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毛澤東沒有參加周恩來追悼會的真實原因

毛澤東沒有參加周恩來追悼會的真實原因

時間:2019-05-22 08:57:2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晚年毛澤東

周恩來逝世

是誰,陪護毛澤東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孟錦雲,一個普通又非凡的姑娘。孟錦雲和毛澤東朝夕相處,度過瞭489個日夜。她是毛澤東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見證人。《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作者通過對孟錦雲等毛澤東身邊陪護人員的訪談,實錄毛澤東暮年生活的真實景象。

閉著的眼睛裡滾出瞭淚珠

到瞭西柏坡後,老侯病故瞭,當時人們看到主席工作太忙,正是三大戰役最緊張的時期,沒有告訴他。等把一切後事都料理完之後,找瞭個主席不太忙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瞭他。主席生氣瞭,他說:“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不及時告訴我。我就是再忙,這件事我也不能不去。”事後,主席專程到老侯的墓地去進行瞭悼念。

在別人的眼裡,也許覺得老侯沒有什麼本事,但毛澤東說:“老侯多年來踏踏實實地喂馬,從來沒有不安心過,從來也沒有看不起自己當馬夫的工作,真正做到瞭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革命,老侯可是個好同志,真叫人永遠難忘。”世界上,古今中外的軍隊裡,有哪一個馬夫的去世,會牽動一個最高領袖的情感呢?

上世紀60年代初,天災人禍,許許多多的老百姓吃不飽。毛澤東得知這些情況後,他主動將自己的生活標準降低,也許會有人說,全國再困難,也不會影響到毛主席的生活,況且,毛主席省下的幾個錢又能有多少?對這麼大的國傢,對這麼大的困難,又能有多少幫助?這裡不是幾個錢的問題,是一種感情問題,是一種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品質問題。這樣的信息,在人民群眾中傳播的時候,困難中的人民將得到怎樣的精神安慰和精神鼓舞啊。整整三年的特大困難,國傢沒垮,社會沒亂,這將是永遠值得深思的。

1976年1月8日上午9點57分。周恩來總理的心臟停止瞭跳動。在這之前的十幾個小時內,周總理的病情報告便不斷送到主席這裡來。毛澤東靜靜地看著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報告,治療方案、搶救方案的報告。

周總理的心臟停止瞭跳動,張耀祠得知這一噩耗,馬上來到主席的大廳,告訴瞭在毛澤東臥室外面值班的護士小於。小於拿起瞭平時常用的一支鉛筆,一支很輕很輕的筆,此時變得很重很重,她用歪歪斜斜的筆跡在一張常用來通報事情的白紙上寫下瞭這一沉痛的消息,她把這張紙放在瞭主席大廳裡的條桌上。

小孟此時正在主席臥室裡值班,主席躺在床上看一本魯迅選集。小孟聽到外面大廳裡有人走動的聲音,按照往日的經驗,她知道這是有人送條子或送東西來瞭。她悄悄地走瞭出去,一下子便看到瞭大廳裡長條桌子上的紙條。她心裡有些緊張,她仿佛意識到會有不幸的消息傳來,她一下拿起瞭那張32開的白紙,一行字清晰地出現在她的眼前,她看瞭又看,她凝視著,拿著那張紙,一動不動,淚水不由自主地滾到瞭臉頰。小孟把紙疊起來,放進瞭自己的口袋。她擦瞭擦淚水,回到瞭主席的臥室,主席依舊在那裡看書。他根本沒有留意到小孟去大廳裡的事,小孟也便裝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隻是又坐在瞭主席床邊的沙發椅上,也順手拿起瞭一本書,心不在焉地翻看著。

中午吃過飯後,主席休息瞭兩個小時,下午三點多鐘,政治局派人送來瞭總理逝世的訃告清樣。小孟收下來,看主席睡醒覺,精神還算可以,她決定找機會把總理逝世的消息告訴主席。

按照慣例,這時小孟給主席讀報,讀文件。她先讀瞭些別的內容,然後她覺得再也沒法隱瞞瞭,便稍稍停頓瞭一會兒,拿起那張訃告清樣,她一向很高的嗓門,很快的速度,忽然變得低沉、緩慢:“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傢,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癥,醫治無效,於1976年……”主席聽著,慢慢地閉上瞭眼睛,眉頭緊鎖,不一會兒,閉著的眼睛裡滾出瞭淚珠,一直流到瞭臉頰。小孟自己已經哭出聲來,泣不成句地堅持讀完瞭訃告。

主席沒有說一句話,隻任淚水默默地流淌,淚水流過瞭面頰,流到瞭嘴角,流到瞭脖頸。主席始終不說一句話。此時,能用什麼話來表達感情於萬一,幾十年同舟共濟,幾十年風風雨雨,幾十年來的得力助手,周恩來同志先走一步,永遠離去瞭。這對於毛澤東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長年多病,身心交瘁,力不從心,他不能不觸景生情瞭。

這就是毛澤東的最後一個春節

此時的小孟,不知該說什麼,也不知該做什麼。無聲的悲哀彌漫在主席的臥室裡,臥室裡此時顯得格外沉寂,仿佛這裡的空氣都凝固瞭,仿佛整個世界都睡去瞭。

總理的追悼會在1976年1月15日下午召開。在這之前,輪椅,氧氣袋,一切搶救的措施都準備好瞭,準備主席去參加追悼會。14日的晚上,早已病重的主席,身體又多次出現反復,他根本坐不起來,更不用說是站立瞭。小孟打電話請示汪東興:總理追悼會的事,要不要告訴主席參加?汪東興回答說:“政治局未發出通知請主席參加追悼會,你們就不要問主席參加不參加瞭。”就這樣,毛澤東沒有去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

