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靈巖遺旨》參、贊古耀今【2】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參、贊古耀今
二、贊凈宗祖師
(一)贊曇鸞大師
北魏曇鸞
不測之人
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增廣上.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深得佛心
具無礙辯
天親菩薩廣造諸論,宏闡佛乘。復宗《無量壽經》,作《願生偈論》。示五門修法,令畢竟得生,具顯「禮拜、贊嘆、作願、觀察、回向」之法。於觀察門,詳示凈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見聞者,悉願往生。
曇鸞法師,撰註詳釋。直將彌陀誓願,天親衷懷,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無礙辯,何克臻此?(增廣下.往生論註跋)
往生論註
妙絕古今
天親菩薩《往生論》,凈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曇鸞法師之《註》,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凈業學人之大導師。(凈土十要附本.往生論註重排序)
曇鸞著《往生論註》,妙絕古今。(增廣上.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文理甚好
宜熟看之
《往生論註》,照光標示,已標過否?此書文理甚好,宜熟看之。(增廣上.覆馬契西居士書三)
《往生論註》,此須請北京新刻者。一則錯訛少,二則眉目清,此書好極!(三編下.覆王尊蓮居士書)
《往生論註》,閱一遍。文義顯豁直捷,真能上繼匡廬,下啟天臺、西河、長安等。宜細看之。(增廣上.與康澤師書)
(二)贊道綽大師
踵曇鸞教
專修凈業
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凈業。一生講凈土三經,幾二百遍。(增廣上.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出格高僧
專弘凈土
道綽禪師,乃出格高僧,專弘凈土。壽七十餘歲,一生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即二十歲講,五十多年,年須二三次方可。(三編下.覆林贊華居士書七)
不忌繁重
惟期人知
隋道綽禪師,一生專弘凈土,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可知一年之中當講四五遍。不以繁重為忌,惟期人各悉知。今人則必不肯如是重重屢講也。古人以利人為本,今人以求名為本。若專講凈土,人或見輕,所以不肯專精致力於一法也。(三編上.覆郭漢儒居士書二)
善導所說
如同佛說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凈土愜群情,佛力誰與京。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
切誡學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
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幹。
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續編下.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贊頌)
彌陀化身有大神通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口出光明
神妙莫測
汝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胡塗蟲,竟敢引善導大師舍身為例。善導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聖人。臨終登柳樹說偈,即跳下立化。汝認做從樹上跌死瞭,汝真罪過,瞎著眼專好瞎說。汝要舍身,則是枉死鬼。想生西方,夢也夢不著瞭。善導大師傳中,或有文筆未能顯此妙義,故致汝認做舍身而死。汝曾見《金剛經》感應朱進士事否?彼以聽《金剛經》四句偈,生歡喜心。不久夢隨五人,坐車至一傢。五人皆飲湯,彼欲飲,其領彼之人不許飲即醒。心甚異之,訪至其傢,雲生六狗,有一死者,以此專持《金剛經》。至八十九歲登樹說偈,乃跳下立化。此人現生變狗,由數十年持《金剛經》,尚能由高至下而化。況善導大師之大聖人,神妙不測者。汝認做舍身,可憐可憐。此與愚人以佛涅槃為佛死,同一知見。(三編下.覆溫光熹居士書十)
佛聲廣播
化導普廣
善導法照,特闡蓮宗,普令凡夫,同出樊籠。
末世眾生,斷惑匪易,惟此一法,堪為怙恃。
自晉及唐,五百餘年,震旦法道,莫之能先。
從茲以後,代有高人,潛修密證,率多隱淪。
(增廣下.佛化隨刊序)
善導少康,弘揚凈宗,閭巷道路,佛聲廣播。如唱秧歌,人人願聽。如傳聖詔,各各遵行。
(三編下.覆凈善居士書二)
善導在長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聲,盈於道路,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續編下.凈土經聖賢錄序〔民二十二年〕)
疏釋觀經
普利三根
《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惟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修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舍此凈土,修餘法門,亦不稍移其志,可謂凈業行者之指南針也。若夫臺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契理契機
善說法要
《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諦觀,而諦觀自然瞭瞭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增廣下.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雖疏觀經
最重持名
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之言乎?(增廣上.覆崇明黃玉如書)
婆心親切
慈悲至極
