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時間:2019-05-20 16:59: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鳥窠禪師,本名道林,謚號圓修。九歲就落發出傢,二十一歲到荊州果願寺受具足戒,後來入陜西投韜光禪師門下。後來道林座下收瞭一位侍者叫會通,日子久瞭,始終不能開悟。

有一天,就向鳥窠道林禪師辭行,請求離去。禪師問他要到哪裡裡去?

他回答說:‘往諸方學佛法去!’

韜光禪師說:‘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一些!’於是拈起身上的佈毛吹瞭一吹,侍者會通就這樣開悟瞭,世稱為佈毛侍者。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傢心地上用功夫。根據《五燈會元》的記載:道林禪師,後來獨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一樣,所以當時的人就稱他為鳥窠禪師。由於禪師道行深厚,時常有人來請教佛法。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也來到巢下拜訪禪師,他看到禪師端坐在搖搖欲墜的鵲巢邊上,於是說道:

‘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瞭!’

禪師回答說:‘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我坐在樹上倒一點也不危險!’

白居易聽瞭不以為然的說:‘下官是當朝重要官員,有什麼危險呢?’

禪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

白居易似乎有些領悟,轉個話題又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白居易聽後,最初以為禪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現在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

禪師道:‘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卻行不得。’

白居易聽瞭禪師的話,完全改變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有一次白居易又以偈語請教禪師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禪師也以偈回答說: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隻此浮生是夢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露,但是如果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時間“去”“來”的限制,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白居易聆聽禪師的開示之後,深感敬佩,作禮而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