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法師:什麼是願望、欲望?如何區分?
我今年19歲,非常喜歡佛法和書法。我想把傳統文化介紹給更多的人,但身邊的朋友、同學都說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也有人說這是欲望,我很苦惱。到底什麼是願望,什麼是欲望呢?我要怎麼區分呢?
凈宗法師:①人們很多苦惱的產生,是因為把判斷權交給輿論,交給世俗大眾。大傢都說好,都贊成,就覺得好;如果不贊成,就覺得苦惱。
可是,大傢贊成的未必正確。所以苦惱不苦惱,倒不是說符不符合大眾的標準,而是我們要有自己獨立的、正確的判斷。是正當的,對自對他都有好處的事情,即使人傢都挖苦、諷刺,那我們也感到非常喜悅、滿足。
因為這些挖苦、諷刺的人是盲目的,正是我們要憐憫的對象。如果這件事情讓我們良心不安,根本就不公正、不公義,即使很多人鼓掌、贊賞,心中也覺得負疚。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首先應該養成這樣一個思維習慣,尤其有因緣接觸佛法,這很難得,要以佛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②就“願望”和“欲望”來說,在很多情況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而這兩個詞本身也沒有負面的意思,它們是中性詞。或許“欲望”有時候是負面的詞,比如關於財色,五欲六塵。
我們暫且從中性的立場來說,“願望”是每一個人都要有的,隻是說你所願的目標,如果對自己、對他人,對現在、對未來是有危害的,那麼這個願望就不恰當。
像菩薩發的願,要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也是一種願望,也可以說是一種欲望。
像我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四十八願裡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沒有這種好樂、樂欲、願望,誰到極樂世界呢?所以,願望本身是沒有什麼好壞的。
但是如果有錯誤的願望,損人利己;或者比較偏執,比如僅僅求事業成功,結果把身體弄壞瞭,傢庭關系破壞瞭;或者為瞭發財,不惜一切代價而造成環境污染,等等。
這些說不定還有很多人鼓掌,說“做得好,某某人發財瞭,是成功人士瞭”。如果是這種情況,倒是要覺得羞愧的。
當然,在一切願望當中,“願生極樂世界”這個願望是清凈的、光明的,對自對他、對整個世界、對一切眾生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其他各種世間的願望,即使在世間的角度認為是正常的、合理的,甚至是健康的,以佛法的角度來看,都是不究竟的,甚至也是有副作用的。
因為這個世間的資源有限,愛心也有限,往往大傢都在這裡爭,有少部分人成功瞭,對多部分人來說可能就顯得不平等、不平衡瞭——機會不平等,利益不平等。
所以,往往一個人的成功、富裕、光榮,是以更多人的欠缺或者不足,而烘托、反襯出自己的優越性。這本身就是不清凈的,有負面效果的。
所以,即使是世間正當事業的願望,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心中要有把尺子。
另外要說明的是,如果我們沒有願生極樂,因為無常,那世間任何所謂美好的願望對我們來說,最終都要落空,這是一;第二,不究竟,會有煩惱的果報。
所以,如果我們有願生極樂世界這個大的願,那麼剩下生活當中正常的、健康的願望,反而依附在願生凈土的清凈願望之下,一切都能轉得光明,因為它具有消毒的功能,這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不管有什麼樣的願,都要發往生極樂之願。
南無阿彌陀佛。謝謝。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宗18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