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黃念祖:忍辱的六個層次 你到哪一層瞭?

黃念祖:忍辱的六個層次 你到哪一層瞭?

時間:2019-05-21 11:51: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忍辱”有六個層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我們學佛後知道六度波羅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薩成佛必經之道,也是我們凡夫在當世生活是否得到安樂的重要修行手段。

我們凡夫要修忍辱就應先瞭解忍辱的六層意思,瞭解後有助於我們解後起修,以得到法喜。

第一步,力忍

第一步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臉唾沫,我當然是生瞭氣瞭,動瞭真心瞭,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

我是修行人,我不應當跟他一般見識,自己努力克制,這樣也就不思報復瞭。

他罵瞭我,我沒罵他,他打瞭我,我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匯報我,我不打擊報復,這樣不報復就叫“力忍”。

我受瞭,但是我生瞭氣瞭,還是動瞭心,動瞭煩惱,但是不去回報他,這隻是第一步。

第二步,忘忍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瞭,這就高瞭一步。

度量很大,宰相肚裡好撐船,你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這個事給忘瞭。

過去有個宋襄公,他手下的元帥把敵人的元帥抓瞭來,因為他把敵人的元帥都給放瞭,於是自己的元帥就生氣瞭。

“啊!我這麼辛苦把他抓來,你卻給放瞭”,說著就在宋襄公的臉上唾瞭一臉唾沫。

而這個宋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幹。唾瞭一臉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讓它自己幹,把這事給忘瞭。這又進步瞭。

第三步,反忍

第三步叫“反忍”,雖然人傢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自己智慧不夠,德行不夠,或福報不夠才受此責難。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是叫“反忍”。

第四步,觀忍

第四步就是“觀忍”。那就用上瞭《金剛經》所講的道理瞭。

這個來侮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之我,都是因緣所生,緣來則生,緣去則滅,都如同肥皂泡,都是要破滅的。這就叫“三輪體空”。

這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瞭,總之是肥皂泡。

這個肥皂泡還是紅的,還是綠的,還是藍的,各種的顏色,有種種的差別,但轉眼就空的,這麼一觀,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觀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

這是第四個忍。我們學佛,“忍”不是無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樂法門。咱們對於“忍”受用一點,就能安住慧海中。

第五步,喜忍

第五步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瞭,我卻很歡喜。沒有這個對境怎麼能鍛煉我的忍辱功夫呢!怎麼讓我快些成就呢?

如此一想,歡喜有這麼個機會磨練自己,反過來感恩提供這個機會給自己的人,把他們看成是菩薩,忍辱功夫就一步一步高上去瞭。

第六步,慈忍

第六步就是慈忍。對我的種種無理橫加,也許對方並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隻是情緒驅使,是對方業障較重所致,自己不但不生氣,還要憐憫他,要想辦法度化他。

這就沒有對立瞭,自度瞭還要度他。這就是菩薩心行。

隨此之外,還有菩薩層次才能體驗的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就不是我等薄地凡夫所能體驗的瞭,等我等薄地凡夫往生彌陀凈土後再去體驗吧,那將是怎樣的境界!南無阿彌陀佛!

從此六個層次去學習忍辱功夫,此生安住慧海中矣,這才是真實的快慰人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