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凈土法門: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時間:2019-05-21 13:09: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

摘自凈土大經科註-第509集(凈空法師)

  障緣多,特別是我們選擇這個本子,諸位一定要知道,今天依照這個本子修行的人不少。《無量壽經》九種本子我都看過,不單看過,我還印過。我印這個幹什麼?印這個就是給大傢看看,九種本子你自己看,你喜歡學哪一種。讓你統統看到。都看到之後瞭,我覺得這個本子好,其他的八個本子跟它比,比不上。會集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要守規矩、守本分。會集不是翻譯,會集必須是原譯本的經文,不能改一個字,你改瞭就錯瞭。我這一句、這一段是從哪個本子節錄出來的,黃念老幾乎都註明瞭,說明這個會集字字句句是有來歷的,有原譯本做根據。

如果說不能會集,這話講不通,為什麼?四十八願就是會集的,這經上自己說的。四十八願怎麼來的?世間自在王佛,這是法藏比丘的老師,叫他到十方國土去參訪,去看看、去參學、去考察,人傢好的你記錄下來,採取它,不好的你不要它。四十八願是法藏比丘參訪一切諸佛國土,他所看到的、他所體會到的真善美慧的大成。所以四十八願是會集成的,不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的願,不是的。這一個佛國土好,那個地方沒有三惡道,這條好,我們記住,將來極樂世界也不要有三惡道。這麼來的,不是自己的理想。所以四十八願是集大成來的。極樂世界成就瞭,就是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所以世界成就之後,就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諸佛剎土好的它全有,諸佛剎土裡有一些缺點,它這裡找不到。那不集大成行嗎?

佛教最初到中國來,來的時候要把佛經傳來,佛經怎麼翻譯?最早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是四十二段,跟我們現在《群書治要360》一樣,它沒有360,它隻有四十二。四十二就是一切經論裡面,適合於中國人學習的,把它節錄出來,一小段、一小段的,會集的。《八大人覺經》也是會集的,上面加個佛說,確實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在結集經典的這個經題,加「佛說」它有個規矩,這部經正宗分裡頭第一句話是佛說的,所以這個經上加佛說;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通常這個經上不加佛說。《四十二章經》每一段都是從佛經裡頭節錄出來的,全是佛說的,所以它上面加上《佛說四十二章經》。

會集的太多瞭,現在有法師把這些會集的證據蒐集出來瞭。《大藏經》裡頭很多經典是會集的,都入瞭藏,歷代祖師大德都承認瞭,怎麼不能會集?現在佛教裡頭所用的經懺佛事這些懺本全是會集的,祖師編的早晚課誦是會集的,會集本不能用的時候,這都不可以用瞭。所以這是講不通的,不能做為正式反對會集本的理由。祖師對會集本的批評,不是對會集的批評,是他會集不當。經文好的地方,應當摘下來,他漏掉瞭,不是重要的他節錄出來瞭,這是不當。還有,隨便把文字改瞭,這是很大的忌諱,不能改經上一個文字。因為你一改,別人也可以改,改到後來這個經典就不像樣子瞭。所以決定不能改變一個字,不是不能會集。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他採取的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論著一百一十種,總共用瞭一百九十三種的資料,會集的。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註。經是會集的,註也是會集的,我們今天在學習、在分享也是會集的,還把現代科學傢的一些報告也會集到裡頭來,來引證。怎麼不能會集?我編輯這個《世界宗教是一傢》,這是會集的,這是會集十個宗教的,每個宗教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修行,這些重要的開示統統會集成一本書。

《華嚴經》本身就是會集的。題,你看題的意思,《華嚴經》古人比喻是個大花園,這個花園裡面各種品種都有,美不勝收。如果單一的,這個花園隻種一種花,沒有其他的雜花,就是一色的,那有什麼好看?你穿衣服,上面這些圖案花樣,那是會集的。我們穿這個袈裟,古時候袈裟是會集的。佈很難得到,一般人傢穿舊的衣服,丟棄不要瞭,出傢人把它撿回來,可以用的地方剪裁剪下來。以後積多瞭,我們就把它縫成一件衣,所以它一塊一塊的。一塊一塊,質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去染一染。染,怎麼染法?各種不同顏色調在一起,五色是五正色,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出來的,叫袈裟色,就是雜色,成瞭深咖啡色。所以它也是會集的,它不是單純的。佛不許弟子穿正色的衣服,為什麼?容易起貪心,容易起傲慢。一定要穿染色衣,這戒律裡頭講得很清楚。

