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子路負米
時間:2019-06-01 13:11:5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子路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學生。他少年時傢中十分貧困,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隻能用野菜充饑。為瞭供養父母,他常常到很遠的山林去砍柴,然後把柴賣瞭,買米背回傢。左鄰右舍都稱贊子路是個孝子。
多年之後,子路的父母相繼亡故,子路便到魯國都城曲阜拜孔子為師。
公元前496年,孔子帶弟子們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他們周遊瞭陳、衛、蔡、齊等國以後,到達楚國。
楚昭王很欽慕孔子,派人送來瞭一百輛車子、一萬鐘粟米,邀孔子前往國都郢城。
路上,子路感嘆地對孔子說:“從前我在傢中侍奉雙親,吃的是粗劣的飯菜,到百裡外去打柴,換瞭米背回傢。挑重的東西走路,不能選擇休息的地方,吃力瞭,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傢境貧困,雙親年老,不能選擇出外做官,因為出外做官,雙親就沒人奉養瞭。現在跟著先生周遊列國,楚王供給這麼多車輛、粟米,坐的時候鋪設錦墊,吃的時候鳴鐘列鼎,現在我即使再願意吃野菜、為雙親背米,也已經不可能瞭。”
孔子聽瞭,贊揚他說:“你侍奉雙親,父母活著的時候可以稱得上最大的孝心;父母亡故後,你又能時時懷念他們,你真可以說是個大孝子瞭!”(《說苑·建本》)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