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蔡禮旭: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
時間:2019-06-03 08:35: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蔡禮旭老師主講
“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我們在規勸的時候不要說我這個人就是比較正直,然後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把他的問題講給他聽,你說我都沒有批評你,我是直接規勸你,然後對方已經氣得牙癢癢,自己還瞭然不知。人還是要柔軟、還是要敏銳一點,所以應該是在私底下勸他,因為人情不可拂,人都比較顧面子,你不要把他的面子給硬撕下來,這樣會撕破臉,所以規勸也要是沒有人的時候私底下規勸。甚至於當我們要規勸他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對方對我們的信任,假如信任不夠,能不能勸?我們不能隻是拍著胸脯:你能認識我這個朋友太難得瞭,因為我就是正直。人情世故還是要懂得。很多人很善良,但是沒什麼朋友,就是這種分寸不知道。所以師公教我們要規勸或守默,信任不夠的時候不輕易開口,所以規勸別人還要有時節因緣。所以講話是個大學問,要學。《論語》裡面就告訴我們,君子“信而後諫”,相信以後才勸諫,信而後諫,“未信”,還沒有信任的時候你就在勸諫他人,“則以為謗己也”,他會覺得你這個人是不是特別看我不順眼?他會誤會你是要毀謗他。真正信任,他覺得你是真正為我好,這個勸就沒有問題。而且說實在的,縱使勸,能不能一次把十大罪狀都列出來?不行,要循序漸進。甚至於要勸以前,還要說你最近有哪些真的做得比我還要好,“先美其長”,還要先誇個幾句,讓人傢高興。你不要今天一大早,人傢好像都還沒有睡醒的時候,“我今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告訴你”,然後他就很緊繃,你說你昨天哪裡做錯瞭你知道嗎?這都不夠柔軟。應該是“先美其長”,先肯定他的付出,你先美其長,“蓋人喜”,他生歡喜瞭,我做好事人傢都有看到,他心情好瞭,則善言易入,你勸他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
所以當我們瞭解這些道理的時候,要傷害一個人很簡單,你打下去就害他受傷瞭,但是要幫一個人很不容易,真是要煞費苦心。所以今天我們冷靜來看看,身旁有很多好朋友都是苦口婆心在勸我們、在幫我們,那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財富,要珍惜。當他們要來勸我們,我們可不能又擺瞭一張臭臉給人傢看,福在受諫。現在很多年輕人旁邊還是有很多好的長輩,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比較不受教,人傢批評個一、二句嘴巴就翹起來,所以長輩隻好敬而遠之,看我們什麼時候比較肯受教瞭再來提攜我們。所以人生不要怨自己沒有貴人,根源還是在我們謙卑、恭敬的態度不足。所以這是師公講的,“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你看,這都跟口業有關系。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2
熱門文章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