《觀經疏》,閱三遍。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良以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又以古人聞理性當體便是,則進行彌速。今人聞此等語言,則廢弛道業,但欲任己業識茫茫之天真耳。其書經中外抄錄,錯訛不勝其多。仁山楊子,凡點句讀處皆恰當。至於校訛,亦隻照樣校對,並未厘正錯訛,如所刻《彌陀疏鈔》等。光不惜獲罪,略為正訂。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然不敢與楊子及今之當道弘法者觀。彼若見之,將又如通公之罵聰明人耳。(增廣上.與康澤師書)
解行有別
貴在契機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三編下.凈業社開示法語)
善導和尚雲: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增廣上.覆鄧新安居士書)
所示專修
最為吃緊
善導疏凈土三經,力勸專修。(增廣上.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善導,乃彌陀化身,其所示專修,最吃緊。在上品上生章註中,祈詳閱之。(三編上.覆沈授人居士書)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凈土,不尚玄妙,惟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懸護萬代
攝歸念佛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凈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凈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五)
發明助念
利益宏深
此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願見聞,咸生正信,輾轉勸導,功德無量。待己臨終,決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兩各相符故。(續編下.蓮宗正傳跋〔民十八年〕)--------------------------------------------------------------------------------------------------------------------------- (四)贊永明大師
法華一部
佛事百八
法華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簡利愚黠,萬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極樂剎。
視諸眾生皆是佛,隻顧救生忘國憲。
赴市心樂顏不變,蒙赦得遂出傢願。
日課佛事百八件,法華一部佛十萬。
若非大權示世間,法幢誰能如是建。
(續編下.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壽大師贊頌)
圓修萬善偏贊凈土
宋初永明大師,住持凈慈。圓修萬善,偏贊凈土。恐學者不知自力佛力之所以然,作四料簡,以為指南。俾上中下根,若凡若聖,皆有遵循。若非彌陀化身,何克臻此?(增廣上.杭州彌陀寺啟建蓮社緣起疏)
特作料簡
俾知所趣
永明壽禪師,以古佛身,示生世間,徹悟一心,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後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俾知所趣。(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永明禪師,為修行人確示要道,開出四料簡:
(一)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此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高抬貴手。先須認準如何是禪?如何是凈?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的當,無一字能移易。……誠迷津之寶筏,昏衢之明燈也。(三編下.凈土法門說要)
古人說法,窮無涯際。惟永明四料簡所說,誠為末世眾生指歸傢鄉之一條大路也。……永明禪師,乃阿彌陀佛化身。所有提倡念佛偈句,通皆機理雙契。此四料簡,尤為參禪修凈之無上警策。雖局於偈語,然言略意周,更無一字可以增損其間。學者宜細細研之。(三編下.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五)贊蓮池大師
行為世則
言為世法
初住雲棲,即滅虎患。旱請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嘆。庀材開辦,道場重興建。
幼聞念佛意頗快,末誡門徒莫捏怪。
行為世則言世法,註重凈土及規戒。
砥柱狂瀾契理機,闡明佛心祛蜂蠆。
普令具縛諸凡夫,仗佛慈力登蓮界。
(續編下.明八祖杭州雲棲袾宏大師贊頌)
末法導師真模范也
雲棲蕅益,乃末法之大導師,真模范也。祈觀彼著作時,推原其心之用意處,則自法法頭頭,皆與機理符契矣。(三編上.覆丁福保居士書五〔民六年七月初五〕)
立法教人
本於平實
雲棲大師,立法教人,皆從平實處著手。依之修持,千穩萬當。斷不至得少為足,著魔發狂。王耕心入道之要,未能十分明瞭,便任意操筆,肆開大口,抹煞一切。雖有宏法之心,實任壞法之咎。此皆由不親明眼知識,及反心自問二病所致。(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四)
凈土宗風
為之丕振
明季蓮池大師,參禪大悟之後,力修凈業,重興雲棲。以契理契機,莫過凈土,遂著《彌陀經疏鈔》,發其甚深旨趣。凈土宗風,為之丕振。而一生悲敬雙修,事理不二。以故戒殺放生,濟孤利冥之懿范,數百年來,中外景仰。(增廣上.杭州彌陀寺啟建蓮社緣起疏)
各取其益
方為穩妥
蓮池大師乃圓融無礙之說。根機若深,依之修持,則有大益。根機若淺,或有執理廢事之弊。隻宜按事相志誠持名,方為穩妥。理一心之說,做不到者,說之無益,但不提倡即已。(三編下.覆溫光熹居士書十)
蓮池大師雲:「著事而念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通,難免落空之禍。」以「事有挾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故也。吾人學佛,必須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圓融,空有不二,始可圓成三昧,瞭脫生死。若自謂我即是佛,執理廢事,差之遠矣。當用力修持,一心念佛,從事而顯理,顯理而仍註重
