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因緣沒有成熟,你硬要去度他,那就是障礙你自己的修行
佛祖一再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你就想到它有道理瞭。為什麼?我們要修心,攀緣是修心的障礙,隨緣是事事無礙,攀緣是事事有礙。學佛的人不能沒有願,要有大願;學佛的人,不能有心。譬如我們真正有度眾生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確實有這個大願,這個願是念念不失的,但是不能有這個心,「我要趕緊度眾生,這個眾生好可憐,我要趕快去幫他」,動這個念頭是錯誤的,不能有這個心,這個心是妄念。你所發的大願,願心,那是真心,從真心裡頭生的。發這個願的時候,因緣成熟瞭,成熟是什麼?一定要度他,你不度他就與你的本願相違背。因緣沒有成熟,你硬要去度他,那就是障礙你自己的修行,障礙你的性修。
所以龐居士說,「好事不如無事」。他老人傢這個示現不得瞭,那是菩薩再來的,他是一傢都成道的。這是個在傢學佛的,他自己、他的太太跟他的女兒,一傢都成道。他自己預知時至準備往生瞭,他的女兒叫他等一等,等一下,結果女兒先往生瞭。這個小的真調皮,她要我給她料理後事,所以他又耽誤瞭七天,把她後事料理完之後自己才走,各個本事都不得瞭,說走就走。他傢裡是很富有的,他把他傢裡金銀財寶裝在船上,把船劃到江中,在湖南湘江,劃到江當中去,把這個船打個洞,沉下去瞭。別人就問他:你把這個錢丟瞭,太可惜,做點好事多好!他就告訴他:「好事不如無事」。以後過日子靠什麼?編草鞋賣,每天編幾雙賣掉,買一點米回傢煮飯吃,什麼都沒有,幹幹凈凈,舒服極瞭,打草鞋過日子,所有金銀財寶丟到江裡,不要瞭,好事不如無事!
所以諸位曉得,修行人是以無事為最高,萬萬不能去找事,找事就是攀緣。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凈業沒成就,所以不能找事。自己真正成就瞭,佛菩薩再來,佛菩薩也不找事。我們講《阿彌陀經》,最崇敬的蓮池大師,我們講堂是以蓮池大師《疏鈔》為主,《疏鈔》剛剛講完,我們講《要解》,《要解》講完,我們再講《疏鈔》。
蓮池大師的道場是大叢林,怎麼來的?不是向人化緣來的,他老人傢也是「好事不如無事」,他在雲棲山看到這個地方風景很美,自己搭個小茅蓬在那裡修行,也沒有人知道。他也不到處通知人,到以後被人發現瞭,這個法師很有學問、很有道行,於是人傢知道的時候就去親近他,他們再搭個茅蓬,以後茅蓬愈搭愈多,人愈來愈多,才有些施主大傢發心給他蓋大殿、蓋寮房,這麼成就的。他自己從來沒有動一個念頭,隨緣成瞭一個叢林。到以後住上幾百人、幾千人,隨緣而來的,沒有到外面打著旗號去招生、去找人,沒有,隨緣成就的。這樣子他自始至終,他心清凈的。即使到晚年,他叢林那麼多大眾,他心還是清凈的,絕不被外境所擾。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無論在傢出傢,出傢應當學蓮池大師,在傢應當學龐居士,真正有道心,真正成就的人。
弘法利生也是隨緣,我們是盡心盡力在做,有這個機緣,今天講機會,有這個機會就做,沒有這個機會不去找,這樣才能夠保持我們的清凈心。清凈心裡面生智慧,智慧觀察這個世間一切因緣果報,清清楚楚、瞭瞭分明,不但眼前,過去未來都看得清清楚楚。你的心一亂,不要說過去未來不知道,眼前的事情都一塌糊塗,清凈心要緊!
阿彌陀經要解(第三十五集)1984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1-004-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