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真誠的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掉

真誠的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掉

時間:2019-05-23 10:26:2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一位朋友談他學佛的感受時,說他本以為學佛就是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後來才明白學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懺悔自己過往的惡業,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朋友說起他剛參加工作時,曾經歷的一件事情。那時候,他和另外三個年輕人一同住在一間集體宿舍裡。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小丁由於父母都是高幹,傢境比較好,常常在言談舉止間流露出優越感,朋友的父母都是清潔工,小丁常常嘲笑他。朋友不免心中對小丁生出一些不滿情,總想挫一挫他的囂張氣餡。

有一次,剛發瞭工資,朋友打算去給父母買點保健品寄回傢,走到半路上發現手機沒帶,於是回返宿舍。當時宿舍裡沒有人,朋友在拿瞭手機後意外地發現同宿舍小陳的錢包掉在他的床下面,他撿起錢包,發現小陳剛領的工資全在裡面,他隨即就把錢包放回瞭小陳的床上。當他準備鎖門時,看到小丁掛在墻上的照片,頓時勾起過往的怨氣。他便把小陳的錢包塞進瞭小丁沒有上鎖的衣櫃裡,然後離開瞭。

朋友說這事在他心底裡沉淀瞭十多年,一直忘不掉,眼前還時常會浮現出小丁被冤枉盜竊時的那種憤怒的表情。他也一直再沒和小丁聯系過,即使有人提起小丁,他也總是岔開話題或者借故離開。朋友說他感到愧疚的就是他的良心。他在學佛之後,接觸到瞭懺悔法門之後,覺得找到瞭可以讓良心安穩的藥方一樣,懺悔他對小丁所造成的傷害。

後來,他鼓足勇氣,通過朋友聯系到小丁,在電話裡說起往事時,小丁沉默瞭許久說:“當時我也猜到可能是你在陷害我,不過我也反思瞭原因,是我先瞧不起你,你才會這樣對我,這就叫一還一報,也算是我自己釀的苦酒自己喝瞭。”朋友說後來又和小丁見瞭幾次面,得知他生活得還好,事業也做得不錯,心中的愧疚也釋懷瞭不少。自此,他在生活中謹言慎行,再不敢造作惡業。

懺悔,梵語為“懺摩”,意譯“忍”、“悔往”,不要生氣、責怪,對曾做過的事情非常後悔。《摩訶止觀》卷七說:“懺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彌勒所問本願經》雲:“彌勒大士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致無上正真之道,晝夜六時,正衣束體,下膝著地,向於十方,說此偈言:我悔一切過,勸助眾道德,歸命禮諸佛,令得無上慧。”作為修持的法門,在佛教修行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稱為道前基礎。學佛的人不管修學什麼樣的聖道,必須先以懺悔消除自己的業障。業障不除,學佛修行就無從談起。《最勝王經》雲;“求一切智、凈智、不思議智、不動智、三藐三菩提正遍知者,亦應懺悔,滅除業障。何以故?一切諸法從因緣生故。”又經雲:“前心起罪,如雲覆空,後心滅罪,如炬破暗。須知炬滅暗生,要須常讓燃懺炬。”

我們以前所造作惡業,當果報來臨時,種種的業障會阻礙我們生命的正常行程,幹擾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困頓於障礙,痛苦不堪。我們必須以真誠的“懺悔”來破除業障的困擾,以使身心恢夏到健康狀態,繼續修學佛法。懺悔是非常殊勝的,不但可以清凈身心,攝護六根,還能夠引導我們除暗向明,到達解脫的彼岸。《大集經》雲:“百年垢衣,可於一日浣令鮮凈。如是百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善順思惟,可於一日一時盡能消滅。”又經雲:“諸福中,懺悔為最,除大障故,獲大善故。”

歷代的祖師大德們有很多精進勇猛,懺悔業障,並且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緇門崇行錄》中記載:南北朝時有位寵法師在二十八歲時,遇到一位很有道行的人對他說:“你到四十歲時壽命盡瞭,無法躲避。如果能夠至誠求佛加持,懺悔以往的罪業,或許還有活命的希望。”寵法師聽瞭這話,自己照鏡子一看,果然看見自己面帶黑氣,十分晦暗。於是他變賣衣缽,購買供品、向東去到海鹽光興寺,閉門禮懺,謝絕一切應酬,也不同別人往來。寵法師禮懺非常用心,白天常常忘記吃飯和休息,夜間也不脫衣服。

到他四十歲那年除夕夜裡,寵法師忽然覺得兩耳腫痛,於是禮懺得更加誠心,快到四更時,他忽然聽見門外有人說:“你死亡的業果已經消瞭!”他立刻打開門,卻什麼也沒看見。第二早上起床,寵法師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臉上的黑氣已經全部消除,兩耳生長出硬骨。自此,寵法師禮佛拜懺更加用心。他平時禮佛,要拜一百拜,後來生病不能下床時,仍在床上按時叩頭一百次,恭敬誠懇。寵法師延長瞭三十四年的壽命,一直活到七十四歲才壽終。

《菜根譚》中有語雲:“蓋世功德,抵不瞭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即是說犯瞭錯主動懺悔,改過自新,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潔凈我們的身心,還可以轉變我們不良的命運,脫離惡道,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凈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凈土!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