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海空法師:學佛入門的方便捷徑

海空法師:學佛入門的方便捷徑

時間:2019-06-02 11:50:4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學佛入門的方便捷徑

二零零六年二月初九

今天晚上因緣非常殊勝,大傢從全國各地來,還有從香港來的,在這個大好時機和非常殊勝的因緣之際,我給大傢講開示。開示的題目是《學佛入門的方便捷徑》,這是我們學佛人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學佛的基礎和觀念;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握入門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學佛應從什麼地方下手、什麼地方入門?我們要把握好這個方向。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得到清凈見。

自從中國佛教經過十年動亂以後,我們中國的佛教基本上是處於一個斷代的時期。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後的一段時期裡,佛教基本上在中國停滯下來,甚至銷聲匿跡瞭。但是,佛教的精神和弘揚佛法的人,還是依然保存瞭下來。在改革開放恢復宗教自由和落實宗教政策以後,我們又存在著對佛教盲目的信仰和盲目的行持。根據我所瞭解的情況,無論是出傢人也好,居士也好,在學佛和佛學這個問題上,到現在為止,都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和很大的距離。

人們在對佛教的認識和修行中,經常出現極端的現象。比如說,自從對佛教落實政策、恢復開放以來,首先是承認大傢的信仰,就是承認和允許大傢有宗教信仰,而這種信仰隻能是對佛教的歷史和它的民族現象、群眾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認可,人們對佛教和宗教的思想傾向被認可瞭。所以,在中國的土地上,信仰宗教的這種風氣慢慢的就開始形成瞭。特別是在佛教這方面來講,信仰的人很多,而他們對信仰的基礎和觀念是不明確的,基礎是淡薄的。開始為瞭迎合人們的需要。比如說,大傢對佛教的信仰,認為佛和菩薩能保佑我們。在寺院裡,我們常看到的就是做佛事,以佛教形式開展一些佛事活動,(有人)認為這就是佛教,或是我們遇有災難、有煩惱、有痛苦、有遇事不平的地方,就找一個寺院,在那裡做一場佛事活動,認為佛菩薩能保佑我們。比如說,放一場焰口,打一場普佛,就以為把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消除瞭,在思想上形成對信仰的依賴性,不是主動地去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信仰盲從的問題。

