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心律法師:和尚皇帝蕭衍

心律法師:和尚皇帝蕭衍

時間:2019-05-22 12:48:1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和尚皇帝蕭衍

皇帝被稱做萬乘之尊,統治國傢黎民;和尚是佛門中人,斬斷塵緣,不理世事。皇帝錦衣玉食,盡享人間榮華富貴,可以窮奢極欲;和尚卻清苦修行,面壁持戒,不食葷、不殺生。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和尚卻須戒色。

皇帝與和尚,這兩個幾乎不搭界的稱呼,卻在一人身上得以統一起來瞭。他,就是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生於公元464年,卒於549年,是南梁政權的建立者,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之久,且頗有政績。

就是這位梁武帝,不僅大力提倡佛教,還曾在位期間四度舍身,成為中國第一位“和尚皇帝”。

武帝自受菩薩戒後,就嚴守戒律,雖然貴為帝王,他的日常生活,卻清苦得如同一個苦行頭陀,他日中一食,也隻吃點豆羹糲飯而已。有時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過午,就不吃瞭,穿的是佈衣木棉,蓋佈被,墊莞席,足登草履,頭戴葛佈;一冠三年,一被二載。從五十歲起,便斷絕房室,不飲酒,不取樂,除宗廟祭祀大會,或其他法事外,他從不舉樂。日理萬機,勤於政事。在冬天須過四更方才就寢,夜深天寒執筆撰寫,手皮為之破裂。他不但勤政而且愛民,親近侍從,犯過者每多縱舍,每判一死刑,常常矜哀流涕。居小暗室殿,亦常理衣冠,暑夏炎熱,而不褰袒,雖見內宮小臣,仍然如遇嚴賓。

梁武帝皈依佛門後,曾四度舍身同泰寺。每日晨鐘暮鼓念誦經文,並與寺僧們一起打掃佛殿。第一次,是在大臣們“國不可無君”的苦苦哀求下,他才被請回皇宮;第二次,大臣們百般勸說無果,隻好出錢一億萬(古代一億為十萬)奉贖,梁武帝方才還宮。第三次舍身,又是群臣花錢二億萬再次將他奉贖。第四次舍身出傢時間更是長達37天。貴為皇帝卻舍身出傢,梁武帝的以身弘法極大地擴大瞭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

南朝時期,佛教至梁達到瞭頂峰,上至帝王宗室,下至世傢大族、平民百姓都崇信佛事,佛教乃成為國教,興盛空前。“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作,描繪瞭南朝佛教的興盛。

梁武帝在佛學方面頗有造詣,他不僅傾註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凈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而且,他還對道教學說也頗有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把儒傢的“禮”、道傢的“無”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瞭“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閱讀全文
上壹篇:談學佛的戒律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