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示佛知見

凈土法門:示佛知見

時間:2019-06-03 18:58: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勸諭者,勸導慰諭也,為眾生開佛知見。」這個開是開導、開示,這屬於言教。講經教學,這是好事,尤其現在我們用高科技,網際網絡、衛星電視,能夠與全世界不同地區的這些有緣眾生在一起學習,將自己學習的心得、學習的成就,與大傢一起分享;將學習的經驗,提供大傢做參考,這好事情,這都是這個地方所講的開佛知見。第二句,「示佛知見」,這是身教,是什麼?我們做出來,他看到瞭。今天的社會最困難的是聖賢的風范沒有人見過,說得再多,別人不相信。那怎麼辦?說瞭,就要把它做到,不要求別人,求別人靠不住,別人不肯做。這個事情得求自己,別人不做,我來做,從我身做起,我把《弟子規》裡頭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道道地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你雖然不是聖人,別人一看,你有一點像聖人。你要學聖人,你一定會成為聖人。為什麼?你有那個樣子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弟子規》相違背,你講的東西有人相信嗎?你教的東西有人願意接受嗎?他不可能。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瞭,孔子教學成功瞭,我們的教學失敗瞭,什麼原因?釋迦、夫子他們做到瞭,先做到然後再說人傢相信,也願意跟他學。我們今天讀瞭這些經典,會說會講也會寫,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沒人相信你,沒人願意跟你學。為什麼?沒有做到。順心的事還貪戀,不喜歡的事還會發脾氣,這就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自己要多想想,教學要能成就,你不能不學聖人。今天要對社會做出貢獻,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從自己一身做起。周邊的人不能感化,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懺悔,天天要改過。古大德的經驗,三年,肯定能感動人。你這個團體,人人都能做,這個團體同心同德。所以讓我們想起,古時候小型的寺院庵堂,在中國到處都是。那是個什麼性質?現在講的專科學校。它不是叢林大的寺廟,叢林大寺廟是大學校,裡面科目很多。在中國許多農村小鎮,你看小寺廟,住眾不多,他專修一門,專科,專科就是大傢的好榜樣。你不要看那個小廟,現在當然它變質瞭,在從前它是專攻一門,一部經,一個法門。這個小廟在那裡,對於這一方的風化,產生很大的影響,是大傢處世做人的樣子。你看看這個修行人,地方人民要發生爭執瞭,提到這修行人,大傢心就平瞭,不好意思再說。譬如相爭,不好意思爭,這是什麼?感化的力量,無形當中把許多社會問題化解瞭,讓這個地方,讓這個社會,走向善良的方向,它不會變成邪惡。現在沒人教瞭,今天社會會變成這樣。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九一集)2011/2/19 檔名:02-039-0291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