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懶惰之孝敬父母,孩子與大樹的故事
你可能會很奇怪,論人生不能懶惰與孝順父母有什麼關係呢?告訴你一個特別的現象,孝敬父母的人往往很勤勞,也可以説勤勞的人大多很孝順父母,最起碼不會忤逆父母。而懶惰的人在孝敬父母方面往往做的很差,看看身邊的例子你不難發現。
孝敬父母是整個自然界的天性,人、動物、植物。人:孝敬父母是人之天性和本能。動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植物:樹高千尺終究會落葉歸根,這是大自然給予生命的天性。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瞭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隻要在平時多註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傢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傢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瞭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傢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註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藥,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瞭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父母為瞭我們,操碎瞭心,也付出瞭很多。他們累瞭,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瞭,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瞭,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瞭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瞭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隻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瞭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就在一棵大樹旁邊玩兒。他特別喜歡這棵樹。這是一棵大蘋果樹,長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這孩子天天圍著樹,有時候爬到樹上摘果子吃,有時候在樹底下睡覺,有時候撿樹葉,有時候他也拿著刀片、瓦片在樹身上亂刻亂劃。這大樹特別愛這孩子,從來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兒。
玩著玩著,孩子長大瞭。有一段時間他就不來瞭。大樹很想他。過瞭很久,他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少年瞭。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不跟我玩兒瞭?這孩子有點不耐煩,他說,我已經長大瞭,不想跟你玩兒,我現在需要很多高級的玩具,我還要念書,還得要交學費呢。
大樹說,真對不起,你看我也變不出玩具,這樣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賣瞭,你就有玩具,有學上瞭。這孩子一聽就高興瞭,把果子都摘瞭,歡歡喜喜走瞭。
就這樣,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時候匆匆忙忙來,平時都沒有時間來玩兒。等到他讀書以後,又有很長時間不來瞭。再過一些年,這孩子已經長成一個青年,他再來到樹下的時候大樹更老瞭。
大樹說,哎呀,你這麼長時間不來,你願意在這兒玩會兒嗎?孩子說,我現在要成傢立業瞭,我哪兒有心思玩啊?我連安傢的房子還沒有呢,我也沒有錢蓋房子呀。
大樹說,孩子,你千萬不要不高興,你把我所有的樹枝都砍瞭就夠你蓋房子瞭。這孩子高興起來瞭,把樹枝都砍瞭,就去成傢瞭。
這樣又過瞭很多年,這孩子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人瞭,這大樹已經沒有果子也沒有樹枝瞭。孩子還是不高興,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樹下。
這孩子說,我現在成長瞭,念完書,也成傢瞭,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這世界上的海洋這麼浩瀚,我要去遠方,可我連隻船都沒有,我能去哪兒啊?
大樹說,孩子,你別著急,你把我的樹幹砍瞭你就可以做船瞭。這孩子一聽很高興,砍瞭樹幹,做瞭一條大船出海去瞭。
又過瞭很多年,這個大樹隻剩下一個快要枯死的樹根瞭。這時候,這個孩子回來瞭。他的年紀也大瞭。
他回到這棵樹邊的時候,大樹跟他說,孩子啊,真對不起,你看我現在沒有果子給你吃瞭,也沒有樹幹給你爬瞭,你就更不願意在這兒跟我玩瞭。
這孩子跟大樹說,其實我現在也老瞭,有果子我也啃不動瞭,有樹幹我也不能爬瞭,我從外面回來瞭,我現在就是想找個樹根守著歇一歇,我累瞭,我回來就是跟你玩的。
這個老樹根很高興,他又看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瞭。
這個故事,其實說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自己的一生。
老樹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都是在樹下玩大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樣的一種成長,在父母身邊長大,走向社會。但為什麼人到最後才會歸來呢?這就是平時經常說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當瞭父母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
可是,真等到我們回到樹根邊的時候,心裡就已經有太多的遺憾瞭,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去瞭。然而,父母跟我們很少計較。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很殘酷,但兒女的一生,不就是從父母身上獲得瞭那麼多的東西嗎?父母付出的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愛。
為什麼孝敬是一種要大力提倡的公共美德,而不是每一個個人的生命本能呢?同樣是血緣,為什麼下行的愛如此自覺,如此濃烈,而上行的愛有時候卻顯得牽強呢?
生命的養料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瞭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傢討瞭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瞭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瞭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瞭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傢。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瞭,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瞭,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傢,但他卻成為瞭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隻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隻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