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蔡禮旭:人生最大的福份是明白道理

蔡禮旭:人生最大的福份是明白道理

時間:2019-05-22 18:43: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我們今天有機會跟大傢交流,首先,我們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珍惜這個緣份,立定志向,我們這一生從事商業,就要把中華文化落實在商業,留名青史,能夠成為往後商業的典范。

而且大傢要瞭解,現在是商業時代,可能一百個人裡面,有多少個人從商?比例相當高。尤其像吉隆坡,大都市,從事商業的人口是非常多的。所以這個時代,企業傢能夠帶頭復興倫理道德、傳統文化,那他是影響最大的人。一個企業傢假如底下,他有一百個同仁、一千個同仁,甚至上萬個同仁,他把這麼高度的智慧傳承給瞭他的同仁,那可能影響的就是成千上萬個傢庭。那成千上萬個傢庭都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那對社會的安定、社會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老祖宗稱商業的領袖叫“企業傢”。大傢有沒有看到,這個“企業傢”這個“企”怎麼寫?“人”跟什麼?“止”。“人”的目標要“止”於至善。所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諸位從事企業發展,《大學》不能不學。大傢讀過《大學》沒有?我不是說University,我是說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大學》。

我們今天就就《大學》的經文,怎麼來成就我們的事業?剛剛有跟大傢談到一個問題,有一個故事還沒講完,就是講到徽商,是吧?也講到瞭一個問題,就是,財富沒有辦法化災難,隻有積功累德、行善佈施才能化災難。

所以告訴諸位,人生最大的福份,是明白道理啊,人生沒有胡裡胡塗的。所以《易經》講的,就是怎麼樣斷惡修善,怎麼樣趨吉避兇,怎麼樣轉變人生的命運。懂瞭,人生就能夠越來越有福份,越來越幸福。

我們每一年要過年拜年,“歲歲平安,年年如意”,這是很好的祝願,很好的祝福。那問題來瞭,“歲歲平安,年年如意”,就好像很美好的果實,那大自然告訴我們,要有美好的果實,首先要做什麼?要耕耘、要澆水、要施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我們今年拜年,可以這麼講,“諸惡莫作,歲歲平安”。你“諸惡莫作”就是好的種子,它開出來的就是好果,“歲歲平安”瞭。“眾善奉行,年年如意”,諸惡都不做,你沒有種惡的種,怎麼會結惡果呢?“年年如意”,因為“眾善奉行”,所做的所有的一切行為,像一顆善的種子,那就“年年如意”瞭。

所以人生,假如遇到很多不幸,這個時候人就會覺得很無奈,是因為他還沒懂得轉變人生命運的方法。所以有一本書,大傢一定要看,叫《瞭凡四訓》,大傢讀過沒有?有,好。那怎麼改造命運的方法,講得非常清楚。這一本書,在日本天皇奉為治國寶典。這是我們民族的一本寶典,結果居然是人傢日本人珍惜,去拿去做治國寶典。所以我們華人假如不珍惜自己的文化,那都是入寶山,空手而回瞭。

剛剛跟大傢提到這個徽商,他叫王志仁,志氣的“志”,仁愛的“仁”。剛好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看他最近印堂發黑,結果就跟他講,“你這一關過不瞭瞭,你四十出頭,壽命就到瞭。”結果因為他自己認識這個算命先生也很久瞭,知道他還是算得很準,他就趕緊去收他的一些賬,收一收,也留給自己的妻兒,留給父母生活。

結果他收瞭賬,正要回傢的路上,剛好在一條溪邊散步,突然有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很小的孩子就跳水自殺。他一看,趕緊叫船夫把這母子救起來瞭,還拿錢給這個船夫。救起來以後一問,這個婦女講,“我們傢養瞭一隻豬,養瞭好久瞭,好不容易養大瞭出去賣,結果賣瞭二十兩,收瞭錢,在路上才發現,這二十兩銀子是假的銀子”,她說,“我先生脾氣大,養瞭這麼久的豬,我居然得到的是假銀,我先生一定會把我打死,我不敢回傢,我不想活瞭,就跳水瞭”。把她救起來以後,這個王先生就問,“那你到底是賣多少?”一跟他講,他不止給瞭她二十兩,還額外拿瞭一些錢給她,畢竟是窮人。

後來當天晚上他睡覺,睡到晚上半夜,聽到有人敲門。誰敲門呢?那個婦女敲門。因為那個婦女回傢以後,把這個事情給他先生講瞭,她先生說,“天底下還有這種人嗎?”結果不相信,叫他太太帶他去找這個王先生。結果他太太真的把她先生帶來瞭。她一敲門,王先生說,“請問你是誰?”她說,“王先生,我是你今天救的那個婦女。”結果當下,這個讀書人說,“小姐妳趕緊走吧,妳還那麼年輕,我又是過路人,這個孤男寡女,在半夜見面,被人傢誤會瞭不行。”大傢看,這個王先生處處都是為別人著想。女子一生很重要的就是名節,有時候沒有做錯事,但是被人傢誤會瞭,可能一輩子都很痛苦。所以他很守這個禮的度,那不能開門。

這個先生,這個太太的先生本來還半信半疑,一聽到這個王先生居然為他太太設想到這麼細,馬上發話瞭,“王先生,你放心,我跟我太太一起來的,你開門吧。”他就放心瞭,人傢的先生來瞭。結果他門一開,同時間,他睡的那個床的墻垮下來瞭,然後就把他的床整個壓扁瞭。假如沒有這個太太來敲門,他當天就是死在這個災裡面。所以他不隻是一念善心,救活瞭人,然後又處處為人著想,就逃過這一劫瞭。所以他本來命中無子,最後他生瞭十個兒子,活到九十六歲。他本來四十出頭就沒命瞭。

所以這一些在歷史當中的真實故事,提醒我們,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件事是行孝,這是我們人生最快樂的事,最重要的本分;第二件事是行善,行善不能等。我們今天有很好的條件,又不去做善事,就不能化掉我們命運中的劫難。假如早點行善,可能這些劫難就整個都化解掉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