶位一般,正是

眾生誠擾擾 我佛總閑閑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