再則,人們隻是把佛教當作一個歷史的、學術的,從理論上去研究。也就是,要不就是迷信,或者就是單純的學術研究。這兩個極端的產生,是我們沒有明確學佛的觀念。那麼學佛究竟是為什麼,它是怎麼一回事?應把它弄清楚。所以很多學佛的人,學瞭幾十年,都是懵懂一生。不僅僅是居士,很多出傢人都是這樣。我有些時候,跟出傢人開玩笑,我說,真正弘揚佛法的、發心承擔如來傢業的這些出傢人,真正有修證的,在我們出傢人當中,為數是很少的。但有些是懂得一些佛教的理論,有些懂得一些佛事活動,更可悲的是,有些人出傢幾十年,連因緣果報都不相信,還在做夢!87年的時候,我到四川一個有名的寺院去會見一個著名的出傢人。我在那裡住瞭一個晚上,他們非常高興地做瞭一個晚上的佛事活動。為什麼呢?當時,我送瞭一本書給他們看瞭,因此高興得不得瞭,還說前天他就做瞭個夢,夢到我來瞭。他認為是他有神通瞭,高興得哭瞭一個晚上。也就是說,學瞭一輩子的佛,當瞭一輩子的出傢人,七十多歲瞭,還認為做瞭這個夢就是開瞭智慧,這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明確觀念、要方法正確。學佛究竟學什麼?是怎麼一回事?如果觀念不正確,我們永遠得不到真實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第二個,是學佛的基礎,什麼基礎呢?就是學佛發心的基礎和我們的根性。我們根基不牢固的人,學佛是有很多障礙的。比如說,我們平常講到的,沒有善根的人,學佛是有很多障礙的。用我們佛教的話講,那就是看你是不是一個法器。如果你是一個法器,你的根基比較牢固。那就是說,他隻要認識佛教,皈依學佛,投身佛門,一點就破。根基不牢固的人,沒有善根的人,怎麼學,他都是煩惱重重。什麼叫根基?就是我們累生累劫種下的福德慧命,它是我們現在發心的基礎。為什麼發心?根基不牢固,觀念不正確的人,就是投身佛門,皈依三寶,都隻能是種下瞭一點善根,生起瞭一個信仰,也隻能是這樣。這十多年來,我的皈依弟子有幾百萬!但真正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來學佛的,瞭生脫死的,恐怕還沒有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的人,他們隻是一種什麼態度呢?皈依三寶,皈依佛門,就有菩薩保佑瞭。還有的是,他多災多難,希望皈依佛門以後,菩薩保佑他們平安吉祥瞭。還有一種是,為瞭學點小神通而皈依。還有一少部分是來聽熱鬧的,聽說那裡有個什麼師父神通廣大,就奔我來瞭。聽說他神通廣大,隻要我這個師父,教一句話,念幾個字,病也好瞭,神通也出來瞭。好多人把我傳得是神兮兮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首先要建立起正確的思想基礎,信念基礎和發心的基礎,觀念要正確。我們學佛簡單地講,學佛就是學佛的事跡,學佛的思想,學佛的行為,學佛的品質,用佛的智慧來開發我們的智慧,用佛的方法來瞭解世間的真相,明確我們自己,明確我們的人生,讓我們自己在這一生中,過一種隨順真理的生活。學佛的目的,就是使自己覺悟,像佛一樣的覺悟,佛就是智慧和覺悟的代言詞。用佛所教導的方法,讓我們產生一種圓滿的智慧,讓我們走上覺悟的道路。由於我們本具的光明覺性,被我們無始以來的業力障礙所蒙蔽。由於我們的真心被貪嗔癡煩惱蒙蔽,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受到很多幹擾,受到很多影響。所以,我們沒有能力把握自己,我們在跟著現象走,用現象來迎合我們這顆貪心和嗔心。這樣下去,是永遠不得安樂自在的,永遠得不到幸福的,永遠都是痛苦的。

所以,學佛就是要開發智慧、覺悟人生,用佛的智慧來斷除我們的煩惱,解脫我們的痛苦,開發我們的智慧,讓我們自己把握我們自己的方向。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學佛,我們要真正得到我們本具的光明智慧和神通,來調理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身心清凈。

如何才能把握好我們學佛入門的方向呢?這是要講的第二個問題。

事實上,我們現在學佛的人,要把握好入門的方向是個首要的問題。現在的學佛人當中,由於歷史的問題和佛教傳承的問題,我們這個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淺陋,定道資糧不足,最容易跟著感覺走。所以,現在我們學習佛教的方法和門類有很多,有凈土宗、禪宗、密宗、真言宗、唯識宗等等。我們四川最盛行的密宗在甘孜、阿壩兩州,就密宗而言,就有很多的教派。比如說,密宗的黃教、紅教、花教、黑教、白教、烏教。誰都說自己的優勝,誰都說自己是最好的,都說別人的不如我的好。禪宗呢,在我們漢地的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也是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自己建立的。在理論上,有什麼中觀、唯識派也爭論瞭幾百年。到現在為止,還是爭論不休。特別是在我們的修行人當中,如果說我們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正確的思想頭腦,很容易左右擺動。現在,在漢地最為廣泛的是凈土宗,所以現在我們學佛人當中,都抱著一種思想——究竟哪一宗好?學凈土宗的人說,我們現在這些人呀,業障深重啊,學密宗要上等根性,學禪宗,又定不下心來。學凈土宗什麼都不管,我照吃照做照玩,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罪過再大,阿彌陀佛說的,他發瞭四十八願。隻要一念佛,我就到極樂世界去瞭。學禪宗的就說,你念佛心是亂的,先要把這顆心收回來才行啊!要自己明心,要覺悟呀,要悟道才行啊!學密法的就說,現在光靠自己不行瞭,要三密相應啊!要佛菩薩加持,這世成就才行哪!都說自己是好的,都說自己是殊勝的。