當時,“四人幫”一夥,對周總理有刻骨仇恨,他們對總理的悼念活動,進行瞭種種幹涉。什麼不許戴黑紗,不許開追悼會,不許影響“抓革命,促生產”。“四人幫”一夥在一起談笑風生,打撲克,看電影,聽音樂,他們真比過節還高興。江青還特意穿上瞭她平時根本不穿的紅色毛衣。這些舉動,人們早已看在眼裡,恨在心上,人們敢怒而不敢言。他們想不通,更不能理解,為什麼對總理的悼念活動一壓而壓?人們多麼希望當時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有著最高權威的毛澤東,說一句話,有一個行動,表示對周總理的公正肯定啊!人們曾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總理在住院期間,主席去醫院看望總理,還給總理送瞭營養品,隻不過沒有登報,發消息。但這隻是人們希望,這是人們在渴望中編出來的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罷瞭。人們多麼希望總理的追悼會毛主席會去參加啊,哪怕隻露個面。但人們失望瞭。又有誰知道毛澤東當時的處境,他當時早已力不從心,參加追悼會,於他來說,是無能為力的瞭。

追悼會前一天,也就是1976年1月14日的下午,又是小孟給主席讀報的時間。小孟給主席讀瞭追悼會上由鄧小平同志致的悼詞的清樣。小孟讀著,忍著眼淚。毛澤東不再是默默地聽著,他淚如泉湧,失聲痛哭,他依舊沒說一句話,他又能說些什麼呢?男兒有淚不輕彈,隻緣未到傷心處。他的痛哭,已訴說瞭他深厚的情感,這裡有對患難與共的戰友的哀傷,有對幾十年來交往的回顧,有對自己暮年多病的悲涼,有對自己已無力回天的沮喪。周恩來的謝世,也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一代人的退出。毛澤東大概也感到瞭一種“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悲傷。聽悼詞時的號啕大哭,能不是一種真實感情的流露,這裡面能沒有對周總理的沉痛悼念?

在後來幾天每次給毛澤東讀有關悼念活動的文章,各國的唁電,他都會默默地流淚。每當小孟發現時,她自己也不忍再讀下去。她會想起汪東興的叮囑:主席歲數大瞭,身體又不好,就不要多讀這樣的文章瞭。

周總理逝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毛澤東都未能擺脫悲傷的情緒。本來,還可以說說笑笑的主席,因為總理的去世,仿佛一下子帶走瞭他本已不多的歡樂。那段日子裡,他臉上幾乎已無笑容。他常常沉默著。

就在這種氣氛中,1976年的春節到來瞭。1975年12月26日,他度過瞭他最後的一個生日。1976年2月4日,他度過瞭最後一個春節。他的最後一個生日,還有過一些快樂,而他的最後一個春節,卻難得有一點歡愉。除夕夜,他的住所,依舊顯得冷清而寂寞,沒有親人的團聚,也沒有招待朋友的宴席,隻有小張、小孟陪伴著他。當午夜,中南海外邊傳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時,他聽得那麼真切,他一下子意識到瞭這是除夕,這是春節。他看看小張,又看看小孟,用他那低沉而有些沙啞的聲音說:“放點鞭炮吧,你們也應該過過節。”誰能相信,這就是毛澤東的最後一個春節。

當我們看到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和小戰士談學文化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毛澤東回到離別32年的故鄉,來到農民傢做客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毛澤東托起菲律賓馬科斯夫人的手輕輕一吻的時候,當我們看到毛澤東給小孟講故事、話傢常的時候……我們能不覺得,毛澤東是個極富於感情的人嗎?


周恩來在彌留之際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文/廖春梅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75年6月間,被病痛折磨的周恩來已經瘦得皮包骨,體重隻剩下61斤。1975年6月16日22時半,在病榻上強撐著起來,用顫抖的手提筆給毛澤東寫瞭一封信。
主席:
問候主席,您好!
我第三次開刀後,這八十天恢復好,消化正常,無潛血。膀胱出血仍未斷,這八十天(從三月二十六不到,但較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到今年二月四日(中間還去主席處五天,一月開全會共兩次),共八十多天隻有13cc,還略多:那八十多天隻有增生細胞二次,可疑細胞隻三次,這八十天卻有壞細胞八次,而最後十天壞細胞三次,所以我與政治局常委四位同志面談,他們同意提前進行膀胱照全鏡電燒,免致不能電燒,流血多,非開刀不可,十五日夜已批準。我現在身體還禁得起,體重還有六十一斤。一切正常可保無虞,務請主席放心。手術後情況,當由他們報告。
祝主席日益健康!
寫罷這封信後,周恩來又以請求的口吻,給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張玉鳳附瞭一張便條。
玉鳳同志:
您好!
現送十六日夜報告主席一件。請你視情況,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得好的時(候),念給主席一聽,千萬不要在疲倦時念,拜托拜托。
周恩來
1975.6.16.22時半
1976年1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繼續惡化,氣息已變得十分微弱,長時間處於昏迷狀態。醫療組成員、護理人員等晝夜守護在病房,隨時準備搶救。
深夜11時,彌留中的周恩來從昏迷中蘇醒。他微睜雙眼,認出守在他身邊的吳階平,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裡沒有什麼事瞭。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這是周恩來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