於事,方得實益。如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今以凡夫而不自量,視念佛為小乘,不足修持,則將來定入阿鼻地獄矣。(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六)贊蕅益大師
悟與佛同
力修凈業
幼即信佛,隨母禮誦。入塾宗宋遂放縱,讀竹窗自訟。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
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
苦口切勸學道者,生西方可繼大雄。
(續編下.清九祖北天目靈峰智旭大師贊頌)
一生弘法不作住持
鐘大朗,蘇州木瀆人,其父母禱觀音而生。幼時隨父母禮誦,及入塾,聞聖學,即以聖學為己任,因不禮誦,而輒作辟佛文字。後見蓮池大師《自知錄》序,始知愧悔,不復辟佛。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發心學佛為居士。遂研究天臺、禪宗各書,各有所得,乃禮憨山大師門人出傢,法名智旭,字蕅益。其戒行凈若冰雪,其見地明若日月。而且註重凈土一法,以末世眾生,不仗佛力,決難現生瞭脫生死。一生弘法,不作住持。多居北天目靈峰寺,故後人每以「靈峰」稱之,實未為靈峰主人也。(續編下.重修九華山志序〔民二十六年〕)
若言習氣
可謂絕無
若言習氣,蕅益可謂絕無。而一般瞎眼禪和,謂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貢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據以評論耶?(增廣上.覆周群錚居士書一)
凡所著述
機理雙契
蕅益大師,久證法身,乘願再來。其學問、見地、行持、道德,不但末法不多見,即隋唐佛法盛時,高人如林,若在此時,亦屬出類拔萃之不思議大士。凡所著述,機理雙契。閣下但將惟執「訓詁為是」之心放下,息心研窮而體會之。其法喜之樂,當獨契於心,而不能開口向人言之。何也?以其所得皆失,而歸無所得也。(三編上.覆丁福保居士書五〔民六年七月初五〕)
千古少有
利益叵測
靈峰著述,千古少有。彼等正眼未開,不知其要,故輒吠影以惑初學。果真具正知見者聞之,則彼之心腹,徹底瞭知矣。靈峰老人,乃末法絕無而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測。隨人分量,各受其益。(增廣上.與弘一上人書)
凈土十要
妙契時機
《凈土十要》,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於闡揚凈土諸書中,選其契理契機,至極無加者。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註。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惟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至於後之九種,莫不理圓詞妙,深契時機。雖未必一一全能瞭然,然一經翻閱,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質而成仙體矣。〔此是譬喻法門之妙,不可錯會謂令成仙。〕(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凈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為蓮宗之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雖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則正信無由生,邪見無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增廣上.與悟開師書)
若欲研究,當看《凈土十要》。此書乃蕅益大師於凈土諸書中,采其菁華,妙契時機,最為第一。其開首《彌陀要解》,自佛說此經以來,為西天東土中,絕無而僅有之註解也。宜恪遵守,不可忽略。(增廣上.覆鄧伯誠居士書一)
依之修持
瞭無差錯
《凈土十要》,為凈土法門最要之書。此次所印,又附數要書要文。得此一書,依之修持,譬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一直前去,瞭無差錯。(續編上.覆梁慧棟居士書〔民二十一年〕)
今為寄《凈土十要》一部。此書為凈土法門之最切要者,當息心讀誦。則法門之所以,修持之法則,舉凡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之道,均可悉知矣。(三編下.覆張增純居士書)
此《十要》,乃當日原本,非前木刻之節略本。讀此而能信得及,則一切知識,一切經教,各種法門,皆不能搖動其信心矣。(三編上.覆常逢春居士書一)
彌陀要解
十要之首
若論逗機最妙之書,當以《凈土十要》為冠。而《彌陀要解》一書,為蕅益最精最妙之註。自佛說此經以來之註,當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於世,現廣長舌相,重註此經,當亦不能超出其上。況後生淺聞薄解,便欲指斥,冀其超越乎哉?以熒光而較日,多見其不知量也。(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二)
《凈土十要》,為凈土著述之最切要者。第一要,《彌陀要解》一書,為此經註解之冠。(三編上.覆真凈居士書)
《彌陀要解》,為自有此經以來之妙註,實為修凈業者之指南。其書載於《凈土十要》之首。《凈土十要》,乃大師采凈土著述之最契理契機者,匯而成之。共十種,故名十要。以《要解》註經,故居其首,乃尊經也。(增廣上.覆酈隱叟書)
要解義理
千古未有
《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諦信受。(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第一妙解,乃古今絕無而僅有者。切勿以等閑視之,則幸甚。(三編下.覆王尊蓮居士書)
今之知識各有所宗,汝且熟閱凈土各書,以古為師,庶不致迷。若親近時髦知識,或有迷而不知其迷者。《要解》一書,汝尚不滿意,謂其學問不及蓮池。然古人所證,吾人何敢妄擬?若論《要解》之義理扼要,實為千古所未有。(三編上.覆慧清居士書)
若欲利人
一字一珠
若欲利人,《彌陀要解》,可謂一字一珠。(續編上.與魏梅蓀居士書十六〔民十一年〕)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8
-
2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