那麼,我們要怎樣來把握入門的方法?我說,這裡沒有什麼玄妙的東西。無論你是學哪一宗的方法,密宗的、禪宗的、凈土宗的。如果你是抱著一個貪心來學,可以肯定地講,你學哪一宗,你都不可能有成就。這是肯定的。如果說你是抱著一種嗔心來學,你不但不能成就,而且還要帶來很多業障,如有身業、口業、意業,即身口意三業。如果帶著一個癡心盲目地學,你連方向都找不到。帶著癡心學佛的人,是很普遍的。今天他在學密法,又聽說禪宗如何好,學密法又這麼辛苦。學習禪宗我隻要坐在那裡打坐,又不念佛,又不幹什麼的,眼睛一閉,坐下來馬上就成佛瞭。有這麼一回事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把心平靜下來。平等心是道啊!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要說念佛,我們在座的也有念佛的,有人擔心:我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念阿彌陀佛,我要念其它的又怎麼辦呢?

所以,有瞭這些思想不排除,我們就找不到一個入門的好方法。念阿彌陀佛也好,我開始學佛的時候,就是學的凈土宗念佛,什麼悲憶念、十念、五念、數數念(就是數數啊)。你們在座的可以想一想,我當時每天念五萬遍,而你們在座的有幾個人一天能念五萬遍的?你們舉一下手,念五萬遍的有幾個?我看一看。每天念五萬遍阿彌陀佛的有幾個人?你們見到阿彌陀佛瞭嗎?是什麼樣子?講來我們聽聽。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每天念五萬遍,也念瞭好幾年。我有個弟子叫釋隆珍,從14歲念阿彌陀佛,念到74歲,多少年啦?我問她見到阿彌陀佛沒有?沒有。88年,我在彭州市九峰山遇到她。一見面她就跪在我面前,放聲大哭,要我告訴她出世間法。我說你以前念的什麼?她說:“我念的阿彌陀佛。”你念瞭多久?“我念瞭六十年瞭。”我又問:“見到佛沒有?”她說:“沒有。”我說:“好!我今天晚上告訴你一個方法,今天晚上你就能見到佛。”她聽後十分高興。我當天就在九峰山附近牟登高居士的傢裡,準備瞭一個佛堂。我就在那裡給她傳授瞭一個學習方法。我說,“今天晚上,我給你傳最好的方法。”她聽瞭很高興。什麼法呢?“南無阿彌陀佛!”。她當時聽我一講,就泄氣瞭。“我念瞭六十年,你還是傳這個方法,你不是蒙我嗎?”我說:“我不蒙你,今天晚上你一念就要對呀!就要見到阿彌陀佛。”她說:“真的”。我說:“是呀,但是,你必須照著我所教的方法去做”。結果,我給她傳授瞭“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不到一刻鐘。那是正月初三,天氣十分寒冷,九峰山上的溫度比我們這裡還要低十到五度左右。她念不到十五分鐘,滿身出大汗,念到半小時,把棉衣脫瞭,穿一件衣服。念一個小時後,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濕透瞭,頭上也在冒汗。我說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應該掌握一個方法,兩手合十,觀著阿彌陀佛的相。也就是說,對方就是阿彌陀佛,像救命一樣地觀想著念,越念越快,就這麼十五分鐘,用念佛、合十和觀想。但是,這個念阿彌陀佛,我是先跟她傳授瞭的。因為我是得到瞭傳承的。她就這一念,佛就與她相應瞭。她自己的心就與佛的心相通瞭。她看著墻上掛著的阿彌陀佛金光閃閃,還嚇住瞭。從那以後,不到一年,她自己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瞭。三年以後,早三個月,她預知時至,安排好後事,含笑而去。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也就是說,念佛也好,念咒也好,沒有得到傳承,就這麼念,隻能說是得到一種加持。如果你口念心不念,念一輩子也枉然。你要是真心的念佛,又有傳承,把握好方法,就是方向明確,方法正確,得到瞭傳承,真心的念佛,當下接通歷代祖師願力與自己的願力在同一軌道,隻要生起出離心,發菩提心,我們在座的人,我給你們傳授密法也好,叫你們參禪也好,叫你念佛也好,如果做到瞭一心不亂,五蘊皆空,真正的全身心地投入。每天兩座,一座兩個小時,隻要三年,就能夠成就。成就什麼呢?你有什麼智慧,你有什麼願望,你就成就什麼功德。那為什麼好多人沒有成就呢?你沒有做到我所講的方法!82年,我在傳授心中心也是這種方法,六印一咒,每天一坐兩小時。這兩個小時,念咒、結印、觀相。在兩個小時之內,要做到五蘊皆空,一心不亂,萬緣放下,照此做去,一年六百坐,就是1200個小時,你都能做到,那麼你就能點開心要。你能做得到嗎?不要說兩小時,六百坐,你連二十分鐘都辦不到。什麼五蘊皆空,一心不亂。我問一個出傢人,已學瞭三十多年佛,他說他五分鐘都辦不到,要萬緣放下,五蘊皆空,一心不亂,你們真辦得到嗎?所以,在當時,我傳授的心中心修行法,好是好啊!但是,你們辦不到,你們也沒有條件。最好的方法,你沒有條件,所以你辦不到。