所以凡事我們要把理搞通、理搞明白,佛為什麼要這樣教我們,他有他的用意在。總而言之,就是給世間人做個好榜樣,什麼叫好榜樣?不能引起世間人煩惱習氣,這就叫好榜樣。世間人無始劫以來,末那識裡面就是貪瞋癡慢疑,與生俱來的煩惱,你不要把這個東西給它勾引起來,你把它引起來,這就是罪過。夫子教學,對於今天所謂藝術表演這類東西,實際上講,它范圍很大,他有三個字叫「思無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作為不要引起眾生的邪思邪念,這是聖人,聖人不幹這個事情。聖人能引起你的都是正念、正思惟、正道,不會把你帶在彎路上,不會帶在邪路上。最後都教你回歸自性,就是契入常寂光,融入自性裡頭。

 融入自性,是一體瞭,就像我們房間裡面點的幾十盞燈泡,燈光統統都點燃瞭,光光互相融在一起,這叫常寂光。你就曉得,常寂光是法身如來,他們在哪裡?他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妙感難思,因為我們跟他沒有距離、沒有前後,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所以我們有感立刻就有應,當下即是,這是我們跟佛菩薩感應。我們要做惡事、做壞事,我們跟地獄、餓鬼感應亦如是。地獄在哪裡?鬼道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統統是自己意念、作為所招感的。對佛是至善的感應,墮地獄那是極惡的感應。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見的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不是虛妄的?是的,跟我們現前境界是一樣的。為什麼?自性清凈心裡頭沒有任何現相,極樂世界不例外。相是心變現的,與自性相應的就是最美好的現象。諸佛能生能現,是實報莊嚴土;有瞭意念、有瞭無明,這就有瞭阿賴耶,就變成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裡頭有人天、有地獄,統統是念頭變的,全部都是自心。天臺大師在《止觀》裡面講的「全體是心」,誰的心?自己的心。眾生心,眾生心跟自己心是一個心。完全覺悟瞭,沒有絲毫迷惑,這就是如來,我們講法身菩薩,完全覺悟瞭,《華嚴經》初住以上。迷,迷有淺深不同,那是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分配在十法界。他們是覺瞭,覺沒有圓滿,有初覺、少分覺、多分覺,沒圓滿。所以感應不思議。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明白瞭,他就真用瞭,用什麼?用真心。我們還是用妄心,那就章嘉大師說瞭,你沒覺悟,不要自己以為覺悟。章嘉大師這個教誨我得很大受用,他老人傢非常肯定說瞭一句話,你沒有做到的就是你不知道,那就不覺悟。你真正知道的時候你怎麼會不做?哪有這個道理!真正知道五戒好,你還會殺生嗎?還會偷盜嗎?還會淫欲嗎?還會妄語嗎?自然就不會瞭,你真知道瞭。隻有你知的是似是而非、半信半疑,你才會幹這個事情。甚至於你不願意守這些戒律,那你對於佛法是毫無所知,你所知道的是知識、皮毛,不是佛法的正說(就是經上所講的如來真實義),你所瞭解的佛經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說得好,「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幾個人?太少瞭。一般人能解的,都把意思解錯瞭。

像章嘉這種老師難遇到,他跟你講真話,我們自己不容易辨別,說瞭那麼簡單一句話,做不到的就是全不知道。這是他教給我看破放下說的,你沒有看破,所以你放不下;你真看破瞭,哪有放不下的道理!看破是屬於智慧,放下是屬於修行功夫。為什麼這個身放不下?自己也會講,講得頭頭是道,還是放不下。我們一般講業障太重瞭,習氣太深,無始劫以來養成的,哪有那麼簡單?章嘉大師說的不是的,你沒搞清楚。對於這個身是假的,你知道,你也能說,你不是真的知道,你是聽別人說的。如果你真知道,你肯定會放下。這個標準太好瞭,讓我們自己自然就身段放下瞭,不敢貢高我慢,不敢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講得天花亂墜,他什麼也做不到,最後這個人一定墮惡道。為什麼?他講的全是妄語,妄語入拔舌地獄;傲慢是屬於瞋恚,瞋恚的業報是地獄,地獄是一片火海。

。。。。。。。。。。。

 這是要自己註意到的,自己不註意到,這老師不能幫你。老師講得很好,我隻能指路給你,路是你自己走的,這真話。老師不能背著我,不能抬著我,老師隻是指路給你,你自己得要走。但是這個路上絆腳石很多、險道很多、障礙很多、誘惑很多,你能走得過來,最重要是靠你的德行。這個裡頭,跟這段經文講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對佛教的信心、對大乘的信心、對凈宗的信心、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老師的信心。這是什麼?這尊師重道。對這個會集本的信心,這個本子是李老師傳給我的,我對它沒有信心,那就是對老師沒有信心。李老師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梅光羲居士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這個經本有一篇很長的序文,是梅光羲寫的。梅老居士是黃念祖的舅舅,黃念祖居士是他的外甥,他是夏蓮老的學生。李老師稱夏蓮居老居士也稱夏老師。梅老師在序文裡面,稱這個經是《無量壽經》九種本子裡頭的第一經。老師接受,他自己講瞭一遍,給這個經做瞭個眉註,這個本子給我瞭,我接受過來,這有師承。我那個時候學佛不久,沒有智慧,但老師有智慧,我相信老師,老師不會指一個錯誤的門給我,我相信。

