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夢參法師:十大願從你禮佛那刻開始

夢參法師:十大願從你禮佛那刻開始

時間:2019-06-01 16:22: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十大願從你禮佛那刻開始

十大願,是總說的。我們昨天跟大傢講的是總相;十願裡頭,每願是不同的,這叫別相;但是,同名行願,是同相。那麼,禮贊、供養,它是別的不同,這叫異相。這成就瞭我們一個普賢之因,就叫普因。但是,這普因呢,是共相。隨便哪一願,都是成就普賢的、行願的因,但是各住各位。各住各位就把這個同相壞瞭,就叫壞相。大傢先懂得總的意思。

但是,十願不要把它分開。當你禮敬諸佛的時候,就具足瞭:稱贊如來、供養如來、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每一願,都具足九願,這樣理解。這就是華嚴的“一即一切”。當你禮佛的時候,你最初禮的時候,觀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沒那麼豐富;當你禮贊久瞭,弄得純熟瞭,當你禮佛的時候,就是抱著:贊嘆佛、供養佛、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

我們就從禮佛的時候開始說吧。當你禮佛磕頭的時候,你要唱念、要稱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南無大行普賢菩薩!”這就是贊。禮的時候就含著贊,叫稱贊如來。禮佛的本身就是供養:口裡贊嘆佛的,口業供養;身體在禮拜,身體在供養;心裡在思維,你拜的時候,不能不想到佛啊,這就是本身是供養。

這個供養,比你供養香、供養果、供養其他的七珍瑪瑙都珍貴得多!這叫什麼?這叫法供養。《華嚴經》講的是: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的功德,比什麼供養都大!這就是,在你禮佛的時候,就具足瞭禮、贊、供。禮佛、贊佛、供養佛。

那你禮佛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消過去的業障啊!禮佛的目的是懺悔過去的業障。你的想象必須得豐富。豐富的含義是什麼呢?就是當你在禮佛的時候,你想到十方諸佛都在禮佛,佛也禮諸佛。釋迦牟尼佛也禮佛,他禮十方之諸佛,他禮的是法性的、本體的、自性的佛。

你在禮佛的時候,隨喜十方法界,一切眾生、一切諸佛菩薩、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極微細的一點點功德,也不舍棄。這就是隨喜功德。就在你禮佛的時候,隨喜諸佛功德。懺悔業障完瞭,隨喜一切,一切的人傢做的善業都隨喜。

請轉法輪呢?不是光是請佛說法,成說、差說、一切眾生說……隻要是他所說的,是瞭生死的、消業障的、能夠得到幸福的,都請他們說。不分他是什麼人,不分他是哪類的,乃至於畜生,都請他們說法,這是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包括一切諸大菩薩、一切善知識,都請他們長住世間,度化眾生。在禮佛的時候,就具足瞭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佛在世間所有的度眾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學,常隨佛學。在你禮贊的時候,隨佛學完瞭,學佛,佛是作什麼?常度眾生。所以就恒順眾生。這個特別地難吶!恒順眾生,滿足一切眾生願,眾生有什麼要求,恒順眾生。但這裡頭有個問題,眾生作惡業,我隨順他不?“眾生心,他造因”我隨順他,隨順而“轉”!問題就在“轉”。

完瞭把你上頭的九願,你所做的,同時回向。就在你禮佛的這一剎那之間,十大願王都具足瞭。因為我們禮拜的時候,是隨著佛學來的。佛入世禮拜,佛教導瞭我們,所以我們才能夠這樣地去禮拜啊!沒佛出世說,我們怎麼知道禮拜呢?怎麼知道敬禮諸佛呢?怎麼知道稱贊如來?怎麼知道供養三寶呢?

因此,在你最後的時候,就在禮拜的時候,從禮拜開始,都具足後頭的九願,九願每一願都具足十願,這叫重重無盡。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