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惟覺長老:口業之過失與功德

惟覺長老:口業之過失與功德

時間:2019-06-03 17:26: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慎護口業,不犯四過

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口說善言能令人心生歡喜;口出惡言,除瞭令人生惱,還須自受惡業苦報。口過有四種: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為人處世要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這四種過失,如果有,馬上就要慚愧、懺悔、改過,否則口業不清凈,講出來的話,別人都無法信受;或招感口腔惡疾、被人毀謗欺誑等,這些都是口犯四種過失所產生的惡報。所以,種瞭什麼因,將來就感什麼果,佛法因果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

四種口過

兩舌,“兩舌”即是於兩人之間挑撥離間;如看到張三說李四不好,見到李四就說張三不好;或是見他吵架,甚至於打架,自己在旁邊看笑話、說風涼話,這些就是兩舌。俗諺雲:“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常撥弄是非者,未來便招感聾啞、眷屬乖離等報。

惡口,“惡口”是以粗言惡語罵人,致使他人起煩惱;或逢天雨、刮風,令身心感覺不適,即開始罵風罵雨;乃至罵畜生,不論罵詈的對象是有情或無情,這些都屬於惡口。一般人對一些不經意的惡口講成習慣,自己不容易察覺,境界一現前,很自然就講瞭出來,話一出口,壞瞭事還不知道。

例如四川有句口頭語“格老子”,一般人不先講出這句話,好像後面的話就講不出來,雖是口頭語,也是屬於一種惡口的習慣。有一次,一個北方人到四川去賣東西,與買東西的人發生議價的問題,四川人一開口就先溜出一句話“格老子”,就好像是開場白一樣。北方人一聽,心想:“你當我的老子,這還得瞭。”於是上前一個巴掌打過去。這位四川人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挨打,便說:“格老子,為什麼打人?”對方又是一巴掌打過去,“格老子,為什麼又打人?”這就是惡口,無意中說瞭自己還不知道。所以修行沒有其他的捷徑,就是要時時刻刻返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大智度論》中記載有位畢陵伽婆蹉尊者,每天都到恒河對岸去化緣,每次要過恒河時就跟水神講:“小婢,我要過河瞭,給我開路!”水神一聽馬上幫他開路,河裡立刻就現出一條路,讓尊者通過,到達對岸。因為畢陵伽婆蹉尊者是證到羅漢的聖者,堪受三界眾生所尊重,所以水神一聽到尊者的話,馬上就幫他開路。但是時間久瞭,水神心中起瞭煩惱:“奇怪,我幫尊者開路,尊者不但不感激我,還罵我是小婢,這口氣實在很難咽下去。”就去找佛陀,對佛說:“世尊!您的弟子畢陵伽婆蹉尊者經常到恒河對岸去化緣,我每次都幫他開路,這對我來說也是修福報,但他卻罵我是小婢,懇請世尊評評理。”世尊於是對水神說:“我找畢陵伽婆蹉尊者來向你道歉、賠不是。”畢陵伽婆蹉尊者一來,佛即告訴他:“你每次到恒河對岸化緣托缽時,水神都幫你開路,你怎麼還罵他是小婢!實在不應該,你應該向水神道歉。”畢陵伽婆蹉尊者心想:“對呀!他幫我開路,我怎麼還罵他是小婢,自己實在是不應該。”於是馬上向水神道歉:“小婢!我現在向你道歉。”他向水神道歉還是叫他小婢。雖然尊者已證羅漢,粗的根本煩惱已斷除,但是細的習氣還存在,故仍叫水神小婢,卻不自知。

所以惡口不容易改,自己要多註意,經常檢討反省,講話的時候是不是有過失,時時要“三思而後行”。如此,不斷地薰修,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慢慢地就能修去惡口的習氣。

妄言 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現在社會上一般人為瞭做生意,容易打妄語;有時修行人為瞭名聞利養,也會打大妄語。例如自己沒有開悟證果,卻說自己已開悟證果,乃至說自己是如來轉世、迦葉轉世,說瞭這些大妄語,造瞭惡業,將來惡業果熟,就會墮入地獄,受地獄之苦。所以無論在傢、出傢眾,千萬不可說大妄語。

然而,有時為瞭要成就一件善法、功德,講實話不容易成功,此時即可開個方便,稱為方便妄語。所謂方便妄語,指話講出之後,對自己沒損失,而別人聽瞭不但沒有損失,而且還有功德,讓對方從中得到利益。過去有位老和尚在山上修行,一日打坐時,遇到一位獵人在獵兔子。兔子聽聞到槍聲就跑,驚慌中,急忙鉆到老和尚的衣服裡躲起來,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獵人隨後追瞭過來,就問這位老和尚:“我剛才在獵捕兔子,看到兔子好像跑到這邊來瞭,師父!你看到沒有?”老和尚講:“看見瞭,從我右手邊跑到山裡面去瞭。”獵人於是就追瞭過去。這就是方便妄語,明明知道兔子躲在自己的衣服裡,卻說跑掉瞭,對自己沒有損失,也保全瞭兔子一條性命,這就是善意的開方便。所以,修行學佛要知道佛法的精神是活用的,為救護眾生,成就善法,不得已時即可用方便妄語;但是若不是為瞭成就善法功德,則不可說妄語。

