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明一法師:拜經懺悔有來由

明一法師:拜經懺悔有來由

時間:2019-06-03 13:02: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拜經懺悔有來由

前面看瞭日記《罕見冬雨降山中》,知道禪七結束之後,自己決定開始拜《金剛經》,希望懺悔一下自己的業障。因為今年自己在禪七中昏沉的業障十分突出,甚至於常常在禪堂裡面打呼嚕影響別人。自己十分清楚是自己的老毛病高血壓復發瞭,所以想通過拜經的方式來懺悔這個業障。

拜經這一方法自己介紹給很多生病的人來懺悔業障,不管被介紹的人是否完成瞭自己給他們規定的拜經功課,他們的病苦都因為拜經減少瞭許多,基本上都恢復瞭身體健康。因為拜佛、拜懺、拜經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懺悔業障的方式,所以有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

拜佛、拜懺、拜經是佛教裡面的基本修行方式,尤其是近代很多出傢人依靠為別人拜佛、拜懺、拜經謀生。這些人雖然被人看不起,認為是“經懺鬼”,但是多多少少也為佛教撐起瞭一片天地。雖然比不上參禪悟道的出傢人,但是也贏得一些感應的事實。

在《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就有定義出傢人的職責,其中“代人拜懺誦經,放焰設齋”這樣的職責名詞。而且在《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裡面有這樣的記載,這樣的出傢人“占到瞭百分之九十多,無疑是僧人的主體。”所以,為別人拜佛、拜懺、拜經謀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實,從道理上來講也很容易明白的。人們在專註地求自己的所願的時候,尤其是虔誠地求自己的所願的時候,這種專註力也是很強的。在這樣的專註之下,自然會有感應的。隻是這種專註的時間太短,不能與禪堂裡面的參禪人相比。但是這些作用是現實擺在那裡的。

所以在《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裡面把出傢人分出四流。第一流當然是清高之流瞭,這些應該都是覺悟之後的人;第二流就是禪堂裡面的坐香之流,是將要覺悟之人;第三流是講經之流,是弘揚佛法的主體;第四流就是放焰設齋之流,是維持出傢人生計的。

前三流的人很少,基本上出傢人都墮落到第四流瞭。所以,拜佛、拜懺、拜經是有根據的。不但自己拜佛、拜懺、拜經有好處,甚至為別人拜也能得到很多好處。所以,如果有能力為自己拜佛、拜懺、拜經會有更大的好處,是參禪等人員的一種協助手段,也是佛教稱為資糧道修行手段之一。

這些修行方式在佛經裡面也經常說到的,比如《藥師經》裡面就有講到如何幫助臨命終的人續命的部分。因為這樣的人基本上都是病得起不瞭床瞭,自己的行為能力已經喪失,隻有靠身邊的人來幫助他進行懺悔。希望通過這樣的他力懺悔能夠消除罪障,消災延壽,恢復健康,能夠在以後做更多的佛事利益更多的眾生。

而果竺居士甚至有這樣的經歷,他在他母親病危之際,依《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所說,虔誠發心拜經,回向給身心飽受痛苦折磨的母親,其孝心感天動地,其精進可歌可泣,終於把踏進死亡之門的母親保全下來。還有很多的經典都有講到拜經的好處。

拜經作為一種個人修行懺悔的手段,有諸多的好處,是各種拜懺的一種補充。在歷史上有很多這專門用於拜經的地方。比如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天臺山風景區內 在天臺峰下,距觀音峰約2華裡。通往天臺之路要繞寺而過。該寺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 ,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還有很多地方都有專用於拜經的古德留下的遺跡,諸如拜經臺、拜經樓等等。

後面敬請關註《拜經懺悔非迷信》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