我在閉關的十年中,總結瞭一個經驗,十年當中在想什麼?就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三密相應,念咒、結印、觀相,就這麼簡單嘛!每天都這麼想,為什麼有些學二十年都沒有得道?為什麼要六百坐才開心要呢?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證悟瞭三年這個問題就想通瞭,三年通瞭以後,就做實驗,主要是存在什麼問題?那就是突破。

什麼叫做突破呢?就是念咒、結印、觀相,把這種方法掌握好,配合好,就可以突破。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自性,用念咒、結印和觀相相結合的方法,與佛性相通。把這種方法與法界融通,把法融入我們自性當中,這樣一下法性就圓成瞭,用這種方法使之融入我們的自性當中,我們的自性又融入法當中,就產生瞭一種法力,對我們的身心進行調理,這種方法所產生的力量就是法力。由於產生這種力量,全自動、全方位的無窮無盡的運行,很快就使我們的身心清凈,打通我們的七經八脈。這種力量一旦產生,掃蕩我們的習氣,因此,我們的自性就與佛性融通瞭,佛性就與我們的自性融通瞭。一旦融通,這種力量就與法融通瞭,而法界也就與我們自性融通瞭。這樣法性就圓成瞭,當法性一經圓成,百千界如的三千諸法,都從法性中流出。在很短的時間內,隻要三密一經相應,法力就會融入自性當中。自性也融入法中,心要就點開瞭,即我們的心就打開瞭。在過去有一個弟子給我說:點開心要,與圓成法性和明心見性,有什麼區別?我說:“明心見性”,“明”就是明白瞭,“見性”就是見到瞭,它並不等於打開瞭,這還是概念上的問題。心要一打開,我們本身所具備的一種力量,那是自性的力量,就排除瞭我們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所以說,這樣很快就使自己得到瞭無量無邊的利益。

後來,我用這種方法對很多人傳授,去實踐。事實證明瞭,原來我們的覺者所說的“超凡入聖”,確實有這麼回事。“超凡入聖”,關鍵是“超”。我們的自性跟法界為什麼不通,關鍵是突破。我們的迷糊,關鍵是覺悟的問題。我們的智慧不明朗,都是煩惱在障蔽著!所以,用念咒、結印、觀相的這個方法,一旦突破瞭我們自己的障礙,自性就與法界相通瞭。那麼,我們用三十年、二十年,來念咒、結印和觀相。我們可不可以用三年呢?可不可以用三個月呢?可不可以用三天、三個小時呢?所以,我最後決定,在三個小時內,隻要我們在三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以念咒、結印、觀相,且當下立心,萬緣放下,突破就是勝利。一旦突破瞭,你就入道瞭,就這麼簡單。但是,你是不是能放下,是不是能夠把自己的自性與法性融通,與佛性融通?所以,念咒也好,念佛也好,是不是能夠把你自己與佛融通,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能不能夠融會?關鍵是看你有沒有這個力量去融會。我們為什麼沒有這種力量?就是沒有得到傳承,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還不行,要有佛力的加持,要有佛的力量。比如參禪,有人說參禪,就可以明心見性。我經常與他們說,你是什麼心啦?我們用我們這個本身就非常散亂的心,這顆貪心和嗔心,成天就去問為什麼呢?你又問得出什麼來嗎?好多人是越問越糊塗,無論是你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我們要用平常心,不要用貪心、嗔心,不要去追求這樣或那樣的什麼,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去毀謗別人。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一切正法都是好的。關鍵是我們是不是有這個緣分,自己是否具足瞭這種功德。