社會上有些從商的居士,想發心受五戒,但又認為做生意當中,極難真正說老實話,認為沒辦法持守不妄語戒。其實,任何事情都不離因緣果報,想要生意興隆,便須誠實、信用。過去的百年老店能永續經營,不外乎是本著童叟無欺的理念,隻要以真誠不妄之心待人處世,這個事業就是值得人們信任的金招牌,如此何須擔心無法成功。

古人季佈“一諾千金”,然而現代道德觀念淡薄,卻喜歡打妄語到處騙人,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過去古人結繩記事,兩人有約,打個結就好瞭。現在打結行不通瞭,要寫契約;打瞭契約還不行,還要請律師來作證;請瞭律師還不算,還要到法院公證;就算是公證瞭,可能還會耍賴,什麼原因?喜歡妄語的關系。世間上的人會打妄語,有些出世修行人為瞭面子,也容易說些欺騙的話,謀取他人的尊重;之所以如此,不外乎執著一個我相,為名、為利。從社會上去觀察,打妄語的人很多,然而一切皆有因果,自己打瞭妄語欺騙人,現在造惡業,將來惡業成熟,就會墮入惡道。

綺語 “綺語”是指言不及義的輕浮言語,例如講黃色笑話、言情小說令人打妄想,甚至說些取笑他人的話,自己卻認為講得很幽默,這些綺語都是一種惡業。若現世與人言談喜論綺語,未來便會召感口齒不清、遭人戲弄輕賤的果報。

口業不凈,法不入心

羅目侯羅年幼即出傢,擔任佛陀侍者時喜歡開人玩笑。有人來拜訪佛陀,佛在精舍時他就說佛不在,佛陀不在時他卻又說在。一日,佛陀喚羅目侯羅用澡盆取水來洗足,洗畢將水倒棄後,佛要他把澡盆覆地,之後又叫他註水,羅目侯羅心想:“覆盆怎麼裝得進水呢?”此時佛陀訓斥:“這就像無慚無愧的人,喜歡打妄語,使自性被覆蓋,道法不能入心一般。。”犯口四過,不但損福缺德,心中亦難與道相應,由此可知口業清凈對修行之重要性。

口業清凈,功德不思議

佛陀有三十二相好莊嚴,其中一相為“梵音聲”,就是真正做到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所感得的果德。佛於無量劫來未曾打過妄語,所以具清凈梵音,說法音聲能遍傳十方國土,而且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說一句法,什麼人都能夠瞭解、契悟,不僅臺灣人聽得懂,日本人也聽得懂,乃至世界各國的人都能理解,甚至於畜生、餓鬼、地獄道眾生也能聽得懂。另外,一個人如果口業清凈,三世不打妄語,舌頭一伸就能到達鼻尖的地方,這也是因為過去口業清凈所感得的果報;佛不隻三世,乃至三大阿僧祇劫,都修六波羅蜜,口業清凈,所以佛的舌頭,一伸即能覆面至發際,稱為“廣長舌”,這也表示佛說法廣大無礙,無遠弗屆,無人能及。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時,口業清凈所感的殊勝果報。

有一次,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目連尊者,為瞭想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究竟能夠到達多遠的地方,於是就用神通來測驗佛的音聲,看看飛到什麼地方,才聽不到佛的音聲。於是用神通飛過瞭無數千萬億個佛國世界,但是還聽得到佛的梵音聲。目連尊者最後飛疲倦瞭,便停留在其中一個世界休息,佇足一看,這個世界的人都長得很高大,自己與他們的報身比起來就像一隻小蟲子一般;此時這個世界的如來正在與弟子共進飯食,尊者剛好停在一個有如山一樣高的大缽缽緣。如來的弟子一看,奇怪!那裡飛來一隻似人身的蟲子,還身著袈裟,於是告訴如來眼前所見之事。如來說:“你們千萬不要看輕他,他不是什麼蟲子,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為瞭測驗他的師父──釋迦牟尼佛的梵音聲能夠到達多遠,所以用神通飛過瞭無數個世界,現在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休息一下。”接著又告訴目連尊者:“佛的梵音聲,是無遠弗屆的,縱使你經過無量億劫,繼續不斷地飛,還是無法測出佛音聲的邊際!”

眾生內心有嗔心、嫉妒、驕慢等煩惱,因而易犯種種口過,或說話挑撥離間、惡口罵人、說不實的話欺誑他人;或說穢語、無意義的話,乃至毀謗佛、法、僧及一切眾生等。由於口犯種種過失,導致今生有所言說,人不喜聽、亦不信受;乃至後世貧窮下賤、容顏醜陋。而修行若能遠離四種口過,未來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凈梵音聲,說法度眾無有障礙。此外,口不犯四過,以真誠心待人處世,不但能得人信賴、尊重,念佛、持咒、誦經也會有感應,因為口業清凈,自然有清凈的功德效用產生。

古德雲:“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足見一句話的影響甚大!常說是非,口業不凈者,人見人厭;反之,常以好言,真誠稱贊別人的長處,人際關系必定很好。一個傢庭裡,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間,彼此不和,產生嫌隙,這個傢庭必定無法和樂興旺;社會裡,人與人之間,或團體與團體之間經常互相攻訐,這個社會必定亂象頻仍。若是人人都能凈守口業,多觀察、學習別人的優點,多稱贊他人的長處,這個社會就能充滿和諧。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