所以,許許多多反對會集本,那是什麼原因?對《無量壽經》沒下過功夫。真正批評,是要把這個經研究透徹,哪個地方不對指出來,這是真的。如果九種本子沒有看過,大乘佛法沒有認真學過,你隨便批評,這個就是拔舌地獄的罪過。他敢幹,我不敢幹,他有這個膽子,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膽量,他不怕因果,我怕因果。所以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都反對,我一個人還是依照這個修行,我相信我能往生凈土。我對得起老師,老師對我負責,我聽話。我如果改變學其他的本子,我背師叛道,那真的是有罪瞭,這不是假的瞭。背師叛道的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一個有好結果的。

要曉得老師的恩跟父母相同,連凈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一個人無論世法出世法,他的成就就在這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這兩個字站穩瞭,這個人肯定成就,沒有不成就的。這兩個字要是缺瞭,或者兩個字都沒有,這個人無論怎麼用功,勤修一輩子,最後不會有成就,為什麼?根壞瞭,從根上看。枝葉壞瞭沒有關系,根不能壞,根是根本,根壞瞭沒救,枝葉壞瞭有救。這枝葉砍掉,會長個新枝出來,根壞瞭就沒辦法瞭。所以,孝親跟尊師重道是一樁事情。現在人所以難,難在哪裡?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這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實?告訴我們,這個人不可能承傳傳統文化,這個人不能承傳佛法。正法久住與他不相幹,傳統文化的延續跟他也不相關,他沒有這個能力,想幹也不行,根沒有。所以要培植這個根,不容易!


摘自凈土大經科註-第512集(凈空法師)

 我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也講瞭五十四年,一生遇到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最勐烈的打擊就是我們學習這個會集本,批評的人非常之多,我很瞭解。會集本有很多種,夏蓮居不是第一個會集的,在他之前,王龍舒的會集本,為什麼沒有人批評?魏默深的會集本,還有節校,蕅益大師有《十善業道經》的節校本,彭際清居士有《無量壽經》的節本,為什麼沒有人批評,單單批評夏蓮老的本子?夏蓮老本子前面有一篇長序,梅光羲居士作的。這兩位當年在世,在中國佛教裡面很有名氣的兩位在傢居士,稱之為南梅北夏。梅老是江西南昌人,這南方,夏老是山東人,北方,南梅北夏。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的佛法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他稱梅光羲居士為梅大士。當年這個本子傳到臺灣,律航法師送瞭幾本給老師,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特別看到前面這篇序文,五體投地,在臺中把這部經翻印。第一次翻印是照原本照相影印的,第二次是重新排版,至少印過兩次。最後是有佛門裡面的大德看到都是居士搞的,當然心裡不是很舒服,對這個有批評。李老也是避免口舌,講過一遍之後,就沒有再講瞭。

我跟諸位說過幾次,這本子給我瞭。我一看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在臺北也印瞭三千本準備講,向老師報告。因為老師的註解我看得懂,他隻要給我一點醒,我就知道什麼意思。老師就告訴我,你太年輕,如果有人提出反對,這個壓力你受不瞭,等待機緣吧!所以我就把這本子收起來,帶到美國去瞭。老師往生之後,我在美國的住所把這個經找到。我們怎樣紀念老師?這個本子實在太好瞭,有承傳的,不是隨便的,而且會集確實依照會集的規矩,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沒有改動一個字。我們在這裡看黃念老的註解,你看註解,說明這段經文出自於哪一個經都介紹得很清楚,這是負責任的做法。

有人說不能會集,老師沒有說。那說的人至少要跟李老師平等的這種修持跟學問,我才能相信;你比不上我老師,我不相信你,我相信老師。老師他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梅老跟夏老老同參,也都是做官的同僚、好朋友,一生在一起學佛。到晚年,梅光羲居士拜夏老做老師,這晚年表演這麼一招給我們看,那不是普通人!慧明老和尚,當年的大德,慈舟法師最初作科判的,那是在那個時代律宗的大德。如果你們的德行修持能夠超過他,你的批評我不敢說話;你沒超過他,我也不敢說話,我聽瞭怎麼樣?我聽瞭無動於衷,我不受影響,我不會受動搖。

老師把這個經傳給我,我知道今天我不弘揚,夏老居士的會集十年工夫白費瞭,念老這部註解也沒有人過問瞭。我覺得這是我的使命,老師交給我,我有使命感。壓力,我知道一般人是忍受不瞭的,我能夠承受。我曾經說過,全世界的人反對,我不敢反對。我說老師給我的,我要把這個東西放下來反對它,我就是背師叛道。那這事情怎麼辦?這事交給韋馱菩薩去吧!我把這些資料全部供養在韋馱菩薩座下,由韋馱菩薩處理,我們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韋馱是賢劫千佛的總護法。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