所以,我們如何把握學佛入門的方法?第一,就是看你有沒有這種善根;第二,就是看你有沒有這種緣分。關鍵是看你下這個決心沒有?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一旦認準瞭一個法門,不管是凈土宗也好,密宗也好,禪宗也好。你隻要認準瞭,就不要三心二意的。你得到瞭傳承,就按照這種方法一直走下去,最終都能夠達到目的。如果你今天學張三,明天學李四,到頭來,一事無成。我們想一想,你從東門進,西門出。要什麼時候才有個盡頭呀?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目的呀?不管怎樣,你們以前學的凈土也好,學的禪宗也好,學的密宗也好,都是正確的,這是你的緣分。我們千萬不要有三心二意的學習態度。那麼今天晚上,我所說的這個問題,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晚上你們來見我,你們就具足瞭跟我的緣分。所以,我就要把這個道理與你們講清楚。你們不要去起分別心,你們隻要來見到我瞭,我們之間的緣分就具足瞭,我按照這種方法傳授給你,你如果下定瞭決心,你就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成就。這就是佛門的方便。實際上,方便是沒有什麼玄妙可談的,關鍵是緣分。關於你行持和成就的多少,在於你們的決心和具備的資糧如何?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給大傢講一講,如何生起出離心、發起菩提心、得到清凈見。我們學佛,是佛教導我們走向光明,走向智慧,覺悟我們自己。要怎麼樣才能把握呢?我們有很多煩惱,有很多痛苦。我們立不起心來,為什麼立不起心來呢?那就是我們有障礙,有思想障礙,有精神障礙,有環境障礙,有業力障礙,這都是我們自己累生累劫所造作的。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些業力所造作的來因,那麼我們現在還繼續造業,也不可能有成就。所以,我們要生起出離這苦海的決心,出離這種業力根源和土壤的決心。娑婆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圍繞著我們自己清凈自性的一種障礙。所以,我們不要被現象所蒙蔽,要從現象中解脫出來。如果沒有出離心,你是不可能入聖界的。也就是說,凡心不除,聖道難入啊!我們要學聖道,要學清凈,那麼首先就要斷除我們的煩惱,斷除我們那種俗世貪欲的心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生起出離心。我們來學佛的目的,是要修到解脫,奔向光明。要從糊塗中得到智慧。以前的東西,不要去留戀,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

要除掉世間的煩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為什麼除不掉?好多學佛的人,為什麼越學,煩惱越多?雖然你學瞭好多年,但是煩惱依舊,障礙還多。還有的說,我以前沒學佛時,身體較好,學瞭佛後,怎麼病也多瞭,這是為什麼?我給大傢講一個笑話:以前我有個弟子,他前幾年,去做瞭人販子生意,就是去販賣人口。他來跟我皈依佛門。他心想,“我皈依瞭三寶,有師父保護瞭,有菩薩保佑瞭,將來做這個事情,恐怕是更來勁,更順利。”他哪知道,皈依三寶過後,不到三個月,他的人販子生意,就被司法機關查辦瞭。被關瞭三個月過後,他又來找我。他說:“師父,你為什麼要騙我呢?你說佛門這麼好,我皈依瞭三寶過後,菩薩不保佑我,我才做一次就栽瞭。”我笑嘻嘻地給他講:“你先別動氣。你來跟我皈依,是叫你皈依三寶,叫你行善,叫你做好事。在三皈五戒裡,講得清清楚楚,你皈依瞭佛門,作為一個居士,你帶著一個菩薩的身份去做壞事,你違法犯罪,當然你該受到懲罰啊!”他說:“哦!原來是這樣呀,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該來皈依。”我說:“那你就更錯瞭。”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生起出離心,不要去埋怨天、埋怨地。皈依瞭佛門,工作順利不順利,有沒有病,這與皈依三寶沒有關系。你有沒有病,有沒有障礙,那是你累生累劫的業力障礙所致。

