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隨遇而安,厭離此世間

隨遇而安,厭離此世間

時間:2019-05-20 15:04: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從業緣而成的當前境遇,應該隨遇而安,漸求進步,自求多福。生活的艱苦,可從淡泊中度過。人事的不安,可從勤勞與謙退中改善。佛法有‘少欲’、‘知足’法門,‘隨緣而住’法門,可以修學。
切勿對照別人,渴想那無苦的快樂,無病的健康,因而增加無謂的痛苦。

說到苦痛,有身苦、有心苦。所以從過去業報,或現在違緣所招來的身苦,我們固然要謀求相對的救治,而從現緣或宿習而來的心苦,我們在佛法的修持中,更應充分的控制他,解除他,做到‘無有恐怖’,‘憂悲苦惱滅’。

既染上重病,那唯有安命,切勿愚癡而增重心苦。反之,心苦的解除,卻是自己作得主的。

瞭解佛法,依佛法而行的智者,身苦不會引起心苦,決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小苦不會變成大苦,反而大苦化小苦,小苦成無苦。這主要的關鍵在———

(1)通達因果事理,深信業報,不為苦痛所擾亂,不顛顛倒倒的自作瘡疣。

(2)懺悔罪業,求佛菩薩加被,多集善根來減輕苦惱。

(3)修習禪觀,這是由心轉身的有力方法。

念佛,是求得身心清凈而往生凈土的法門。這必須厭離此世間,徹底的看為醜惡不凈,這才有可能。古人說:娑婆的厭心不切,難於舍娑婆而生凈土。娑婆是五濁惡世,色身是五蘊毒聚,如徹底的觀為不凈,自有從不凈轉為清凈的可能。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