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每天淘汰自己
時間:2019-06-02 14:37:5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今天有兩個故事要講:
一 美國著名指揮傢沃爾特·達姆羅施20多歲就當上瞭樂隊指揮,但他仍保持著謙和、勤勉的作風,沒有忘乎所以。面對大傢的誇獎,他自己透露瞭自己成功的謎底——
“剛當上指揮的時候,我也有些飄飄然,以為自己才華舉世無雙,地位無人可撼。一天排練,我忘瞭帶指揮棒,正要派人回傢去取,秘書說:不必瞭吧,向樂隊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瞭?
我想:秘書真是糊塗,除瞭我,別人帶指揮棒幹嗎?但我還是隨便問瞭一聲:‘誰有指揮棒?’
話音還沒落,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鋼琴手,各掏出瞭一根指揮棒。
我心中一驚,突然醒悟:原來自己並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人物,很多人一直在暗中努力,隨時要取代我。以後,每當我偷懶或膨脹的時候,那3根指揮棒就會在面前晃動。”
二 億萬年前,在一個原始森林裡,有一種強悍的熊,以其他動物為食。後來,雷電引發的大火把這片森林燒為灰燼,各種動物四散奔逃。為瞭生存,熊不停地遷徙、跋涉,終於找到瞭一個溫暖、草木繁茂、食物充足的盆地,便定居下來。
可熊很快發現,這裡的肉食動物太多太厲害瞭,自己根本無力跟它們競爭。於是,熊決定不吃肉瞭,改為吃草。可這裡的食草動物更多,競爭更激烈,填不飽肚子。沒辦法,它們隻好改吃別的動物都不吃的東西——竹子,這才得以生存下來。漸漸地,竹子成瞭它們唯一的食物來源。由於沒有其他動物與之爭食,它們變得好吃懶動,體態臃腫。
再後來隨著竹林的減少,它們也越來越少,瀕臨滅絕,到最後,隻能在人類的幫助下,才免遭滅亡的命運。
沒錯,它們就是大熊貓。
溫馨提示:
競爭,也許是件令人厭惡的事,可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停滯、逃避就意味著被淘汰出局。我們如果被淘汰,或許也能得到同類的憐憫和施舍,但卻會失去做人的尊嚴。
隻有“每天淘汰自己”,才能不被淘汰。自己不淘汰自己,就會被別人淘汰。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1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