我們現在的學佛人,不但心要清凈,願力要大,關鍵我們還要培福,看我們的資糧夠不夠?所以,好多人皈依瞭三寶,學佛學得很好,幾年以後,大有成就。而有些人學佛過後,煩惱還更多瞭。人傢學得好,是人傢資糧夠呀,是人傢累生累劫做瞭很多的善事,所具備的資糧。因此,你的煩惱多,你就要多培福,多做好事嘛!還有幾個居士對我說:我在廟裡做瞭這麼多年義工瞭,服務也服務瞭這麼多年,為什麼我現在還有這麼多障礙呢?有這個思想的人,你又錯瞭。這說明你在廟裡呆這麼多年,你的發心不是為瞭行善,你是為瞭做幾年義工後,想撈點油水嘛!如果你在廟裡做這麼多年,你的目的不是為瞭你自己,而是為瞭眾生,為瞭佛教事業,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眾生,回向給那些冤親債主,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你做的事情多少,得益多少,或者是功德多少,關鍵在於你的動機如何。那麼,我們培福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呢?除瞭行善,除瞭做好事,除瞭弘揚佛法以外,最大的功德是法佈施;最大的功德就是勸人為善;最大的功德就是讓更多的人都能夠開發智慧,發菩提心;最大的功德就是我們所有的修行,不是為瞭自己,而是為瞭別人,為瞭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功德。如果你沒有這種思想,你認為作一個揖,磕一個長頭,你做一件好事,捐一點錢,你就能夠掃除累生累劫的障礙,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要生起出離心,要發菩提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凈的見解。我們的認識才不會被迷惑,我們才能發起真正的清凈心來,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所以,我今天晚上講的開示,一是我與大傢見一次面,這不容易啊!有的從全國很遠的地方來,我們見面就是緣分。我的希望是你們這一生能夠成佛;我的希望是你們這一生成就。不是叫你們學點什麼東西,消點什麼災,積點什麼福的問題。我的希望是在這一次傳授給你們一把智慧的寶劍,斬斷你們的煩惱,通過這種方法的傳授,讓你們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在這一生當中就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開發你們的智慧,可以斷除煩惱,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驅除病魔,可以覺悟,可以具足功德。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把自己本具的光明覺性闡發出來,用你們的智慧和覺悟去照亮別人,讓更多的人得到智慧,得到幸福,讓這個社會更安寧,把我們這個人間,這個娑婆世界,變成凈土。這比我們往生凈土的功德更大,你們說對不對啊!對(眾答)!希望我們在座的菩薩,不要貪生怕死,遇到困難這裡不好,就跑到那邊去,這樣做不好!如果那邊不好,你往哪裡跑呢?西方不好又往哪裡跑?往東方跑呀?我們大傢都來發心,用一種正確的方法開發我們的智慧,讓我們智慧的力量放出光明,照亮這個世界。讓我們的力量給社會添一點和藹,添一點和諧,添一點和平,添一點溫暖。我們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智慧做一點貢獻,不僅僅是為瞭調養身體,得點神通。我有個弟子的一段笑話。他說:“師父呀,我拜你為師就是要在三年裡練出一點本事來,讓所有的人都怕我。”我說:“如果你是這樣的目的,你學出來就是一個魔王。”我不贊成有這樣想法的人。

我希望今天晚上來學法的人,每個人學出來以後,不要成為魔王,而是使每一個人都成為菩薩。阿彌陀佛!在這一生中把握這個智慧的寶劍,斬斷自己命運的鎖鏈,開發自己的智慧。在這一生中成就,讓這個世界更加繁榮昌盛,更加光明,變娑婆世界為極樂凈土,好不好?好!(眾答)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