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我們所以受生死的原因,就因為不認識真心
我們所以受生死的原因,
就因為不認識真心。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阿難因為歡喜佛的相好莊嚴,於是就舍離世間的深重恩愛,把須發剃去,落發出傢瞭,所以從佛剃落。當時佛住世的時候,所有的比丘落發,不要用剃刀落發,佛隻要說:“善男子!汝今舍俗出傢,須發自落,袈裟著身。”佛隻需講這幾句話,這個要出傢的人的須發就落瞭。為什麼?這是佛的神通給他落發,所以也不要像現在去受戒瞭。因為佛這樣一給他說幾句話,他就有戒體瞭,也有袈裟瞭。
佛入涅槃後,人要出傢,就要用剃刀來剃落須發瞭,要到戒壇上去受戒去瞭。中國的戒壇,本來以前受戒要三年的期間;那麼因為三年時間太久瞭,就想出一種科學的辦法,要快一點,於是這受戒就五十三天。到現在,有的地方受戒不是五十三天,是多少呢?十八天就受戒瞭。又有更快的地方,一個禮拜就受戒瞭。又有很普通、很化學的──這個“科學”完瞭,接著就“化學”瞭,什麼都變成化學瞭。怎麼樣?三天就受戒瞭,就有這樣的地方。在香港大嶼山有的地方,就是三天傳一次戒;其實三天這個戒法,不如法的。這是佛入涅槃之後,出傢人要受戒的。
“佛言:善哉阿難”:佛聽阿難說他出傢的因緣,是因為看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才出傢瞭,佛就很贊嘆。這個“善哉”,就是贊嘆之辭,就說:“你真好啊!你真好啊!”怎麼樣好法呢?你真是個大丈夫,你能舍俗出傢,你真是最好瞭。
可是好是好,現在我還要問一問你。所以前文說“情均天倫”,那意思就是說:你問我,我本來應該即刻答覆你;不要說我們是自己傢裡人,就是其他的人來請問我,我也都歡喜答覆他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先要征詢你出傢的因緣是怎麼回事?所以阿難也就說:“我因為看見佛的相好光明,就發生瞭一種愛慕而渴仰的心。所以常自思惟──佛的身不是欲愛所成。”他大約想瞭好多次,於是他也決心出傢瞭;這一出傢,就盡學瞭多聞瞭。
佛說:“善哉阿難,你真好啊!你是一個很好的發心比丘。”可是“汝等當知”:“汝等”,就是你們大眾等,就包括當時大比丘、大羅漢、大菩薩,在法會這一切的人。
汝等怎麼樣呢?“當知”,你們應該知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從最初做人那個時候到現在,接連不斷,生瞭又死,死瞭又生,生死、死生,今生又有來生,來生又有來生,脫下的白骨如山那麼高!所以接接連連地,生死總也不能斷,生瞭死,死瞭生;被業緣、業障所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都不知道!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為什麼有生死?就因為不明白、不知道常住真心。這個常住的真心,它是不動不搖、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因為它不動搖,所以叫“常住”;不增減,所以叫“真心”。這個真心性凈明體,光知道這個真心還不算,它還有“性凈明體”,性,就是自性;你這個自性、你這個法性,是清清凈凈、光明遍照的體。可是你不知道,你把它忘瞭,就如“衣裡明珠”。
在《法華經》上說,有一個人去他一個很有錢的親友傢裡;他喝醉睡著時,這親友正好有事要出門。臨走的時候,他親友恐怕他到外邊流落街頭,沒有錢用,於是就把一粒如意珠,藏到他衣服裡邊,用線縫上,可是也沒有告訴他這件事。他醒來後,就跑去外邊,到處過流浪的生活,不知道衣裡邊有一粒無價寶珠。所以雖有無價寶珠,因為不知道,就不能利用。我們這個常住真心性凈明體,也就等於這無價寶珠一樣;但是你不知道,就沒能利用它。
那麼你用什麼呢?“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你所用的,就是這個生滅心,不是那個不生滅的真心。這個生滅的心,就是一種“識”;這一種識,把你支配得顛顛倒倒、昏昏迷迷的。因為你盡用這個妄想來用事,這個妄想不真,所以也就在生死輪回裡轉來轉去,而不休息。“輪轉”,就是轉過來、轉過去,轉過來、轉過去,總在這裡邊轉。在什麼裡邊轉呢?就在“生死輪回”裡頭轉,不知道轉到什麼時候為止!
為什麼你有這個輪回呢?就因為有妄想。你妄想如果去盡瞭,不生妄想,你的生死也就停止瞭。我們生死輪回沒有停止,就因為妄想用事。妄想就是這個識──心意識,用這個心意識,所以就把自己陷住瞭,陷到這泥濘的泥土裡,在這兒拔不出腿。
這是佛向阿難說所以受生死的原因,就因為不認識真心;如果你認識真心瞭,生死就很容易瞭瞭。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